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伯利亚版题图,概括小说每一章的重点情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21:26 1

摘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版中配置的插图,我们的探访之前一度时期因为资料的匮乏,卡顿了一段时间,现在在上海收藏大家归琪先生的赞助下,如虎添翼,又可以一路长虹,乘风破浪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版中配置的插图,我们的探访之前一度时期因为资料的匮乏,卡顿了一段时间,现在在上海收藏大家归琪先生的赞助下,如虎添翼,又可以一路长虹,乘风破浪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本里的第24种插图。这样,与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统计的33种小说插图的储量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按惯例,我们将之前介绍过的23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提纲挈领地回溯一下: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

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

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

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7、柯洛文

之前将该版美术编辑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当成了插图画家,特此更正,在此感谢收藏家归琪先生的资料提供。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柯洛文版插图,中国首译本与梅益本均用过

——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力求真实,自有其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

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

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

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

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14、列布罗夫

现实风格,动感逼人。可参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

(2)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15、斯科莫罗霍夫

剪影风格,叠印时代。可参阅:剪影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让熟悉的画面变得陌生。

16、戈丁

虎狼风格,折射时代。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17、伊林

中国首版,开创之功。可参阅:收藏家归琪先生揭秘中国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之谜。

18、德赫捷列夫

苏联首版,奠基之作。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处女版插图,其画家系高尔基作品御用画师

白描勾勒,雏形初显。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第一次全集版插图,揭开隐秘的小说细节

20、李可夫

画风硬朗,人物挺拔。可参阅:网友提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可夫版插图画风硬朗,人物挺拔。

21、库尔科夫

线条凝练,极简勾勒。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库尔科夫版插图:线条凝练,极简勾勒。

22、萨瓦多夫

大块写意,笔力遒劲。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萨瓦多夫版插图:大块写意,笔力遒劲。

23、斯捷凡诺夫斯基

线描细腻,轮廓鲜明。可参阅:较罕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期插图版本,见证名著形象增饰史

今天我们介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由归琪先生提供。这是由新西伯利亚出版社出版的1936年版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后,当时苏联各地出版社为应对读者的需要,纷纷排版重印,形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目繁多的地方版本。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新西伯利亚出版社”是一家什么样的出版社?我们找到一段俄文网站上的介绍:

——新西伯利亚图书出版社的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西伯利亚国家出版社)。到1928年,这家当时名为"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出版社"的机构已发行图书逾40万册。在1940年代的出版物中,它以"新西伯利亚国家联合出版社"(苏联国家出版社地方分社)的名义出现。1964年,该社与鄂木斯克州图书出版社、托木斯克州图书出版社合并。1964至1985年间是出版社的鼎盛时期,它实质上整合了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和鄂木斯克州三大西伯利亚地区的文学力量,并更名为"西西伯利亚图书出版社"。1979年该社跻身最大跨地区出版社之列,当年出版图书和小册子104种,总发行量约470万册。1985年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出版委员会命令,西西伯利亚图书出版社重新改组为新西伯利亚州图书出版社。——

“新西伯利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着它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它在小说的每一章的标题侧,都配上了一幅题图。之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其它的版本,也曾为小说配置了题图,但“新西伯利亚出版社”这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题图式样,显然是较早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第二部各有九章,这样,“新西伯利亚出版社”版的小说里,共有18幅题图。

这些题图,概括了每一章中的最核心的情节,可以说是一套密度较为疏松的连环画。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十九幅题图:

第一部2、保尔盗枪3、保尔与冬妮娅相遇

小说里的描写如下,可以看出,插图还是把小说里的背景还原得相当精准:

——她走过一座小桥,上了大路。这条路很像公园里的林荫道。右边是池塘,池塘周围长着垂柳和茂密的柳丛。左边是一片树林。

她刚想朝池塘附近的旧采石场走去,忽然看见下面池塘岸边扬起一根钓竿,于是就停住了脚步。——

4、屠犹段落

题图是对小说里下述描写的形象还原:

——佩萨赫老人听到屋里又是一声惨叫,就朝房门冲过去。但是重重的一拳当胸打来,把他撞到墙上。他疼得连气都喘不上来了。——

5、保尔救朱赫来7、保尔故乡的战况实景

这一章一开始就是一段战火覆盖下的保尔故乡的突变的状况:

——舍佩托夫卡四周到处是战壕,到处是带刺的铁丝网。整整一个星期,这座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和入睡的。只是到了夜深的时候,才安静下来。偶尔有一阵慌乱的射击声划破夜空的沉寂,那是敌对双方的暗哨在互相试探。天刚亮,车站上的炮位周围就又忙碌起来。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人们急急忙忙往炮膛里装新的炮弹。炮手把发火栓一拉,大地便颤动起来。炮弹嘶嘶地呼啸着,飞向三俄里外红军占据的村庄,落下去,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把巨大的土块掀到空中。——

8、保尔战斗场面

人物背影中,尽显分道扬镳的悲情味道。

小说里对这一段情景有这样的描写:

——保尔直勾勾地盯着她的眼睛,手抓住柞木桌子的边沿,说:“往后我大概不能再到你这儿来了。”

