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8日,资深演员杨丽菁在微博发表的一番评价,将肖战与成毅两位青年演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场看似寻常的同行认可,却因涉及顶流与新生代的对比,迅速演变为一场关于演员评价标准、行业生态乃至粉丝文化的激烈论战。
2025年9月18日,资深演员杨丽菁在微博发表的一番评价,将肖战与成毅两位青年演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这场看似寻常的同行认可,却因涉及顶流与新生代的对比,迅速演变为一场关于演员评价标准、行业生态乃至粉丝文化的激烈论战。
杨丽菁在长文中以“藏海传的肖战非常精彩”为开头,明确肯定其演技突破:“他将张遮的隐忍与爆发处理得层次分明,是年轻一代中少有的能驾驭复杂角色的演员。”而对成毅的评价则侧重职业态度:“在《赴山海》片场,他每天吊威亚超过12小时仍坚持亲自上阵,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想起香港黄金时代的演员。”她特别强调二人不可简单比较:“肖战擅长用微表情传递人物灵魂,成毅则以动作戏的精准度见长,就像李连杰和梁朝伟各有赛道。”这番发言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传统表演体系对新生代多元发展的包容”——杨丽菁作为曾与李连杰合作《功夫小子闯情关》的武打明星,对动作演员的艰辛有着深切共情,其评价维度显然超越了单纯的市场数据。
争议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肖战粉丝群体“霞姐”列出客观数据:肖战主演作品豆瓣均分7.2,其《藏海传》单平台播放量破50亿;而成毅近年作品均分5.8,《赴山海》播出两周后评分已跌至4.5。有剧评人尖锐指出:“当一部剧存在穿帮镜头28处、主线逻辑崩塌时,讨论演员‘吊威亚时长’是否本末倒置?”更值得玩味的是舆情走向——杨丽菁微博评论区形成鲜明阵营:支持者认为“艺德不该被流量淹没”,反对者则刷屏“请用作品说话”的标语。这种对立实则折射出评价体系的代际差异:老派从业者看重片场表现,Z世代观众更相信结果导向。
行业暗流:公关策略与生态批判
有匿名制片人透露,此次事件存在明显的议程设置痕迹:“《赴山海》制作方面临广告商撤资压力,需要转移对剧本质量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杨丽菁在9月17日率先称赞成毅艺德,18日再提肖战进行“平衡比较”,时间线与剧集差评爆发期高度重合。但亦有观点认为,杨丽菁的发言包含更深层的行业忧虑——她在回复网友时提到:“现在剧组用替身抠图却能拿天价片酬的年轻人太多了。”这番表态与其说是比较演员,不如说是对快餐式制作模式的抗议。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林奕华对此现象的分析颇具启发性:“杨丽菁代表的方法派强调‘过程即艺术’,而市场追捧的体验派要求‘结果即正义’。”这种矛盾在成毅身上尤为明显:其武打功底获得程小东等动作导演认可,但《赴山海》中大量CGI场景使其特长无从施展。反观肖战,在《藏海传》里用三场哭戏(寺庙隐忍、雪地崩溃、结局释然)完成人物弧光,恰好契合当下观众对“高光时刻”的审美需求。两种表演体系孰优孰劣,或许正如杨丽菁所言“各有千秋”,但市场显然已用点击率投票。
来源:橘吉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