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遭遇福危机,不顾身材彻底放飞自我,看到这才知道郭晶晶四年前说对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0:47 3

摘要:“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是18岁奥运冠军全红婵面对网络恶评的直接回击。 2025年9月,她以大一新生身份踏入暨南大学校园,却因身材变化遭遇全网群嘲。

“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是18岁奥运冠军全红婵面对网络恶评的直接回击。 2025年9月,她以大一新生身份踏入暨南大学校园,却因身材变化遭遇全网群嘲。

有人说她“胖得压不住水花”,有人质疑“没文化怎么上大学”,甚至有人造谣她“准备退役躲进大学”。从奥运巅峰到大学生活,这位三金得主的每一步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殊不知,她正默默备战大湾区全运会,用每天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回应一切质疑。 身高长到1米6,体重增加10公斤,这是每个女性运动员都要面对的发育关,她却承受着远超常人的压力。

9月13日,全红婵出现在暨南大学报到现场。 她穿着简单休闲服,手里拿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校训“忠信笃敬”,另一块是“983大学”,纪念院长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创造的9秒83亚洲纪录。

她领到学生证和新生大礼包,在校园里拍下第一张照片。 那天晚上,在体育学院迎新大会上,她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将一件亲笔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送给学院,苏炳添院长代表接收。

这位新生的来头不小,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台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十米台单人和双人两枚金牌得主。 如今,她选择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开启新篇章。

选择暨大并非偶然。 她的师兄谢思埸、陈艾森都是暨大校友,苏炳添、吴瑞庭、严海滨等奥运健儿也曾在此求学。体育学院院长正是“亚洲飞人”苏炳添。

针对全红婵这类特别优秀的国家运动员,学院将采取新型培养模式。 苏炳添计划成立“二沙精英班”,专门进行指导学习。 这些培养方案不仅针对全红婵,也将成为学院培养优秀运动员学生的标准模式之一。

考虑到全红婵作为在役运动员的特殊身份,暨南大学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培养方案。 和其他现役明星运动员一样,学校采取弹性学制,就读时间可相应延长,最长能延长至8年。

课程设置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媒体素养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她从科学角度剖析跳水动作,在高压比赛环境中保持良好心态,并更好地应对公众场合和媒体。

全红婵今年以来出战了三站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的比赛,包括超级北京总决赛,在10米跳台单人比赛中都获得了亚军。 5月份的武汉全国跳水

冠军赛暨新加坡世锦赛,以及随后的新加坡世锦赛,她因为脚部有伤都未能参赛。

现在她正在广州二沙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而她就读的运动训练专业位于广州天河区,新学期开始之后,去暨南大学报道也非常方便。

就在全红婵开启大学生活的同时,她正面临职业生涯中的巨大挑战,发育关。她的身高从1.43米蹿至1.6米,体重增加10公斤,这给空中转体增加了难度。

有人嘲讽她“根本不自律,以至于胖成这个样子”,还有人断言“以后的水花都压不住了。 甚至有人直接造谣她将退役,认为她“不敢去参赛了,索性躲到大学”。

2025年8月,一位名叫“李子暘Lee”的百万网红发表恶意言论:“靠着未发育的幼女身材压水花得金牌,也没啥意思,奥运会,还是让成年人来吧。 ”

这种言论不仅无视全红婵的努力和成就,更将她的一切荣誉归结为“身体优势”。 公众愤怒的情绪迅速蔓延,数十万网友纷纷发声,谴责这种不尊重运动员、不尊重女性的行为。

面对这些无理的指责,全红婵没有选择与这些人对抗,而是冷静地回应了14个字:“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

其实,全红婵要控制体重确实面临巨大挑战。 她遗传了家庭比较易胖的体质,妈妈、哥哥和妹妹都比较胖。 在这种家庭基因下,即便保持相同的饮食和训练习惯,身体也会自然发生变化。

