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巍巍岳麓,浩浩湘江;百廿风华,弦歌不辍。值此贵校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望城区教育局谨向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诚挚的敬意!贵校以“公勤仁勇”为魂,以教育报国为志,百廿岁月里培育了无数栋梁英才,而今更以开拓者
贺 信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巍巍岳麓,浩浩湘江;百廿风华,弦歌不辍。值此贵校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望城区教育局谨向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诚挚的敬意!贵校以“公勤仁勇”为魂,以教育报国为志,百廿岁月里培育了无数栋梁英才,而今更以开拓者的姿态,与望城携手书写“名校带新校、教育惠民生”的动人篇章。
2010年,望城与湖南师大附中合作举办星城实验中学,成为望城引进的首所合作办学名校。彼时的星城实验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965年的望城县谷山中学,校舍简朴、资源有限。正是这片热土,承载着望城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签约仪式上,双方紧握的双手,既是彼此的信任,更是使命的担当。从此,附中精神如星火燎原,点亮了望城教育的未来。十五载春秋,合作硕果累累,从一所中学到七校并立,从星城实验中学到两所小学,再到青石学校、靖港校区、谷山中学的相继创办,每一次签约、每一场交付,都是教育理想的延伸。
望城与湖南师大附中渊源深厚。1938年至1940年,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湖南师大附中在望城沱市办学,在艰难困苦中写就了时代最动人的音符。在湖南师大附中办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之际,湖南师大附中大泽湖校区即将启航,以“一校两址”的创新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长沙“一江两岸”发展的核心区域。如今,望城与湖南师大附中合作办学的七所学校学生总数近两万人,教师逾千名,优质教育的阳光正普照雷锋故里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这份情谊的深厚,源于附中人的赤诚奉献。何宪才、陈迪勋、薛慧红、莫晖等首批派驻望城的附中骨干,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此。他们以“追求卓越”的附中精神,在望城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继任者们赓续使命,续写新篇。陈克勤、刘新芝、叶越冬、张凌、罗勇、梁平等倾情付出,带领团队打造高品质教育。正是这些师者的坚守,让“附中基因”深深融入望城教育的血脉。
合作的意义,不止于名校品牌的输出,更在于教育公平的实践。望城以“开门办学”为理念,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附中星城靖港学校的托管改造,让农村孩子告别“舍近求远”的求学路,标准化寄宿制校园里,田径场、体育馆、多功能厅一应俱全。大众垸片区的家长欣喜感叹:“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而“东西南北中”五大教育共同体的创新组建,更以“城乡强弱校结对帮扶”的模式,打破资源壁垒,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命运共同体”。
今日的望城,正以教育强区之姿,迈向“宜学优教”的新征程。而湖南师大附中,始终是这片热土上最坚定的同行者。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泽湖校区即将启航,600余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只为让“奥赛科教综合大楼”“艺术中心”等现代化设施早日惠及学子。我们深信,附中精神与望城热土的交融,必将催生更多教育奇迹!
最后,衷心祝愿湖南师大附中12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愿两方情谊历久弥新,共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壮丽画卷!
长沙市望城区教育局
2025年4月
借此机会,对历年来湖南师大附中派到望城的优秀干部、骨干教师表示衷心感谢。
何宪才 陈迪勋 薛慧红 莫 晖
谭泽仁 张先早 廖民先 邓云浩
邱莉华 陈克勤 周 红 刘 波
吴 浩 雍 琼 陈 益 王心怡
徐海玲 刘新芝 梁 锐 舒 波
黄国强 张 凌 叶越冬 罗 勇
梁 平 熊进道 谭 莎
真切希望湖南师大附中更多的干部、教师到望城工作,助力望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 辑: 肖 奥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