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简直被一件事气得浑身发抖,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同事所在的班上,竟然出现了一位堪称“巨婴妈妈”的家长,她在班级群里那嚣张跋扈的模样,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毫不留情地指着年轻班主任的鼻子破口大骂:“你配当老师吗?张桂梅老师为学生能住山洞,你连我孩子作业
今天,我简直被一件事气得浑身发抖,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同事所在的班上,竟然出现了一位堪称“巨婴妈妈”的家长,她在班级群里那嚣张跋扈的模样,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毫不留情地指着年轻班主任的鼻子破口大骂:“你配当老师吗?张桂梅老师为学生能住山洞,你连我孩子作业本上的红笔批语都不够温柔!你根本不爱孩子,冷血!”这番话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地刺入我的心窝,让我感到无比的心寒。
这位班主任,自入职三年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每天清晨,她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达班级,紧盯晨读,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光。放学后,她也从不急着回家,而是耐心地给基础薄弱的孩子单独补课,直到天黑,那昏暗的灯光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甚至,她还常常自掏腰包,为留守儿童购买文具,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关爱。
然而,她所遭受的指责与谩骂,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就拿上周来说,那位“巨婴妈妈”提出了“让老师每天给孩子写 500 字成长日记”的无理要求,当老师没有同意时,她便恶语相向。可实际上,她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上课的时候,连握笔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作业本永远像是被狗啃过一样杂乱不堪。可这位妈妈却一味地要求老师用“妈妈般的溺爱”来替代家庭教育,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为讽刺的是,这位妈妈口中所谓的“张桂梅精神”,完全被她扭曲成了一种道德勒索的工具。要知道,张桂梅校长的奉献是何等的伟大,她是用自己的生命托举着大山女孩的希望,她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令人敬仰的。然而,这绝不是意味着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活成 24 小时的保姆,时刻围绕着学生转。
在当今社会,当家长把“爱孩子”简单地等同于“老师必须无限度迁就纵容”,当“教育责任”变成了“把孩子丢给学校就当甩手掌柜”,这绝非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表现。就像有些家长,自己不愿意花时间教孩子系鞋带,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却责骂老师没有帮孩子擦屁股;自己回家后只顾着刷手机,对孩子不管不顾,却要求老师给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更可悲的是,他们根本看不见自己的孩子正在被这种“无边界索取”一点点地毁掉。比如,在课堂上随意走动,需要老师哄着才能安静下来;作业不写,就把责任甩锅给“老师没盯着”;和同学发生冲突,就哭着喊“找我妈来骂你”。这些孩子,并非是能力低下,而是被家长亲手养成了“精神巨婴”。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肩并肩,共同努力。而不是让老师跪着教书,家长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肆意地扔石头。在此,我想对所有的家长说:老师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教育也不是一个无底洞。张桂梅校长的伟大,在于她超越了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边界,但请别用圣人的标准去绑架凡人。当你要求老师“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时,请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作为亲生父母,是否做到了张桂梅校长万分之一的付出?当你用“不爱孩子”这样的话语去侮辱老师时,请先看看自己手机里,有多少条未读的家校沟通信息。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来源:蝴蝶花雨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