为了应对发育关,她与团队采用了“三维立体减重法”,借助3D动捕技术,一帧一帧地调整动作发力模式;利用VR模拟舱重建肌肉记忆。

通过德国高压氧舱治疗以及“三阶康复计划”,她逐渐战胜脚踝旧伤和腰椎间盘突出问题。 她严格控制饮食,进行科学训练,体脂率下降1.5%,肌肉质量提升3%,核心力量显著增强。

她的训练成果明显。 标志性动作“207C”评分从低谷期的64分回升至85分,接近巴黎奥运水平。 她还新增训练“5255B”动作,目标是在全运会突破420分大关。

从最近照片能够看出,全红婵明显比7月份瘦了许多,这说明她最近2个月的特训有了效果。 瘦身成功后,全红婵正全力备战11月份的全运会。

全红婵已经明确表示:“我很兴奋,这是咱们自己国家举办的总决赛,我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跳好。 ”2025年大湾区全运会将成为她的重要目标。

作为广东队核心,全红婵此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主场作战。 广东省队为她量身定制了“预赛保留实力,半决赛试探,决赛祭出新动作”的三步策略,还预留专属通道,全力支持她。

教练团队表示,全运会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她重返国家队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进程。全红婵正以科学的复出计划、升级的技术和主场优势为羽翼,向着全运会金牌全力冲刺。

全红婵于2007年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家庭经济困难。母亲因车祸落下伤病需常年吃药,全家靠父亲种植果园勉强维生。

她是家中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她读一年级时,湛江市体校教练陈华明到基层小学选材,在学校操场发现她立定跳远动作轻盈,身体协调性极佳,爆发力惊为天人,是练跳水的“好苗子”。

于是把她带到湛江市体校接受训练,开启了她跳水运动生涯。 全红婵每天凌晨5时30分准时起床训练,她买不起运动鞋,便光脚在沙地跑步、跳垫子,双脚磨出血泡仍不停歇。

跳水台是露天的,夏天跳板被晒得滚烫,她就用毛巾挤水降温后再训练。 她每天在陆上跳板、水上翻腾跳量达到400次,比同龄人的练习量翻倍。 晚上她还要独自训练,借着路灯灯光进行数次倒立练习,手掌磨破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习。

陈华明教练说:“全红婵特别能吃苦,同年龄队员中,她训练量最大,态度最专注,从不喊累。 ”她凭着惊人的毅力,成为同伴中第一个登上3米板、5米跳台、7米跳台,之后又率先站在10米跳台上勇敢跳下。

四年后,全红婵由于成绩突出被输送到广东省跳水队,师从何威仪教练。在省队,训练更科学系统,强度更大。 每天从早上6点练到晚上7点,体能、柔韧、技术、心理等多维度训练。

在练习“207C” (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时,她记不住跳水动作代码207C,便撕下纸条贴满床头,睡觉前默背。

起初动作失控“炸鱼”(入水水花巨大),为压水花,她每天练上百次空翻砸向水面,课后单独加练到天黑,手臂拍出大片淤青却笑称“不疼,水花小了就开心”。

2020年10月,13岁的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在女子10米单人跳台比赛中以领先第二名28分的优势收获冠军,这是她职业生涯中参加的第一场正式大型比赛。

此后两站奥运选拔赛中,她再夺一冠,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 年底,她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后,集训堪称“魔鬼日程”,晨跑3000米、专项力量训练、全天技术打磨、夜间康复治疗。

领队周继红要求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为目标,对入水角度、翻腾速度、身体笔直度追求极致,一个动作常练上百遍。 她训练时屏蔽一切干扰,眼神“钉”在跳台和水面上,教练称她:“训练时像换了个人”。

东京奥运会前封闭集训,她主动延长训练时间,重点攻克207C的稳定性,直到动作接近“零瑕疵”。 果然不负众望,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她以466.20分的高分惊艳世界,夺得冠军,刷新了奥运会该项目纪录。

东京奥运夺金后,她没有沉浸在荣耀中,而是加强训练强度,每天至少500跳,严格控制体重。 即使在疫情隔离期间仍在房间里一丝不苟地做练习,为全运会做准备。

全红婵七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每一步都浸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与坚持。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上多次夺冠。

来源:钓鱼聚宝盆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