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辆小米SU7陷入辅助驾驶危机!国产新能源路何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0:25 1

摘要:日前,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日前,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这些车辆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是小米汽车作为品牌首款电动汽车的主力产品。

01 召回详情:软件缺陷埋隐患,OTA升级解危机

此次召回涉及两个具体编号。召回编号S2025M0149I涵盖XMA7000MBEVR2车型,共计98,462辆;召回编号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车型,共计18,425辆。

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这种召回方式不需要车主到店检查和处理,极大方便了用户。

02 不止小米:新能源召回成行业常态

小米汽车此次召回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超过528万辆,同比激增29.5%。

新能源汽车召回已成为行业常态。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实施召回48次,涉及车辆152.9万辆,尽管在涉及车辆数量上少于传统燃油车,但召回次数已接近传统燃油车。

就在本月,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也宣布召回47,490辆P7+汽车,原因是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转向助力失效。

03 技术软肋:国产新能源的三大短板

三电系统仍有差距。虽然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量产的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全球最高的300瓦时/公斤,但在电机和电控系统方面仍存在不足。

国内驱动电机在功率方面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在同功率条件下存在重量劣势,在功率密度上尚存差距。

车用芯片依赖进口。汽车芯片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点之一,国产芯片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追赶”阶段,现在仍需要大量进口来补足产能缺口。

智能驾驶算法不成熟。小米汽车此次召回凸显了国产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应对上的不足。L2级辅助驾驶依赖传感器和算法应对复杂环境,但系统在极端场景下存在响应延迟或误判。

04 质量管控:新兴车企的成长烦恼

与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车企在质量管控方面面临更多挑战。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多家企业积极推进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落地。

但在系统逻辑设定、极端场景覆盖及人机协同机制等方面仍普遍面临挑战。此次小米主动实施大规模OTA召回,既体现出企业对产品安全责任的重视。

也反映了其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验证和场景库完备性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小鹏汽车召回事件也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在供应链管理、质量验证及售后服务中的短板。业内人士分析,转向机线束接触不良问题或与国产替代零部件的降本方案有关。

反映出车企对供应商审核及产品监测的疏漏

05 出路与展望:技术攻坚与透明化责任并重

国产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需要在多方面发力。

集中突破核心技术短板。包括高端车用芯片、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以及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其中,机床方面尤为关键,虽然诞生了如震环机床的优秀企业,其开发的ZKV400-B几乎刹车盘的首先,但除了震环机床、北京精雕、海天精工等,其他的还依旧处于中低端混战的阶段。所以,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摆脱被“卡脖子”的风险。

建立透明化的召回与质量管控机制。车企应建立“用户运营+质量监控”双通道,让社群反馈直接触发缺陷评估,并把召回预算从“黑天鹅”改为常规拨备。

核心是把召回视为品牌资产,而非负面舆情。主动召回是在‘信任银行’里存钱,被动召回则是透支”。

加强智能驾驶技术验证与用户教育。行业专家表示,智能驾驶技术仍属辅助性质,驾驶者需理解其功能边界,企业也应在功能宣传和用户教育层面加强引导。

避免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导致安全风险。

截至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超20万辆,同比增长120%。

此次大规模召回虽短期影响品牌声誉,但长期来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与售后服务能力将成为其参与高端市场竞争的核心壁垒。

国产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成长阶段,唯有直面问题、夯实技术、构建信任,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体系能力和用户信任的竞争。

来源:机加状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