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片仅8.32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中,位居南京第1,全国第36名。
一片仅8.32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中,位居南京第1,全国第36名。
众所周知,寸土寸金的河西新城,一个平方的房价最高能达到六七万,而这里对待新兴科技却极为“慷慨”,拥有南京主城面积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已集聚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53家。
如今,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集聚成势、创新要素高效流通,这里打造了南京主城区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南京数智城。
多家央企、省属国企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且华为(南京)开发者创新中心、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及省医保局大数据赋能实验室投入运营。
这就是建邺高新区。
——被业内人士誉为“亩产”最高的创新极核。
从一片河漫滩涂到金融高地,“含金量”十足,再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如今正在全面提升“含科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仅软件信息业,就做到了南京前2。
在最新发布的南京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明确定位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从而一举奠定在南京全市的“标杆”引领地位。
一个当地住了十多年的老百姓的话很有意思,“金融,数据经济,还有科创,怎么建邺这里干啥都能有气魄,而且能干成?”
建邺高新区,到底解码了高质量发展的什么密码?
这里,我要讲以下3点。
密码一:
总部经济“链式崛起”,形成生态圈
大家都知道,超级巨头有着绝对性的技术高度与人才、资金吸附力,哪个区域能吸引到这些大平台巨头入驻,哪个区域就有着“风向标”意义,而且这些巨头之间很容易“扎堆”。这种巨头扎堆的现象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和成都不断涌现,从而形成了各个城市的“数字经济高峰”、“高新技术聚集地”。
在南京,这些巨头扎堆哪里?
在建邺高新区。
因为建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其前瞻性的“链式思维”构建产业生态圈。
别人还没想到,建邺高新先想到了。
别人想到了,这些超级巨头早落地而且扎堆成高浓度生态圈了。
因此,基于对趋势的研判+建邺速度,这两年迅速完成“链主闭环”。
小米、阿里巴巴、华为等首的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区域总部,更以“四大系”生态链(华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形成磁场效应。
小米科技旗下企业、生态链企业,加起来几十家纷纷落地。
“落户以来,我们已有32个相关业务板块主体深耕南京。”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有关人士表示。
据南京日报报道,以阿里云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为例,南京200多人团队涵盖销售、售前、研发、交付、运维等技术全链路,已支持江苏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落地50多个场景解决方案,完成近500项数字化改造。
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这就很牛了。总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资源,“头雁作用”立刻显现。
我就讲八个字:龙头牵引,裂变生长。
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小米华东总部70天落地建邺的“极速传奇”至今为人称道。
故事还得从当年阿里巴巴讲起,这种世界级企业落地一个地方,尤其是除了杭州总部以外最大单体体量的产业园区,选择地方是非常谨慎的。
它做了一个大概花费400万的尽调(对江苏范围内的所有地方),内容包含产业政策,还包括当地营商环境、人才配套、交通配套等方面。
最后综合得分,建邺排名第1,马云亲自拍板。
小米也选择建邺,当时有一句玩笑话,雷军感谢阿里帮他省了400万,他不需要做尽调了。
他认为这些企业的择址观是一致的。
后来一系列企业纷纷涌入,前两年落地的恒生电子等都是如此。
如今,建邺高新区在数字金融、社会交通物流、数字媒体等领域形成了多个百亿级赛道。
而且,培育出原力数字科技(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掌控网络(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等隐形冠军,形成7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零浩、咪咕互娱等本土行业龙头企业,也成长起来了。
这就是科技生态圈的打造与“雨林式崛起”。
密码二:
服务“颗粒度革命”,激活动能
