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25bp!美联储降息,全球资产分化加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1:35 1

摘要:时隔9月美联储再次重启降息,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4.2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降息25bp!

千呼万唤,美联储的降息如约而至,一场全球财富分化就此拉开。

时隔9月美联储再次重启降息,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4.2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利率决议公布后,美股三大指数短线拉升,道指涨近1%,创历史新高,纳指收跌至0.37%,标普500转涨。

FOMC 声明后,市场预计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上升,10月降息可能性为 94%,预计2025年还将降息50个基点。

降息后,股市、黄金、加密货币,谁将是降息的“最大受益者”?对于中国资产影响如何?美元、人民币、欧元,谁在降息中狂欢或暴跌?

今天带大家聊聊,“美联储降息”这颗石子扔进财富池塘,开启的新一轮全球财富分化,和普通人的应对策略。

1. 降息25bp,美联储向全球投放“信号弹”

美联储降息不光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更是全球资本的“指挥旗”。

降息的前提,往往是美国经济出现增长乏力、通胀低迷甚至衰退风险。当它释放降息信号时,市场会第一时间解读为“货币宽松周期开启”——这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消费者借贷意愿上升,新一轮货币放水和财富分配开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降息的经济背景至关重要。

· 预防式降息(如1995年、2019年)时,经济仅是放缓而非深度衰退,风险资产如美股通常表现较好——比如这次,就更加偏向预防式降息,而非危机式。

· 衰退式/危机式降息(如2001年、2007-2008年)时,避险资产(如黄金、美债)通常表现更佳。

降息幅度也不是简单数字游戏,而是政策力度的“温度计”。

降息25个基点,属于“温和宽松”,市场会理解为美联储在“微调”经济,此时资本会倾向于“谨慎乐观”。降息后,全球大类资产都会出现相应的波动,比如:

美元和美债利率见底回升,美股1个月后转涨,黄金平均1个月后回调,新兴市场利好有限。对中国市场,港股弹性更大且领先反应,但降息后可能回调。

2. 降息后的蝴蝶效应:美国股市、黄金、加密货币,谁是降息的“受益者”?

· 美国股市:结构分化是常态

历史数据表明,美股在首次降息后短期可能震荡,摩根大通预计,鸽派降息25个基点将推动标普500指数上涨0.5%-1%。但该行警告美联储会议可能成为"利好出尽"事件,月底前可能出现3-5%的回调,但中长期(如50天后)平均涨幅可观(约5%)。

成长股(科技、创新类企业)通常是降息的“宠儿”,因为宽松货币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市场更愿意为“未来增长”买单。价值股(金融、消费类企业)则相对复杂,金融股因净息差收窄可能承压,消费股则要看经济复苏预期是否强劲。

美国股市的涨跌会通过“情绪传导”影响A股、欧洲股市的走势,全球股市的联动性也会增强。

· 加密货币:高风险资产的“兴奋剂”

加密货币是典型的“风险资产”,美联储降息释放的流动性在这一轮中并未在加密市场获得确定性的避险属性。要注意加密货币的波动极大,若降息伴随“经济衰退预期”,资本也可能从加密货币中撤离,转向更安全的资产(比如黄金)。

· 黄金:降息前强劲,降息后平淡

降息决议话音未落,黄金冲高,突破3704点,创历史新高。历史表现显示,黄金在降息前通常因避险情绪和降息预期支撑而走强,在降息实际落地后,会进入区间震荡。这是因为实际利率下行利好黄金,但若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黄金的避险吸引力可能减弱。

· 传统企业:“融资成本”和“需求预期”的双轮驱动

依赖债务融资的企业(如房地产、基建企业)会因降息降低财务成本,盈利空间扩大;出口型企业则要警惕本币升值(若所在国货币因美联储降息升值)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下降”风险。消费类企业的业绩,最终还是要看“经济复苏后消费者钱包鼓不鼓”。

· 债券市场:直接受益但需警惕预期差

美债在降息周期中通常是直接受益者,收益率下行,价格上涨,短端利率通常比长端更敏感,鸽派会议后,债市在未来10个交易日可能仍有上涨动能。(目前市场对降息的定价相对温和,这可能降低了债券市场重演2024年急跌风险的可能性。)

3. 对于中国资产影响如何?