他说完,立刻看见她那浓密的睫毛向上挑了一下。她手里那支在纸上迅速移动的铅笔也停下了,静静地搁在打开的笔记本上。——

实际上,我们注意一下,小说里的保尔的爱情一直处于极度的压抑之中。

在小说里大致可以称得上恋爱等级的三段情史中,保尔在与冬妮娅、与丽达的情感关系中,一直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但同时,作者赋予了保尔强力的体魄,比如保尔用拳击击败骚扰冬妮娅的街痞,与丽达乘火车的时候,他再次用他的拳头上的暴力,为身边的女孩开辟了一道安全的绿岛。

在作者的笔下,保尔身体上是强健的、强力的、咄咄逼人的,但在心理上,他虽然一直无限制地靠近他的恋人,但是始终处于一种憋屈的自抑状态,没有越出雷池一步,甚至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保尔身边的女性已经向他施展开了色授魂与的魔力诱惑,但保尔总是戛然而止,没有回应。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在写作时身体残疾的无能为力的一种内心困顿,作者一方面赋予了小说里的人物以强健的体魄,但是作者又无力因循自己的身体现状,而给寄寓着作者内心期冀的人物以现实情境下的肉体满足,这样就形成了小说里的前两个带着理想化的女性只能在小说的情境中依托着作者的幻想而自由腾飞,但始终无法到达实在的刚需碰撞,这两者的落差,导致了保尔在小说里面对这两位女性时的极度自抑情绪状况甚嚣尘上。

而保尔在面对第三位女性,也就是他的妻子达雅的时候,他显然因为能够掌握达雅的命运,而顺利地突破了精神到肉体之间之前一直阻隔的自抑状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打通,保尔因为能够安排达雅的命运,而在他最为体弱的时候,大胆地迈出了情感的至为关键的从精神到现实的最后一公里跨越。

这就是小说里保尔和三位与他有着最为密切关系的女性关系背后隐伏着的创作心理动因。

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保尔在面对丽达的时候,他无法突破心理屏障,一直是步步后退,终至使自己错失了与丽达的志同道合的爱情共振,这种遗憾,受制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中的情感期待落差。

这样,第二部第一幅插图里,把保尔与丽达之间的由热到冷的关系用一幅图幅来呈现,便契合了小说里的重要的人物关系设定。

2、筑路段落3、火车上遇到涅莉4、国境线段落

小说里的俄波边境描写,插图还是形象地展现了国境线的地域标志:

——就是两根柱子。它们面对面地竖在那里,默默地互相敌视,象征着两个世界。一根柱子刨得很光滑,像警察岗亭那样漆着黑白相间的线条。柱顶上面牢牢地钉着一只独头鹰。这只嗜食兽尸的恶鸟展开双翼,似乎正用利爪抓住这根漆着线条的界桩;同时,它又伸出贪婪的钩嘴,不怀好意地瞪着对面的铁牌。对面六步以外竖着另一根柱子。这是一根削去了皮的粗大圆形柞木柱,深深埋在地里。柱顶上是一块铸着锤子和镰刀的铁牌。虽然这两根界桩都竖在一块平地上,但是两个世界之间却隔着一道万丈深渊,不冒生命危险就想越过这六步的距离是不可能的。——

6、保尔在海边疗养院7、保尔病情恶化8、保尔参加青年人活动9、精神产品影响深远

最后一幅图,喻示着保尔的精神能量辐射未来,走向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俄罗斯重新出版,走进课堂,都反映出这部小说的巨大能量价值。

从版权页上,可以看出这位题图画家的俄文名字为:В. Прожогин,译成中文名为:B.普罗霍金。

或许是年代久远,加之出版社也是一家地方性的出版社,普罗霍金的个人信息,我们在俄文网站上,查不到一丁点来龙去脉,但是,能够搜索到这位画家设计的一些其它图书插图,这些图书均由“新西伯利亚出版社”出版,因此大致可以判断,普罗霍金应该是一位专门服务于“新西伯利亚出版社”的画家。

这位画家创作插图的其它图书有:

1936年出版的《青年:适合老年人和中年儿童的系列》(未找到图样):

1938年出版的《北方童话》:

1939年出版的《来自南西伯利亚的史诗和历史歌曲》:

1940年出版的《丝绸流苏:阿尔泰童话集》:

小说里的题图,也曾经中国小说里的一道特色风景,这些题图因为画幅较小,故画作多以粗细条勾勒为主,呈现出故事背景与人物的大致轮廓,既能帮助读者解读小说关键节点,又足以供读者把玩欣赏,为小说文本增色不少。

普罗霍金的题图正体现出这么一种特点,画家笔下的场景,寥寥数笔,点染出人物的动感形态,提拎出小说里的主体情节,画幅虽小,却令人流连忘返,正是这样的锦上添花的题图,让小说印本增加了厚重感与丰润度。

虽然画家普罗霍金的身份湮没无闻,但是他必定以他的独特的线描构图,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版的小说册页上,为这部小说的宏大的插图家族奉献出它不可或缺的精彩。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