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港股创新药圈出了个大新闻,药捷安康这公司,没一款能卖钱的商业化产品,市值却一度飙到2000亿港元。
今年9月港股创新药圈出了个大新闻,药捷安康这公司,没一款能卖钱的商业化产品,市值却一度飙到2000亿港元。
结果没高兴几个小时,当天下午就直线跳水,收盘跌了53%,这大起大落的操作,把不少关注股市的人都看懵了。
说起来这公司上市还没多久,今年6月23号才在港股挂牌,发行价13.15港元一股。
谁能想到,不到三个月时间,股价最高涨了40多倍,这涨势比放烟花还猛。
9月14号到15号这两天更夸张,15号单日就涨了115%,市值直接冲破1600亿港元,两天加起来涨了280%,凭空多了1200亿港元市值。
本来A股有些“妖股”涨得就够让人惊讶了,跟药捷安康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人家三天快涨五倍,这速度放在整个股市里都少见。
不过港股没有涨跌停限制,这点大家都知道,所以涨得猛跌得也可能狠。
9月16号早上,药捷安康还在往上冲,一度涨了60%,市值摸到2000亿港元的高位。
当时不少人还在猜,这股是不是要一直疯下去?结果下午2点半一过,画风突变,股价跟坐了跳楼机似的往下掉,收盘直接跌了53%。
一天之内从涨60%到跌53%,这落差换谁都扛不住。
这公司股价这么能折腾,流通盘小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它总股本差不多3.97亿股,但能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只有1528万股,连总股本的4%都不到。
这么点流通股,稍微有笔资金进来就能把股价拉起来,反过来要是有资金集中卖出,跌起来也快得吓人。
9月16号那天换手率才4%左右,就跌了这么多,可见流通盘小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有多大。
可能有人会问,没产品卖的公司,凭啥能吸引这么多资本关注?其实资本看的不是它现在赚不赚钱,而是它手里的在研药,替恩戈替尼。
今年9月10号,药捷安康发了个公告,说这款药的联合疗法,针对特定情况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默示许可,等60天公示期过了就能启动试验。
这一步对新药来说很关键,相当于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这款替恩戈替尼是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现在已经在中美两地开展了好几个试验,针对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这些癌症。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它在胆管癌上的研究,能解决FGFR领域的耐药问题,而且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药。
现在治疗胆管癌的FGFR抑制剂,不少患者用一段时间就会耐药,之后没别的好办法,药捷安康这个药要是能成,确实能填补这个空白,这也是资本愿意赌它的核心原因。
但光有在研药的潜力还不够,得看看公司现在的底子。
今年上半年,药捷安康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净利润亏了1.23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的1.6亿亏损少了点,但还是在烧钱。
研发开支花了9843万元,管理费用2747万元,这两项是主要支出。
截至6月底,公司手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4.49亿元,按现在的花钱速度,也就够撑两年多。
后续要是融不到钱,研发进度很可能受影响,毕竟新药研发是个烧钱的活。
再看看港股其他市值超千亿的创新药企,比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这些,每一家都有实打实的商业化产品,年营收几十上百亿,形成了“研发-上市-赚钱”的循环。
药捷安康现在连一款能卖的药都没有,跟这些巨头比,底子确实薄太多了,说它是“初出茅庐闯华山论剑”一点不夸张。
而且替恩戈替尼面对的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
本来想胆管癌要是市场大,也能撑撑估值,结果查了数据才发现,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2026年预计才31亿美元,2030年也就54亿美元。
但乳腺癌市场就不一样了,2024年规模已经有197.6亿美元,2033年预计能涨到615.8亿美元,两者差了十倍还多。
不过市场大竞争也激烈,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十多款治疗乳腺癌的重磅药,药捷安康这药要是想分一杯羹,得在疗效或者适用人群上拿出真本事,难度可不小。
另外,药捷安康这次股价大涨,跟被纳入港股通也有点关系。
纳入港股通后,北向资金能买它的股票,流动性会好一些。
之前也有类似的例子,有的创新药企被纳入港股通后,北向资金慢慢增持,股价也跟着涨了一波。
但这只是短期利好,长期还是得看公司自身的实力。
毫无疑问,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整体热度高,不少药企市值都在涨,药捷安康也算借了这股东风。
但2000亿的市值,跟全球同类零收入的创新药企比,确实偏高了。
比如美国有家做ADC药物的公司,核心药进入II期临床,市值也就80亿美元左右;瑞士有家做FGFR抑制剂的公司,药进入III期临床,市值150亿美元左右,都比药捷安康低不少。
创新药行业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一款药从临床试验到上市,要闯好多关,中途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资本现在愿意给药捷安康高估值,是赌它的替恩戈替尼能成功。
但最终这“神话”能不能成真,还得看后续临床数据好不好、能不能顺利上市、上市后能不能卖得好。
要是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市值很可能会回调。
总的来说,药捷安康这波市值过山车,是板块热度、在研药潜力、流通盘小等因素凑到一起的结果。
但公司现在零收入、还在亏损的现状,还有新药研发的风险,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创新药不是靠概念就能长久的,最终还得用业绩说话。
药捷安康能不能从“昙花一现”的千亿新贵,变成真正的创新药“扫地僧”,咱们还得接着看它后续的表现。
来源:知夏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