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成:梅花与日本美学的学统浅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5 22:13 3

摘要:日本有数不清的种满梅树的天满宫,那里供奉着一位叫菅原道真的天神。每年都有大量的学子来拜祭他,祈求学业有所成,是不是和我们的孔庙有点像?这位天神非常有学问,而且他有很多神奇的封号:雷神,怨神,学问之神。但他还有另外一个更神奇的称谓:渡唐天神!

日本有数不清的种满梅树的天满宫,那里供奉着一位叫菅原道真的天神。每年都有大量的学子来拜祭他,祈求学业有所成,是不是和我们的孔庙有点像?这位天神非常有学问,而且他有很多神奇的封号:雷神,怨神,学问之神。但他还有另外一个更神奇的称谓:渡唐天神!

天满宫菅原道真天神像

梵高所临摹的正是龟户天满宫梅园

845年,菅原道真出生在一个世袭的文章博士的家庭。

博士这个名称,中国在战国时期就有,而文章博士则是日本特有的官职。文章博士,由菅原和大江两家世袭。他的祖父管原清公(770—842年)曾于804年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副使石川道益前来中国,在遣唐使团中任判官职。次年六月,菅原清公随着大使、副使安全回日本。以后,他大力提倡引进唐朝的宫廷服饰、朝仪和舞蹈等。819年任文章博士菅原道真诞生时,菅原清公已死,但从小生活在这个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的家庭,耳濡目染,使他对中国的文化特别爱好。

(著名的遣唐使安倍仲麻吕画像)

他的伯父菅原善主,也于838年随遣唐大使藤原常嗣到过中国。可见他的家庭与遣唐使的关系特别密切。父亲菅原是善(812—880年),排行第四。在菅原道真出生的845年任文章博士,后于847年任东宫学士当时正是中国文学传入日本后的全盛时代,出现了不少汉诗文家。菅原道真幼时身体很弱,生过大病,从父亲的门人岛田忠臣(828—892年)学习,在《菅家文草》中所载的选集里面有一首《月夜见梅花》:“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怜金镜转,庭上玉房馨。”传是他11岁所作!

宋杨无咎《梅花图》

出身中层贵族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获得文章博士称号的著名学者,官居从三位,菅原道真从小天赋出众也一路顺风顺水,稳稳的学界领袖地位。

901年,菅原道真被人诬陷,天皇认为道真是叛逆之臣,遂于901年1月20日将菅原道真由京都贬到了荒凉偏僻的九州岛做太宰府权帅(副统帅)。两年后菅原道真在太宰府含恨病逝、埋葬在了当地。

菅原君带着不甘与怨恨去世后,而后意外连连,菅原兄贬官的醍醐天皇的皇子们开始接二连三病死,就在同时间,醍醐天皇召集大臣在清凉殿开会商议求雨的事情,开着开着天有异象了,电闪雷鸣地往清凉殿招呼,一口气劈死7位,而这7位,刚好是当时参与打压菅原道真的官员。醍醐天皇亲眼目睹了这场惨剧,心说这是菅原道真回来找我索命啦,受到大刺激,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后来朝廷一片震动,为了安抚他的怨气,在京都附近的北野给菅原道真建了第一座天满宫。那意思大概是您老就安心做学问之神吧别做雷公了怪吓人的。这也就是菅原道真被后世信奉为学问之神兼雷神怨神的原因。

菅原道真自幼爱梅花,通常他的标准像都是他安做在松树和梅花下,表情慈祥,也有作怒目状,类似怒目不动明王。

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画家 狩野永徳作品

而渡唐天神的由来就更穿越了!

室町时代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持(1386-1428)对应中国的明朝代,也收到过这么一幅画像,上面还有“赞”(佛教里礼赞而用的诗),说是南宋余杭的径山寺无准师范所写(1179-1249)。这“赞”,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某一天天没亮,无准师范刚起床,有个儒者,手执“一枝梅”从天而降。“谁?”那儒者但指茆草,片言不发。无准师范顿时大悟,“茆”,就是“菅”,来者必是日本国菅丞相!那菅丞相自称自己是凭着“一枝梅”从日本飞过来的,于是日本三百年前的菅原道真,穿越拜了比他小三百岁的无准师范为师,皈依佛门,成为“渡唐天神(‘唐’是日本对中国的称呼)”,菅原道真穿越到三百年后的宋朝,口含一枝梅,飞过东海,去拜余杭的径山寺无准师范为师如此精彩的穿越故事,由一个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日本幕府将军说一个相当于唐代日本学者穿越到南宋,跨海拜师余杭无准禅师的故事。算是中日交往史上一段穿越佳话。

日本 江户年寂严禅师作品

渡唐天神的专集

梅花的美学体系

宋徽宗赵佶作品

梅花的审美在宋朝到达巅峰,“宋徽宗极赏梅花,在东京御苑的艮岳,专门设有绿萼华堂以遍植绿萼梅。”宋代皇帝对于梅花的雅好,起到了社会导向的作用,使梅花成为备受重视的题材。宋代是梅花题材文学的创作繁盛期。“梅花最终上升为重要的文化象征,主要是由文学领域所造成的。宋代大批文人士大夫以赏梅咏梅为清雅,以徜徉梅林为风流,描绘和赞美梅花的诗词数量激增,梅花也逐渐成为文学特别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和题材。”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常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拔琴一奏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寻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理学大家中第一个把梅花与理学本体意义联系起来的是二程。“梅冬至已前发,方一阳未生,然则发生者何也?其荣其枯,此万物一个阴阳升降大节也。然逐枝自有一个荣枯,分限不齐,此各有一乾、坤也,各自有个消长,只是个消息,惟其消息,此所以不穷。”二程以梅花喻说天理,这一即物究理的态度对后世理学者是一莫大的启发。

菅原道真穿越到三百年后的宋朝,持一枝梅,飞过东海,讲的也是审美和道统的问题,而后来到了德川幕府时代,宋朱子理学取得了类似官学的位置,梅花的审美也在日本到达巅峰,成为一个带象征性的体系。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