这里的服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园区一位负责人跟我表示。
“服务”,这是建邺高新区的关键词。
在这里,根本不存在“高冷”,有的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前者是积极响应,有担当和作为,能推动事,不推脱;后者是对企业的尊重与信任。
说真的,企业是真喜欢,很多企业跟我交流下来,都说这里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好、效率高,和深圳、上海、杭州很像,当然又多了一份“南京式温暖”。
我们看过全国很多城市的产业园区和板块,都在做营商环境和各种服务措施。
但建邺高新区真是做出品牌效应了。
一句话,以“颗粒度革命”重塑营商环境。
我讲几点,比如独创的“小莫”服务品牌。
每年迭代升级,不断精细化。不仅园区内企业喜闻乐见,我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产业园区参观交流时,都不时有人跟我提起“南京建邺的那个小莫是如何做好的?”。
园区103栋楼宇配备72名“小莫”专员,从企业注册到融资对接全程陪跑,事无巨细,“找小莫”成为很多企业的下意识。
举一个例子,南京瑞翌电商提出需求后,5分钟内响应、一天梳理材料、一个月完成国补申报,成为“政策找企业”的鲜活案例。
第二个是从“四点半课堂”到“托育革命”。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这里,诞生了极具创新和服务精神的托育园“晓小禾托育中心”,联合南京市级机关二幼的专业师资力量,面向园区内企业员工子女提供高品质的托育服务。而且,还充分利用园区科技企业聚集的特点,针对性有很多户外活动,3D成像的虚拟模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直播等新兴领域,小孩既开心,又长见识。
“四点半课堂”托管数万人次,已经是公益性、专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创新品牌。
第三个就是24小时“西城夜未央”,丰富迷人的餐饮、酒吧、咖啡馆、小剧场。每天下班后,还有各种插花、茶艺、普拉提课程…………
穿插在楼宇之间的新消费,这就让冰冷的写字楼有了“丰富场景化”,非常迷人。
作为长三角数据要素产业高地,建邺高新区的水平很高,充分利用既有优势,现在以“数据+资本”构建创新闭环。
近日,“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长三角金融数据基地”(以下简称“金融数据基地”)在建邺高新区正式揭牌。
目标是聚力建成“全球领先的金融数据枢纽”。
那么,为什么新华财经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放在这里?
道理很简单,“金融+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建邺这里有华泰证券、苏宁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法人总部20家,金融公司超1800家,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拥有数个百亿级细分赛道。
数据很抽象,但应用是具象的,建邺高新的认知非常领先,让数据更“场景化”。
1)避免算力的“机房陷阱”,联合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搭建云端算力调度平台,发放1500万元信创消费券降低企业成本,避免传统数据中心“重硬件轻应用”困局。
2)构建智慧交通物流等数据要素2大百亿级产业生态。而且,布局人工智能加未来产业,启动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加新兴行业赛道,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这其中,我注意到成绩很亮眼。
第一,2024年建邺高新这里的技术研发立项数占整个南京1/4;第二,金融业同比增长11.4%,信息软件业同比增幅12.4%,经济支撑稳定向上,这是非常难得的,提供了“发展底盘”。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很有希望的热土,从“拼盘式”园区到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
从“城市客厅”到“全球节点”,干劲十足
当然,要说密码,还有很多,比如我看到体制机制“刀刃向内”,园区精简人员,决策效率提升,从而释放改革红利。
再比如“招商革命”,专班“揭榜挂帅”等等。
这些都是发展密码,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园区竞争力。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这里持续在做一个沙龙主题活动叫“莫莫”下午茶。最新一次活动,来自华为、阿里的技术大咖,交流AI、deepseek、大模型、智能体等。
这种“轻松氛围、深度交流”的活动,一位参加者反馈,真的是思想盛宴,他说“听得入了神,都忘了记下来。”
真的,这里不仅有416.6米高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写字楼群和高级烟火的商业,还有四季皆美的公园景致,有奔腾不息的长江。
这是一场关于“密度”与“温度”的发展实践。
8.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栋楼宇都是创新引擎,每条政策都是精准滴灌,每个人才都是活力细胞。
最终,我看到的是建邺未来图景:
来源:知事南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