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河南(20)河南诗人杜甫对毛主席有哪些影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18:41 1

摘要:杜甫,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 杜甫在中国诗坛的崇高地位,犹如北斗星辰照耀着千年诗史。这位被尊为"诗圣"的文人,用沉郁顿挫的笔触镌刻下盛唐转衰的历史轨迹,以仁者之心熔铸出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丰碑。他的存在不仅是个体诗人的卓越成就,更

杜甫,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 杜甫在中国诗坛的崇高地位,犹如北斗星辰照耀着千年诗史。这位被尊为"诗圣"的文人,用沉郁顿挫的笔触镌刻下盛唐转衰的历史轨迹,以仁者之心熔铸出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丰碑。他的存在不仅是个体诗人的卓越成就,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

巩义诗圣堂

对于唐代伟大诗人,毛主席更喜欢浪漫、豪放的李白,不太喜欢悲悲戚戚的河南诗人杜甫。

1942年4月,毛主席在延安与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交谈时,严文井问: “听说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毛主席直言: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1957年1月,毛主席在与臧克家、袁水拍等人谈话时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

杜甫雕塑

但是,毛主席对杜甫及其诗歌是十分尊重的。他从青少年时代起,直到垂暮之年,一生反复阅读了大量杜甫诗歌。他对杜诗的熟悉,达到惊人的程度。杜诗的许多名篇名句,甚至一些并不著名的篇章,常能脱口吟诵,提笔直书。

杜甫出生地

一、毛主席的诗词中大量借用、化用了杜诗的诗句。

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有许多诗句借用和化用了杜甫的诗。

在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一句,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二的“同学少年多不贱”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则出自杜诗《敬赠郑谏议》中的“旅食岁峥嵘”。

在毛主席的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横扫千军如卷席”一句,出自杜甫《醉歌行》里的“笔阵横扫千人军”。

在毛主席的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出自杜诗《江南逢李龟年》里的“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毛主席的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域外鸡虫事可哀”一句,出自杜甫《缚鸡行》中的“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在毛主席的诗《七律·送瘟神二首》中,“绿水青山枉自多”一句,后三字化用杜诗《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中的“空自多”语意。

在毛主席的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飒爽英姿五尺枪”一句,化用杜甫《丹青引曹将军霸》里“英姿飒爽来酣战”。

在毛主席的词《念奴娇·井冈山》中,“天际悬明月”一句,化用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里的诗句“中天悬明月”。

这些充分表明,毛主席对杜诗是下了功夫研读的,因而是那么熟悉,以至信手拈来,随意点化。

二、毛主席演讲、谈话时也常常引用杜甫的诗句。

毛主席对杜诗常读常议,在讲话中经常引用杜甫的诗词,还借用杜诗名篇来评论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1964年12月 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在谈到四清问题时,毛主席引用了杜甫的《前出塞》中的诗句,他说:杜甫有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是:“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四句通俗明了,就是搞那个大的,大的倒了,那些狐狸慢慢清嘛。群众就怕搞不了大的。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为改诗一事致信陈毅。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966年6月10日 毛主席在杭州会见胡志明,康生、伍修权、江青在座。毛主席说:我是今年、明年就差不多了,因为我们中国常说七十三、八十四。我明年七十三了,这关难过,阎王爷不请我自己去。杜甫有首诗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毛主席改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的其三是写王昭君的,原诗写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故里

1971年, “九·一三”事件爆发之后的一天,心情沉郁的毛主席一字一顿地吟诵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只读了前四句,毛主席停顿下来,若有所思,之后他将第二句中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又吟诵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972年10月2日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老朋友周世钊谈话。谈到林彪时,毛主席念起明代李攀龙的《怀明卿》一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说如将诗中“侍臣”改为“叛徒”,此诗送给林彪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随后,毛主席又念起杜甫的《咏怀古迹》一诗中的几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肯冢向黄昏。”念罢还说,“明妃”指的是林彪。

三、毛主席手书杜甫的诗

1964年4月10日,毛主席乘专列回京,途经岳阳,列车渐渐减速。他问:“前面是哪个车站?”陪同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回答说:“到岳阳啦!湘北最大的站。”

毛主席说:“岳阳自古叫巴陵,从南朝时起设的郡,唐朝时叫岳州,后改为府。这里的岳阳楼,李白、杜甫这些名人,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啰!岳阳楼是诗人、名流荟萃的地方。”

说到这里,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毛主席意犹未尽,随即挥笔书书写了这首诗。原诗第六句是“老病有孤舟”,毛主席却书写成“老去有孤舟”,改动了一个字,也许是笔误,也许是有意为之。这是毛主席借杜甫诗表达故乡情怀的真实写照。

毛主席手书的《登岳阳楼》墨迹,已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雕屏。1985年5月,岳阳楼大修后将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屏装嵌在岳阳楼三楼正面壁间,替代了岳阳楼大修之前的正殿供奉的吕洞宾塑像。

历代咏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作中,杜甫的《登岳阳楼》当之无愧地列为第一,无人能夺此桂冠。宋人唐庚曾到过岳阳楼,感叹道: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馀诗虽大而小。”

毛泽东如此钟爱杜甫的《登岳阳楼》,是因为此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该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晚年的杜甫,登楼壮观,摒弃对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落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毛主席手书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你觉得毛主席是如何对待杜甫的诗作呢?

谢谢点赞支持!

来源:河之洲H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