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加上入秋后昼夜温差逐渐拉大,雨水也常伴随而来,环境湿度明显升高,湿邪易悄然侵袭人体。这种 “凉湿交织” 的气候特点,不仅可能让身体抵抗力暂时下滑,还容易影响精神状态,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养护身心。
今年鬼月不一般,本身就阴阳交替,阴气重、负能量强,阴暗物质多。
再加上入秋后昼夜温差逐渐拉大,雨水也常伴随而来,环境湿度明显升高,湿邪易悄然侵袭人体。这种 “凉湿交织” 的气候特点,不仅可能让身体抵抗力暂时下滑,还容易影响精神状态,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养护身心。
一、秋湿遇内火,这些身心不适要留意
往年入秋,我们更多关注昼夜温差带来的保暖问题,而今年入秋后,不少人会明显感受到 “外湿困身与内火难散” 的双重困扰。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气候偏干燥,人体易生 “内火”,表现为心思变多、情绪容易急躁,偶尔还会有心烦感;再加上外界湿邪较重,这股 “内火” 被湿气困住难以发散,便容易向上影响心神、向下损伤脾胃,进而出现多种不适:
心神不宁:比如入睡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白天的焦虑或烦躁情绪也容易被放大;肺气不舒:常觉得没力气、容易疲惫,呼吸也比平时浅促;脾胃失调:食欲变差,吃一点东西就感觉消化不畅,偶尔还会有腹胀感。尤其以下人群,接下来一段时间更要重点关注身心状态:
体质偏弱,特别是平时脾胃功能就不好、容易气短乏力(肺气不足)的人;情绪敏感、容易波动,或是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居住或工作环境光照不足、常年阴暗潮湿的人。如果你最近总觉得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安稳,还容易多梦醒,除了调整生活习惯,更要注意:别让这些东西 “陪” 你睡觉,尤其是体质偏虚的人。
二、这四件事,睡前别做,帮你睡好养足精神
1. 床边别堆电子产品
手机、平板、电脑早已成了现代人的日常必备,不少人白天离不开,晚上还习惯把它们放在床头,要么睡前刷会儿悬疑剧、恐怖片追求刺激,要么听着广播剧、相声才能安心躺下。但往往第二天醒来,总会觉得头昏脑涨,甚至腰酸背痛,反而比没睡还累。
从健康角度来说,优质睡眠需要身体进入 “放松收敛” 的状态,而电子产品的蓝光会持续刺激视神经,声音也会让大脑处于轻微兴奋状态,打乱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入秋后身体本就容易受环境影响,睡前接触电子产品,只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干扰,让入睡更难、多梦易醒的情况更明显。
建议睡前半小时就把电子产品放在离床 1 米以上的地方,不妨试试 “手心拍脚心” 的小方法:用手心的劳宫穴轻轻拍打脚心的涌泉穴,每次 1-2 分钟,通过温和的刺激帮助身体放松,调和身心状态,为入睡做好准备。
2. 旧物、玩偶别放床头
卧室需要 “静” 也需要 “净”,很多人喜欢在床头堆旧物,或是抱着毛绒玩偶睡觉,觉得这样有安全感。但入秋后湿度高,棉花、布艺材质的玩偶,以及长期堆放的旧物,特别容易吸附潮气,还可能藏纳灰尘和螨虫。
抱着这样的玩偶睡觉,相当于让身体直接接触潮气和污垢,湿邪容易通过皮肤侵入体内,加重晨起后的身体困重感,这也是不少人睡醒后觉得身体发酸、没胃口的原因之一。
不妨先从清理床头开始,把不用的旧物收纳起来,玩偶定期清洗晾晒。如果想改善卧室氛围、舒缓情绪,可以试试天然草药制成的香品(比如正规渠道的米林藏香)。它由多种天然草药手工揉制,散发的是温和的草木香,没有化学香精的刺鼻感,既能清新室内空气,又能帮助放松紧绷的情绪,每天点一支,在香气里平复心绪,也是不错的睡前仪式。
3. 风铃、铃铛别挂卧室
古人说 “夜以静为安”,夜间是身体休养、心神养护的关键时段,安静的环境格外重要。我们的睡眠会从浅眠逐渐过渡到深眠,在浅眠或半梦半醒时,神经系统格外敏感,哪怕是轻微的声响也可能被放大。
如果卧室挂着风铃或铃铛,夜里风吹过时,清脆的铃声很容易惊醒神经,打断睡眠周期 —— 可能只是 “心一哆嗦”,人就彻底清醒了,再想入睡就难了。所以更建议把风铃、铃铛挂在客厅或阳台,让卧室保持安静,为深度睡眠创造条件。
4. 别带着坏情绪入睡
相比清理外界的物品,更难 “清理” 的是睡前的坏情绪。白天和人拌了嘴、受了委屈,或是有没解决的烦心事,当时可能没在意,但到了晚上独处时,这些情绪很容易被放大,让人翻来覆去、胡思乱想。
中医也强调 “情绪伤脏腑”,比如愤怒容易伤肝、过度思虑会影响脾胃、长期焦虑会耗损肺气,负面情绪不仅会扰乱心神,长期积累还会悄悄影响气血运行。所以睡前一定要给情绪 “松绑”,可以试试 “情绪清零” 的小仪式:拿一张便利贴,把今天的不开心、烦心事都写下来,然后撕掉,在心里告诉自己 “今天的事就到这里了”;也可以练一练 “4-7-8 呼吸法”:用鼻子慢慢吸气 4 秒,屏住呼吸 7 秒,再用嘴巴缓缓呼气 8 秒,重复 3-5 次,呼吸间就能让情绪逐渐平复。
这个秋天,气候虽易扰身心,但只要我们多关注身体信号,调整生活细节,就能稳稳护住状态,保持轻松舒畅的身心节奏。
来源:活法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