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听说没?国家最近给咱们大学生量身定制了一款“人生兜底套餐”——离校未就业的,直接纳入低保!
朋友们,听说没?国家最近给咱们大学生量身定制了一款“人生兜底套餐”——离校未就业的,直接纳入低保!
好家伙,以前总说“毕业即失业”是自嘲,现在官方直接盖章认证:没工作?别慌,国家给你发低保!
这波操作,真是既暖心又扎心。
一、低保成“毕业礼”,是福利还是打脸?
你辛辛苦苦高考、考研、写论文,最后领到的不是offer,而是低保申请表。
这画面,真像电视剧里男主掏出的不是钻戒而是饭卡。
政策初衷是好的,毕竟1222万毕业生卷成麻花,总得给口饭吃。但问题来了:寒窗十几年,最后靠每月几百块低保续命,到底是社会太残酷,还是咱的“技能树”点歪了?
更魔幻的是,文件里还要求高校专业设置要和产业需求对接。
翻译一下:某些专业教的东西,市场上压根用不上!
比如你学了个“元宇宙管理”,结果毕业发现元宇宙公司都在裁员;你背了一堆“AI伦理”,结果面试官只关心你会不会写代码。
难怪专家吐槽:招生计划和市场脱节,才是就业难的病根!
二、高校教你“躺平”,社会教你做人
你以为上了大学就能躺赢?太天真!文件里说,高校要开“微专业”和职业培训课,帮学生速成就业技能。
翻译成大白话:学校教的东西不够用,得临时补课!合着四年本科是体验卡,最后还得靠“996冲刺班”才能上岗?
更绝的是,就业指导课要成必修课了。 但全国10万就业指导老师里,8万是兼职的辅导员——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找过工作!
这就好比让没下过水的旱鸭子教游泳,最后学生只能集体扑腾进“低保池”。
三、低保不是终点,但可以是警示灯
当然,吐槽归吐槽,政策至少给了一条活路。但咱得清醒:低保是底线,不是目标。
文件里提了“市场化就业”才是王道,比如鼓励去中小企业、新业态打工,甚至摆摊做主播。
可问题是,这些岗位要么卷成麻花,要么收入看天吃饭,和“稳定体面”的预期差了一个银河系。
所以啊,各位还在校园的“准低保青年”,听句劝:
1. 选专业别头铁,理工农医在扩招,文科艺术需谨慎;
2. 技能多囤点,微专业、双证、实习,能蹭就蹭;
3. 早点认清现实,别等毕业才发现,自己的“诗和远方”在低保申请表的格子里。
呵呵,国家能给你低保,但给不了你人生。
你对这项新政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老教授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