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两对夫妻生不出1个娃?小学要成片消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1:22 1

摘要:我国向来是人口大国,以至于在过去我们从未担忧过生育问题,很多人还曾觉得生育率持续走低是日韩才会面临的困境。

我国向来是人口大国,以至于在过去我们从未担忧过生育问题,很多人还曾觉得生育率持续走低是日韩才会面临的困境。

可直到2023年上海总生育率低至0.6,也就是平均两对夫妻生的孩子都凑不够1个时,我们才猛然发现,上海生育率跌破东京,人口下降的严峻性。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这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上海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不知何时起生育率问题成了我国高度关注的焦点。

可回想过往,低生育率压根没被放在心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还推行过“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这样限制生育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

可谁能料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生育率下滑却成了让我们头疼的难题。

以我国一线城市来看,2023年上海全市的总和生育率降到了0.6,和2022年的0.7相比还在持续下降,这个数据已经快和首尔的生育率持平了。

要知道一个地方人口生育够不够稳,总和生育率至少得有2.1才行,国际上把1.5当成“危险警戒线”!

相较同一时期出生率偏低的日韩,东京在2024年生育率仅为0.96,新加坡于2021年该数值为1.12,而那时中国全国平均生育率达1.15,还高于新、日部分地区数据。

可如今上海生育率跌幅惊人,远超其他国际都市。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过去我国民众日子虽穷,生活条件也差,但大家生孩子的热情一点儿没减。

特别是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家里有三四个孩子的特别常见,那时结婚生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受传统婚育观念影响,女性初育年龄也较早。

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平均初育年龄在22-23岁。

可到了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却显示,我国女性平均初育年龄已推迟到26.9岁。

和八九十年代相比,生育高峰期的年龄整体后移了。

归根结底车贷、房贷、结婚开销以及养娃费用节节高升,让不少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望而却步。

再加上现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社会上能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工作机遇,婚姻不再是她们的唯一选择。

这些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加速,在2023年上海户籍新生儿数量较2017年峰值下降超40%,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为负。

紧接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比如在2024年,上海松江区4所小学宣布停办,“生源不足”导致的停办或成为生育率暴跌的直接影响。

而根据预测,若生育率持续低迷到2030年上海小学在校学生人数预计会比2020年少四成,教师过剩的问题马上就要凸显出来了。

如果教室数量远超学生数,学校关停或许就成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幼儿园和小学是最先遭遇了影响的。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就有近30所幼儿园停止招生办学。

更为矛盾之处在于,从前在城市化浪潮推动下,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为应对这波外来人口子女涌入的“入学高峰”,这些城市曾大力兴建了许多新学校。

可如今随着人口增长越来越慢,甚至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学校里空教室越来越多,老师数量也显得过剩这样的局面。

在江西永新县已出现非编教师裁员潮,上海虽未大规模裁员,但“退休不补编”政策正悄然压缩教师编制规模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生源减少也不全是坏事,它正倒逼教育领域改革升级。

一些学校采取“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从45人缩减到25人,还设计了个性化课程,比如AI编程、艺术疗愈等,以此增强自身竞争力。

当然国家也出台了“幼儿园免学费”“生育补贴”等政策来鼓励生育,虽然目前成效还不明显,但仍在持续优化政策落地。

所以虽说小学数量会慢慢变少,但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小学消失的情况。

但是人口持续减少会不会令一座城市陷入困境,甚至拖垮它呢?

答案毋庸置疑也是否定的。

要知道上海可是国际顶尖的大都市,还是全球知名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科技创新高地。

经济基础扎实、发展活力足,不会因为人口减少就受到明显冲击。

以发达国家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生育率长期低于1.5,却凭借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成为欧洲经济引擎。

日本生育率跌至1.15,仍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地位。

可以看出生育率与经济发展并非线性关系,低生育率也不等于经济就停滞不前了。

而且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和科技领域的核心城市,2024年GDP增长了5.0%,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同比增长5.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不少。

这充分说明就算生育率低,也不会削弱上海的经济活力。

而且生育率下降反而可能缓解教育、医疗资源挤兑。

未来城市发展或将改弦更张,告别单纯“拼体量”的外延式增长,转而深耕“提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上海生育率降到0.6,这背后远不止“人口减少危机”这么单一简单。

它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阵痛,也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当小学教室逐渐空置,我们或许正见证一场静默的教育革命。

当人口总量见顶回落,城市或将被迫放弃“规模崇拜”,转而追求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低生育率归根揭底不在于“生不生”,而在于“如何生得更好”。

当社会能为年轻父母提供更友好的生育环境、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公平的成长机会时,生育率的回升或许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毕竟城市的未来,从来不止取决于人口数量,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人”的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2023年上海生育率下滑 人才落户“松绑”带来常住人口增长

2024年05月31日 柳宁馨21世纪经济报道

生育率再创新低,为什么日韩年轻人不愿生孩子?

2024-02-28 上官新闻

为何结婚年龄推迟了,但平均生育年龄比几十年前更低?

2023-07-28 何亚福园地

来源:爱喝胡辣汤的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