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关系到果农的收益和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沂水地区以苹果产业为支柱经济之一,但生产中存在管理不善、病菌传播快等问题,轮纹病逐渐成为该地区果园的一大威胁。因此,如何在控制轮纹病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成为苹果种植者亟待解决的问
探索苹果轮纹病绿色防控新措施
张明才
苹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关系到果农的收益和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沂水地区以苹果产业为支柱经济之一,但生产中存在管理不善、病菌传播快等问题,轮纹病逐渐成为该地区果园的一大威胁。因此,如何在控制轮纹病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成为苹果种植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苹果轮纹病的病因与发病规律
1.1 轮纹病的病因
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烂果病,是由梨生囊孢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在感染初期,病原菌通过分泌的酶类分解寄主的细胞壁,导致苹果树皮层组织逐渐坏死,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的疣状突起或溃疡病斑。病菌在寄主内部逐步扩展,通过病瘤释放大量孢子,在高湿度环境下这些孢子通过雨水或风进行传播,进一步扩散至邻近的健康枝干和果实上。轮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部组织中越冬,春季由菌丝体直接侵染或通过雨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分散、传播到枝干伤口、皮孔和果实皮孔附近,产生芽管侵入树体,然后潜伏。
1.2 发病规律与环境因素
轮纹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受季节变化、气候条件以及果园管理水平的影响,在温度适宜、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菌孢子萌发并快速传播,形成大规模感染。春季苹果萌芽期至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春季气温回升,伴随降雨或高湿环境,病原体开始活动并释放孢子,进行初次侵染。特别是在 4—5 月的萌芽期,病菌在湿润条件下迅速繁殖,侵染枝干和果实(图 1),随着雨季的到来,病菌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6—8 月的雨季是其发病的最为严重的时期。高湿度和连续降雨为病菌的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雨水不仅是孢子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也创造了适宜的孢子萌发环境。
图1 轮纹病危害树干
长期的阴雨天气使得病菌通过雨滴溅射或气流传播,进而远距离扩散,导致果园内大面积暴发感染。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遭遇干旱胁迫或由于修剪不当等造成物理损伤,树体抗性会下降,病菌在树体内的扩散速度也会因此加快,病斑迅速扩大,导致枝干干枯甚至整株树死亡 。果实在早期阶段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但进入膨大期后,果肉细胞体积增大,抗病能力逐渐减弱,病菌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在 7—8 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感染的果实会大量腐烂,丧失商品价值。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暗褐色的圆形溃疡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水渍圈,界线不清晰。后期病斑扩展能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黏液(图 2)。
图2 轮纹病危害果实
2 山东沂水地区苹果轮纹病现状与挑战
2.1 苹果园的种植现状
山东沂水地区作为国内苹果主产区之一,长期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苹果种植面积大,品种多样,其中以富士和金冠等优质品种为主。沂水地区的苹果园普遍种植密度较高,部分果园的树体过密,通风透光性差,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果树的修剪技术不到位也会导致果树结构不合理,枝条过于拥挤,在削弱树势的同时,也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果实膨大期,因树势衰弱和果园管理不当,果实的抗病能力显著下降,使轮纹病菌能够快速侵染并发展。由于部分果农忽视土壤管理,施肥不合理,果树营养供给失衡,果园的整体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导致果树抗病能力降低。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沂水地区的苹果病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2.2 管理与防治现状的不足
在当前的果园管理体系中,果农普遍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技术指导。很多果农在修剪时往往忽视树形的合理性导致了树冠过于郁闭、通风透光条件不足,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尤其是在轮纹病发生后,多数果农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病害,但施药频率过高、农药种类单一,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使病害难以控制 。同时,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坏,果树的整体健康状况会逐年恶化。
在防治病害的过程中,果农往往忽视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许多防治工作是在病害已经蔓延的情况下才进行,这种被动的防治方式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轮纹病的发生与传播。果园的土壤管理也是当前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不少果农在施肥时过度依赖氮肥,忽视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导致果树营养失衡,树体抗病能力下降。
3 苹果轮纹病的绿色防控措施
3.1 优化果园管理
3.1.1 修剪管理 果园应依据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实施适当的修剪技术,保持合理的树冠结构,确保果园内部空气流通,减少湿度,为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不利条件。在修剪过程中,应注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和交叉枝,尤其是在雨季前后要及时修剪,以减轻病菌的潜伏风险。同时,修剪后应对伤口消毒处理,防止病菌通过开放伤口侵入树体。
3.1.2 土壤管理 施肥过程中应注重有机肥的合理使用,保持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氮肥,氮磷钾肥的搭配应合理,并适量补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以促进果树的生理健康。
3.1.3 水分管理 合理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过度积水,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病菌滋生。果园的排水系统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要确保果园内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果树根部长期处于高湿环境中而导致根系的生长受阻和抗病能力下降。
3.2 物理防控措施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套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物理防控手段,套袋不仅能防止病菌通过果实表皮的气孔和皮孔侵染,还能避免果实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果实套袋应在 5月下旬至 6 月下旬进行,常见的套袋材料有纸袋和塑膜袋,两者都能对果实形成良好的保护屏障,避免病菌的侵入。除了套袋,刮树皮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防控方法,病菌常通过枝干的表层皮孔侵入。因此,在生长季节或冬季修剪后刮除树皮,可以清除枝干表层潜伏的病菌和病斑,减少病菌的存留。刮皮时应将病斑部位的树皮彻底刮除 。刮除的病皮和病枝必须集中处理,可以通过焚烧或深埋的方式销毁,避免病菌在果园内循环传播(图 3)。此外,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修剪后的废弃物,能够减少病菌的滋生和孢子的传播,保持果园环境的干净整洁。在病害高发季节,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减少病菌孢子从土壤表面向上传播,尤其是在雨季或高湿天气时,地膜的覆盖可以有效阻止雨水飞溅传播病菌孢子,避免病菌传播至果树枝干和果实。
图3 刮除病皮
3.3 生物与化学防治结合
在生物防治方面,通过使用生物农药或微生物制剂(如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效阻止病菌孢子的萌发和扩展。这些生物制剂不仅具有杀菌效果,还可以通过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改善果树根系的微环境,从而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此外,生物防治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或寄生菌,抑制轮纹病病菌的生长和扩散,达到长期控制病害的效果。
在化学防治方面,在病害高发季节,结合果园的具体情况适时喷洒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在雨季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应增加喷药频率以确保病菌得到有效控制。春秋进行两次清园,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铲除越冬菌源,在 3月、6 月、9 月、入冬前 11 月用涂干器喷涂 1∶1 普德金。轮纹病严重的枝干,可先刮除枝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刮除病瘤后要先涂华太隆高效愈合剂。在生长期喷药保护,使用药剂种类、时期、次数,与果实套袋或不套袋有密切关系。对不套袋的果实,苹果谢花后立即喷药,每隔 15~20 d 喷药 1 次,连续喷 5~8 次,在多雨年份以及晚熟品种上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 结 论
苹果轮纹病为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山东沂水地区,随着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其危害逐渐显现。针对沂水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优化果园管理、物理防控措施以及结合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将有助于控制苹果轮纹病的蔓延,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并为苹果种植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的研究与实践,以推动苹果产业向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