我们复盘了九十年代以来美联储六轮降息周期开启后,A股和港股市场风格和行业表现作为参考。

风格上,美联储降息后A股和港股成长风格、A股小盘有相对表现,红利风格表现偏弱。

行业上,前11周左右,可直接受益于市场活跃度的非银金融在A股港股均表现突出;20周左右的中期维度看,A股的通信、计算机、电子,以及港股的硬件设备、半导体、环保等板块涨幅居前,A股的煤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以及港股的工业贸易、房地产、非银金融表现偏弱。

本轮美联储降息A股行业涨幅

4. 货币涨跌的“连锁反应”:美元、人民币、欧元,谁在降息中狂欢?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货币的影响,本质是“美元流动性”和“经济预期”的双重博弈,不同货币的反应逻辑也会天差地别。

美元降息≠美元资产贬值

美联储降息会直接削弱美元的“利息吸引力”,理论上美元会贬值。但现实中,若降息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风险”(比如现在这次),全球资本可能因“避险情绪”反而涌入美元资产(因为美元是全球第一储备货币),此时美元可能“逆逻辑”升值。

另外一件可以印证的事情就是,今年上半年,虽然美元对于全球主要货币都在走弱,但是美元资产依然强势,美股三大指数再创新高。

人民币:联动但有“独立性”

美联储降息会缩小中美利差,理论上人民币承压(因为资本可能流向美元资产)。但人民币的走势还受中国经济基本面、中美贸易关系、央行政策等因素制约。如果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即使美联储降息,人民币也可能保持坚挺甚至升值;但如果中美同时降息,利差收窄,且国内经济承压,人民币可能阶段性贬值。

对A股和港股来说,美联储降息往往意味着外部流动性改善和国内政策空间打开,整体偏向利好。

欧元、英镑、日元:各自“剧本”不同

· 欧元区若经济疲软,美联储降息可能倒逼欧洲央行跟进宽松,欧元走势更多看自身经济和货币政策;英镑受英国脱欧后经济结构、通胀水平影响,和美联储降息的联动性相对弱一些;

· 日元长期维持低利率,美联储降息会缩小美日利差,若日本经济无明显起色,日元可能在“利差交易平仓”的逻辑下波动。

6.普通人的钱袋子:货币购买力、理财选择如何被降息“悄无声息”影响?

美联储降息最终会通过“物价膨胀”和“理财收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货币购买力:通胀的“隐形手”

美联储降息是“放水”行为,若货币宽松带动美国经济过热,通胀可能抬头,美元购买力下降。而全球大宗商品(石油、粮食等)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会推高这些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的进口成本和国内物价(比如油价上涨会带动物流成本上升,最终反映在商品售价上)。

所以,如果2025年9月,还只会存钱、炒股、买房,那么必将被放出的大水所稀释掉,成为财富再分配的炮灰。

· 理财选择:收益与风险的“重新排序”

若美联储降息引发全球宽松,国内跟随继续降息(定存年化率跌破1%),理财产品收益随之下行,“低息保本”产品会越来越多。而风险资产(股票、基金、加密货币)的吸引力会阶段性上升,但波动也会加剧。

这时候,普通人需要更专业的配置逻辑,切勿盲目跟风,选择4-6%稳健收益的工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美联储降息只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切片”,但它背后是全球资本、货币、产业的复杂网络。对普通人来说,看懂美联储降息的逻辑,不是为了精准预测市场,而是为了在投资和生活中拥有“全局视角”,避免成为被资本浪潮拍倒的“裸泳者”。

看懂宏观,才能做对微观,保持清醒,别在放水周期中成了“接盘侠”。更多操作策略,记得预约下方直播,分享更多干货策略。

来源:信号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