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郝大通生于金熙宗天眷三年(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身官宦世家,家境殷实。他幼年丧父,但对母亲极为孝顺。某日,他梦见一位神人传授《周易》推算法,醒来后竟精通阴阳五行、星相占卜。郝大通不慕荣华,无意仕途,向往恬淡宁静的生活。逐渐地,他开始以卜筮为生,过上隐
广宁真人郝大通,异人点化终得道
郝大通生于金熙宗天眷三年(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身官宦世家,家境殷实。他幼年丧父,但对母亲极为孝顺。某日,他梦见一位神人传授《周易》推算法,醒来后竟精通阴阳五行、星相占卜。郝大通不慕荣华,无意仕途,向往恬淡宁静的生活。逐渐地,他开始以卜筮为生,过上隐士般的生活。
王重阳从终南山前往宁海传播全真教,见郝大通聪颖非凡,禀赋卓越,颇为赏识,有意引导他出家修道。郝大通亦有意入道,便关闭了占卜铺子,拜王重阳为师。次年,母亲去世后,郝大通再无牵挂,遂散尽家财,前往昆仑山烟霞洞追随王重阳学道。王重阳赐他法名“瞒”,号“恬然子”,后更名为“大通”。
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郝大通在赵州桥行乞时突有所悟,遂于石桥下静坐修道,终日默然不语,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如一。即便河水泛滥,他亦不躲避;亲戚前来探望,他不予应答;送来的礼物,他一概拒绝。日复一日,附近居民见其长年在桥下打坐,深知其为虔诚苦修的出家人,便不时送些食物堆放其身旁。
一群顽童见其静坐不动,宛如庙中泥塑神像,心生好奇,便捡来砖头瓦块,在他周围筑墙盖庙,又折树枝为梁,扯茅草覆顶。郝大通身处闹中,却依然静心修行,不为所动。某日,这些孩子竟将砖石堆于其头顶,筑成一座砖塔,并叮嘱他勿动,以免砖块掉落断裂。郝大通竟真的一动不动,端坐六年,头上的砖塔完好无损。
周围人不明其来历,见他终日沉默,便称其为“不语先生”。尽管修持日久,郝大通却自觉获益有限。
一天,附近举行庙会,孩童们都去凑热闹,桥下显得格外清静。郝大通忽然注意到身边有一个人正在磨一块砖,磨一会儿便拿起来往脸上照一照。待一块砖全部磨成粉末后,他又取来第二块继续磨,如此反复数十次。郝大通原以为他是在制作某种器皿,但见他竟将砖磨成粉末,似乎在白费力气。郝大通懂一些石工技术,又出于出家人慈悲为怀的本性,见他忙碌半天却一无所获,便有心指点,于是问道:“你磨砖准备做什么用啊?”那人回答道:“做个东西!”郝大通便说:“你要做什么东西,必须心中有数。
像你这样胡乱磨,怎能磨成呢?你到底想磨成什么东西啊?”那人道:“我想将砖磨亮,做面镜子。”郝大通一听,大笑道:“砖是泥做的,又不是金属,怎能磨得光亮?你这不是白费工夫吗?”不想那人听完,也哈哈大笑道:“照你这么说,那你光靠打坐又怎能成仙呢?你终日这样枯坐在这里,跟我磨砖成镜有何区别?”郝大通闻言,大吃一惊,意识到遇到了异人点化,慌忙站起身前去请教。然而那人已飘然而去,眨眼间便消失无踪。
郝大通终于明白,单靠苦坐并不能达到修炼的目的,唯有动静结合、随处结缘、行善积德,才是修道之人应有的作为。于是,他收拾好行李,毅然离开了此地。
这一天,郝大通来到了西岳华山,只见山高万仞,险峻而气势雄伟。山上有十余座道观,香客游人络绎不绝,颇为繁华。他决定在此选一个僻静之处修炼。说干就干,他立刻动手,运用神功,不长时间便在山岩壁上凿出了一个仅能容身的小石洞。正当他准备入洞静养时,忽见一位身背蒲团的道士走来。道士作揖请求郝大通将此洞让给他打坐,话音未落便径自入洞,铺下蒲团开始打坐。郝大通心地慈悲,只得让出此洞,另寻地方重凿新洞。
往上走不多远,他见路旁有块数丈高的大石头,正适合凿洞。于是,他花费了大量气力,在这块大石上凿出了一个比先前略宽大的石窟。正当他准备高兴地入洞打坐时,又来了一位道友。道友诉说自己无处打坐的苦恼,请求郝大通将此洞让给他。郝大通秉持“出家人方便为本,慈悲为怀”的原则,便成全了这位道友的心愿。
一连十多年,郝大通费尽千辛万苦,凿出了七十二座石洞,恰好来了七十二位出家的道人,他便将这些洞室全部让给了他们,自己却依然没有修炼之处。他意识到,在这人多的地方再凿七十二座洞窟,自己仍将无立足之地,于是决定寻找一个更为僻静的所在。
终于,他在后山找到了一个理想之地:在万丈石壁之上,燕子都飞不到的地方。他心想,若在那里打坐,无论何人道友,也不会飞过去索要洞穴。于是,他用募化来的钱买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恰逢一位看起来忠厚老实的青年想拜他为师求道,他便收了这个徒弟作为帮手。
师徒二人上山后,将长绳拴在一棵大树上。郝大通带着锤钻工具,攀援长绳,脚登石壁,下到他看中的位置,开始凿洞。他让徒弟每天为他做饭,自己则全力劳作。然而,徒弟每日做饭,心中渐生不耐烦,暗想:“本以为学道清闲,谁知竟要每日煮饭侍候人,早知如此,何必来学道?这对我有何益处!”日子久了,他心生恶念,暗藏柴刀,决定趁师父不备下毒手。
这一天,郝大通吃完饭后,又攀着长绳去劳动。徒弟带着柴刀跟随他来到岩石边上,挥舞柴刀奋力砍去,绳索骤然断裂,只听郝大通“啊”的一声坠入万丈深渊。徒弟以为师父必定摔得粉身碎骨,便卷起行李铺盖,匆匆下山。大约走了十多里地,迎面走来一人,仔细一看,正是师父。徒弟吓得汗流浃背,无处躲藏,只得硬着头皮问道:“师父,您去哪儿了?”郝大通微微一笑,答道:“我的钻子钝了,下山磨了磨。你背着行李,准备去哪里啊?”徒弟随口撒谎道:“我见师父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特地来这里迎接您。”郝大通听罢哈哈大笑,径自向前走去。
徒弟在后面暗自思忖:“我这师父道行果然高深,那么深的悬崖居然摔不死。”他又想:“师父明明知道我陷害他,却不责怪我,真是宽宏大量,哪里还能找到第二个如此慈悲的人?”于是,他决定痛改前非,决心继续跟随师父上山,服侍照应,期望今后或许能有出头之日。还没来得及向师父解释,只见郝大通纵身一跃,再次跳下万丈悬崖,消失在云雾缭绕的虚幻长空之中。至此,徒弟深感悔恨,由于自己的一念之差,已失去了修道成仙的机缘。然而,经过这次教训,他悟得修道必须虔诚。
据说不久之后,他真的成为了一名虔心修持的出家人。郝大通在华山潜心修行,最终成为华山派的始祖。金崇庆元年(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腊月三十,郝大通73岁时,在先天观羽化升仙。金大安年间,他被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赐他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他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世称“广宁真人”。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