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壶天录》是清代百一居士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其人真实姓名不详,籍贯为淮阴(今江苏淮安)。这部小说以笔记形式记录天人感应、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等,有很强的宿命论色彩。其书分三册,分为“日月合璧”、“古来”、“天道”。他在书中提到:“独是人生百年孰不同此壶中之岁月
一八九八年二月十八日
收《壶天录》四本。
按:《壶天录》是清代百一居士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其人真实姓名不详,籍贯为淮阴(今江苏淮安)。这部小说以笔记形式记录天人感应、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等,有很强的宿命论色彩。其书分三册,分为“日月合璧”、“古来”、“天道”。他在书中提到:“独是人生百年孰不同此壶中之岁月,一壶虽小固有即天人造化万事万物之理,而翕受于其中者,远窥六合,近征一室,要皆可以壶天赅之也。”
《壶天录》于光绪七年(1881年)排印,周作人得到的可能就是这个版本,一函四册。
台湾广文书局一九六九年曾印行精装本一册。此后,市面上未见刊行。
《读史探骊录》五本。
清代南沙姚芝生福坤著,有《申报》馆丛书刊行,此后,未见新版面市。
《淞隐漫录》四本。
清末报人王韬著,此书流行较广,现代版本多有面市,过去曾购得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丛书”本。
《阅微草堂笔记》六本。
纪昀的书不晓多说了,大行于市,可惜多年想访求一套上好的繁体竖版,大陆多家出版社竟都是简体横排的,很扫兴。
鲁迅前期日记中有诸多书目与其弟周作人重合,同样的血脉,阅读路径也大体相同。其文风却大异其趣,甚至截然相反,是很值得后人一探究竟的。
来源:月夜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