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坪村是镇坪县曙坪镇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地广人稀,产业凋零,一度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的安坪,大田里的绞股蓝绿茵茵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连片金黄的烤烟叶如彩旗招展,林下黄连长势喜人,丰收的景象让村里人人笑逐颜开。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偏远小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这一炕烟已经快满了,你们绑烟的加油哦!”
“今年的烟好,村上的收入应该增加不少……”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安坪村集体烤烟产业。
安坪村是镇坪县曙坪镇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地广人稀,产业凋零,一度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的安坪,大田里的绞股蓝绿茵茵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连片金黄的烤烟叶如彩旗招展,林下黄连长势喜人,丰收的景象让村里人人笑逐颜开。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偏远小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破局:产业联建趟出发展新路径
时间回溯到2023年年初的一天,安坪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商议产业发展,为集体经济增收。党员们个个眉头紧锁,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每个党员心中的头等大事。
“我有个想法……”党员曾祥龙的一句话打破了沉默,“马镇村与我们的土地相连,气候相近,以前跟我们一样也是个穷沟沟,近些年靠着发展中药材、烤烟,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我们也来学学他们。”一语惊醒梦中人,马镇村的致富路子,像一束光照亮了安坪村党员的心田,大家纷纷发言,决定试试。
说干就干,安坪村迅速组织“村两委”和部分党员代表赴马镇村实地观摩学习。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发现合作契机,决定充分发挥各自地理条件,实行“资源联享”,成为“产业联盟”,联合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在马镇村的帮助下,安坪村以烤烟、绞股蓝、黄连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蓝图逐渐清晰。
攻坚:党员带头点燃产业发展助推器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烤烟这一新产业的引入,不少村民心里都打着鼓:“这个真能赚到钱吗?”“种出来没人收怎么办?”——犹豫和观望情绪在安坪村弥漫。就在大家踌躇不前的时候,党员石山泉站了出来。他在村民大会上坚定表态:“赚不赚钱,不试试怎么晓得,这次引进烤烟种植是个难得的机会,党员要带头干。”更是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有了他的带头,其他原本态度模棱两可的党员也纷纷举手表态,愿意带头尝试。当天,村委会就成功流转12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烤烟产业。
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真正要让产业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靠的是党员们接下来持续而扎实的努力。村党支部书记张诗成主动请来农业技术专家,从选种、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收烘烤,开展全程跟踪指导。十余名党员积极参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再手把手传授给农户;同时,由石山泉牵头组建“产业先锋队”,主动协调群众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村里还建立起党员结对帮扶机制,针对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帮忙整地、播种、日常管理,切实做到“包教技术、包解困难、包拓销路”。
这一切努力,不仅真切体现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凸显出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宣传员、群众的贴心人,更是产业路上的技术指导员、协调服务者与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蝶变: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年,安坪村的产业转型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时刻。中药材、烤烟、绞股蓝等多元产业并驾齐驱,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全村烤烟销售额突破40万元,绞股蓝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共带动20多户有劳动力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户务工增收达5000到1万元不等。贫困户王大姐的经历是一个生动缩影:“村上和我们签了租地协议,我还可以到烤烟基地务工,今年实实在在多挣了1万块。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老人孩子都照顾了,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她粗糙的手捧着存折单时微微发抖的画面,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最好见证。
至目前,安坪村发展烤烟种植116亩,绞股蓝种植105亩,林下黄320亩;仅烤烟和林下黄连这两项,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农户32户,真正实现产业富民的目标。
这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驱动着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实际行动。昔日的贫瘠山地,如今正谱写着一曲“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兴”带动“百姓富”的壮美乐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勤劳的身影都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每一片金黄的烟叶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通讯员 郭达钊)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