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海洋研学课程获评优秀案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8:36 1

摘要:在2024年市北区中小学研学课程优秀案例评选中,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打造的海洋文化类研学课程《拥抱海洋,蔚蓝“童”行》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系统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成果,成功获评优秀案例,以海洋之“亮蓝”为学校“雅正”德育品牌注入全新活力,为学生成长底色增添别样

学生们正在进行巧手贝壳拼绘实践活动。学校供图

在2024年市北区中小学研学课程优秀案例评选中,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打造的海洋文化类研学课程《拥抱海洋,蔚蓝“童”行》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系统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成果,成功获评优秀案例,以海洋之“亮蓝”为学校“雅正”德育品牌注入全新活力,为学生成长底色增添别样光彩。

作为与海为邻的海滨城市,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资源。市北区实验小学立足这一优势,开发《拥抱海洋,蔚蓝“童”行》研学课程,旨在深入践行“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精神,落地“以海明德”育人理念,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责任与担当的“蔚蓝海洋守护者”。

该研学课程以“认知—实践—深化—展示”为逻辑主线,分为“新知篇——以赛促学话海洋”“实践篇——知行合一爱海洋”“研旅篇——行稳致远探海洋”“展示篇——异彩纷呈秀海洋”四大板块,形成闭环式育人体系。

新知篇

以赛促学,筑牢海洋认知根基

课程第一阶段聚焦知识启蒙,通过开展贴合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的活动,引导其走进海洋、认识海洋,为后续探究奠定理论基础。学校围绕海洋主题,设计系列竞赛与展示活动:海洋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学生以画笔勾勒海洋之美,诠释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的想象;海洋科普讲解大赛,让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用生动语言传递海洋知识;海洋文化作文征集,引导学生以文字记录对海洋的认知与情感;海洋知识竞赛,通过团体与个人赛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情。

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赛中悟”,轻松掌握海洋相关知识,激活对海洋探究的兴趣。

实践篇

知行合一,解锁海洋实践技能

第二阶段将海洋探究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打破课堂边界,把实践平台延伸至校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海洋魅力,践行环保理念。学校设计三大特色实践活动:“巧手贝壳拼贴”引导学生利用废弃贝壳创作手工作品,既培养动手能力,又传递“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我是海鲜小厨神”让学生学习海鲜的处理与烹饪,了解海洋食材背后的饮食文化;“海洋环保公益行”组织学生走进海边社区、渔港码头,开展垃圾清理、环保宣传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海洋生态。

研旅篇

行稳致远,深化海洋探究认知

第三阶段以“实地研学”为核心,组织学生前往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开展集体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观察白鲸、企鹅、珊瑚等各类海洋生物,聆听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学生直观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习性、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解锁海洋深处的奥秘。

为避免研学走马观花,学校创新设计“跨学科研学任务”,每班围绕一个主题,结合语文(撰写研学游记)、数学(统计海洋生物种类与数量)、英语(制作海洋生物英文介绍卡)、科学(探究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美术(绘制海洋生物图鉴)等学科知识,完成特色研学作业。最终形成的研学报告,凝聚着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实现“游有所学、研有所获”。

展示篇

异彩纷呈,彰显研学成果价值

课程最后阶段,学校搭建多元展示平台,让学生的研学成果得到充分呈现与认可。通过前期活动选拔优秀学生与作品,举办“魔力海洋秀”主题展示活动:设立实物展区,陈列学生的贝壳手工作品、海洋主题绘画、研学报告等,直观展现学习成果;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展播优秀作品,扩大成果影响力;联动地方媒体,宣传课程特色与学生实践故事,传递“守护海洋”的青春力量。

同时,学校对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海洋小卫士”“研学之星”等荣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参与热情,让“行有所感、学有所思、研有所得”成为研学实践的生动注脚。

《拥抱海洋,蔚蓝“童”行》研学课程,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认识海洋的新窗口,更让他们在“研”与“学”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真切感受社会大课堂的丰富与多彩。未来,市北区实验小学将持续深挖地域特色研学资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造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校本研学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研学实践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助推器”,为他们的成长底色不断增添绚丽“亮彩”。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于娜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