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20)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致敬赋予我“文学生日”的彭定安先生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二十篇:《致敬赋予我“文学生日”的彭定安先生》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4月13日
尊师重友堪楷模(20)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致敬赋予我“文学生日”的彭定安先生
我在微信开辟《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专栏前夕,与在海南博鳌的胡世宗先生电话沟通时,他赞同尊师重友这个话题。随即,说出了一连串良师益友的名字,其中提到彭定安先生,而且列在辽宁省内诸多师友的首位,可见彭先生在胡世宗心中的重要位置。
随后,我陆续发给他送审文稿,他发现没提供关于彭先生的,便叮嘱我不要忘记,并发信息提醒:“彭定安是我15岁处女作《给阿拉伯小朋友》一诗的责任编辑。我一直不肯忘记他的恩德。”
其实,我知道彭定安先生慧眼识珠,是发现胡世宗这颗文学天地“好苗子”的伯乐,也可以说是促使他从事文学创作,踏上文学之路的引路人。我在职期间,也曾因工作与彭老有过少许接触,岂能忘记这么重要同样令我敬重的文化大家。只是要说的太多,没考虑好从何处落笔。
看到胡世宗先生的提示,我想到,时光飞逝,胡世宗与恩师彭定安的深厚情谊与时俱进。1958年胡世宗15岁在报纸发表第一首诗歌至今已67个年头,定安先生从青年编辑到著作等身、研究成果颇丰的知名学者,胡世宗从“红领巾少年”到出版77部著作的“80”后著名军旅作家。可是,无论是时间推移,还是岁月更替,他们之间的友情如恒温般持久。胡世宗先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文学创作的激情,对待恩师定安先生的感恩之情,始终没有衰退。
我在梳理有关材料时,发现一向慎重用词、“低调”赞美的胡世宗,在讲述彭定安先生的一些往事时,语言形容毫不吝惜,关键词竟然是“恩德”“尊崇”“巨大贡献”。这决不是他一时疏忽,而是积淀内心已久感恩情怀的真诚表达和自然喷发。
胡世宗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我的文学生日”,引起朋友们热议。他说,1958年8月17日《辽宁日报》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我写的诗第一次发表到报纸上,至今已经过去六十六年了。我铭记着给我发表这首诗当时辽宁日报副刊编辑彭定安先生。正是从这首诗开始了我的文学之旅,开始了我的创作生涯。我查找了我当年的日记,是1958年8月4日写出这首诗的草稿,8月11日抄入我的《习作集》小本子。我把8月17日看作是我的的文学生日。每年8月17日这一天,我都要向定安先生和辽宁日报表达衷心的感激之情!
感恩节之际,胡世宗说,近日收到快递来的92岁高龄的彭定安先生给我写的小幅书法作品,是一首赠诗:
感君盛赞愧不如
深情厚谊留心储
人世难得君子交
洗净铅华除垢芜
以拙著赠世宗同志以求教。承发文多所赞誉,愧不敢当。唯所叙世纪友情感怀至深。书打油一首, 以酬答
彭定安 (名章) 敬书
辛丑冬
胡世宗兴奋的记下了当天的心情:早上我看到好几只喜鹊从我面前的树丛飞过,大约它们是报喜,向我报告彭定安先生给我的一幅墨宝,我现在可以深刻体会“墨宝”二字的真正意义了,当你尊崇的先生给你写了一幅字,这字是用墨笔写的,写在宣纸上,这张载着先生字的宣纸就成了宝,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从接到定安先生的这幅字之后,就在琢磨“墨宝”二字的由来与深意。
老伴让我把这幅字镶在一个玻璃框里,我也有此想法,可博鳌这里不比沈阳,在沈阳的北行、中街、怀远门、大东、铁西兴顺街,到处可以见到裱画装框的门市,海南这里偏僻些,哪天到琼海市、海口市里,再寻一个这样的店铺吧!
由彭先生向胡世宗赠送墨宝,胡世宗视墨宝为珍宝,我们可以感知,胡世宗与恩师彭定安先生的文化交流,情感互动。
事实正是如此,几十年来,彭定安先生热忱关注胡世宗的创作动态和成长状态,这已经成为彭老的常态。早在《胡世宗日记》前八卷出版的时候,彭定安先生就高度评价:《胡世宗日记》是文坛的瑰宝,它是自然形成的原生态文本。如果一个人的日记是一年,价值不大;10年,价值就开始上升了;20年,又上升;40年,又上升。50年,半个世纪,价值一直在上升,从量变到质变。读这个日记看到胡世宗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是怎么从小学时代、中学时代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一个全国著名的诗人,一个多面手的作家。成长的历史本身就有很多可述性,有很多的价值。另外它还有社会价值、文坛风景,它自身的文学价值。日记本身具有收藏价值。
由称赞《胡世宗日记》是文坛的瑰宝,到为胡世宗赋诗赠送墨宝,映衬出彭定安先生爱惜人才扶持后生的胸怀格局与高远境界,也体现了他旺盛的思想活力、饱满的充沛精力和难得的健康体力。
彭定安先生是著名作家、学者。曾先后担任《东北日报》《辽宁日报》文艺编辑,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人、副院长,研究员等职。1989年离职后,任辽宁省政协专职常委兼学委会主任。1993年离休后,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办文法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教授。
彭定安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美学与文化社会学,已出版著作18种,发表重要论文200余篇。其代表作包括《鲁迅评传》《鲁迅杂文学概论》《走向鲁迅世界》《创作心理学》《文化选择学》等,其中多部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他在鲁迅研究方面具有独创性,于1981年首先提出创立鲁迅学的建议,为学术界所认同,并致力于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晚年的彭定安,依然笔耕不辍,致力于文学理论和批评研究。胡世宗说,傍晚,收到彭定安助手高秀凤女士快递来的一个邮件,这是定安老师的一部学术新著——《走向老子的哲学世界》,这部新著由东北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43万4千字。这是一部解读、诠释老子《道德经》的著作,如定安先生在书的《自序》中说,书名里的“走向”是指仍然只是向着这个方向,对着这个目标,眺望着,行进着,试解着,“初识堂奥,有待深入”。定安先生从老子哲学思想的地理环境渊源、历史时代渊源,到老子的哲学时代、他的宇宙论、他的知识论、他的政治哲学、他的人生一一生命哲学,他的辩证思维,到老子哲学的当代意义与现实价值……这是一部相当全面、完整诠释老子人生及其学论对他生活的时代及无数延续的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
胡世宗特别动情地说,我还必须在这里再强调地说,现在定安先生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仍创作整理出版新著,从他在书的扉页上题签字迹仍如此潇洒灵秀,可以看出他的身体和思维的康健和活跃,这对我是无形的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前一个月,我给先生寄去新出版的《延伸,我们的路》,高秀凤同志转达:“彭老说世宗同志创造力永不衰退!他是军中诗人的骄傲!”
由胡世宗与彭定安交往的侧面,我们不难体会到,彭定安与胡世宗的友情,不仅仅建立在文学创作上,更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上。他们都坚信,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应该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种共同的信念,使他们的友情超越了年龄和职业的界限,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彭定安与胡世宗的友情,以诗为媒,以文为桥,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见证了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学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只有心系人民、心系祖国,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才能建立起真挚而持久的友情。
彭定安与胡世宗的友情,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前辈的提携和指导,对于年轻作者的成长至关重要。彭定安以伯乐的眼光发现了胡世宗这颗文学园地的好苗儿,并以园丁的耐心培育他茁壮成长。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我们回顾彭定安与胡世宗的友情,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更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我相信,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人民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为时代留下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