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插秧前,还有两项重要农活要做。一是运肥,二是摊田。肥料有三种有机肥料,主要是冬春季贮备在灰潭里的河泥,春夏时与紫云英混合搅匀后回复到灰潭里发酵而成;二是用青草、水花生、水浮莲及厩肥混合封盖发酵的堆肥;三是纯粹的厩肥。如果在未灌水之前运肥,挑着担子走路相对轻松
传统农业中,在水稻种植前,先要将麦田、棉田、菜籽田、瓜田等进行翻耕,以前没有大型农机,仅依靠水牛犁田,其速度可想而知,有的时候还需要人力坌田。
大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才有了铁牛,即手扶拖拉机(一机多用,既耕田,又做水田平整,还可用于脱粒的发电机),这个时候平整土地劳动相对轻松了些。
翻耕结束后,要晒田几天,目的是借助阳光照射杀死隐匿在泥土里的害虫,最好将泥土晒到变白,才能灌水等待播种(插秧)。
在插秧前,还有两项重要农活要做。一是运肥,二是摊田。肥料有三种有机肥料,主要是冬春季贮备在灰潭里的河泥,春夏时与紫云英混合搅匀后回复到灰潭里发酵而成;二是用青草、水花生、水浮莲及厩肥混合封盖发酵的堆肥;三是纯粹的厩肥。如果在未灌水之前运肥,挑着担子走路相对轻松些,如先灌水(因灌溉需请县排灌队,为了不误农时,只能先灌水)就极其艰难了(土话称为“涉水担”)。
接着就是平整土地、摊田,这是因无论牛耕还是坌田将泥土翻过来,都是十几二十多斤的大块泥土,所以总是高低不平,要先将整块田的泥土平整得高低差别不大,需用四齿平头铁鎝抓起高处的泥土甩出去填到稍低处;如果看出去田中高低不平很明显时,还要挑着竹畚箕运土填平。然后将大块泥土捣碎,看上去差不多了,再用手扶拖拉机细捣一遍,人站成一排,倒退着将整块田摊得相对平坦,然后撒满秧把子。
来源:科普作家张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