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毛泽东这一朴实无华的论断,道出了宣传工作的本质与精髓。毛泽东的宣传观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将思想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科学指南。从"笔杆子跟枪杆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毛泽东这一朴实无华的论断,道出了宣传工作的本质与精髓。毛泽东的宣传观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将思想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科学指南。从"笔杆子跟枪杆子一样重要"的战略定位,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宣传策略,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艺术;从"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到"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文风要求;从"宣传工作要讲究策略"的辩证思维,到"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的实践导向,毛泽东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宣传之道——它既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动员力量,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智慧;既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又注重"民族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既能以正确舆论引导群众,又能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既坚持"宣传工作是革命工作的生命线",又注重"宣传工作要为实际工作服务"。这种宣传观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研究和传承毛泽东的宣传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能为我们应对复杂舆论环境、凝聚社会共识提供宝贵启示。
毛泽东宣传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思想为毛泽东提供了文化滋养。"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古老智慧,在青年毛泽东心中播下了重视宣传的种子。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西方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论述产生浓厚兴趣。1919年,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强调:"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一早期思考为他日后形成系统的宣传观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毛泽东宣传观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舆论工具"的论述,认识到"宣传工作是革命工作的生命线"这一基本原理。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一论述将宣传工作与革命理论紧密联系起来。延安时期,他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推向高潮,形成了完整的宣传思想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宣传观形成的沃土。从建党初期的秘密宣传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公开动员,从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宣传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舆论攻势,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927年"三湾改编"后,他领导开展土地革命,通过宣传动员群众;1934年,他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使我们的红军成为铁军,就要有铁的纪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以66岁高龄仍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这些实践都体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
毛泽东宣传观的首要特征是将党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起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系统阐述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他既强调"宣传工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又注重"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主张"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1942年,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明确了宣传工作的人民立场。
毛泽东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宣传策略的深刻理解是其宣传观的重要创新。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强调"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他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系统阐述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在宣传工作中,他要求"对右翼分子要加以公开的批评与揭露,但'文章要有分析,要有说服性,要入情入理';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的态度"。这种既讲斗争又讲策略的统一战线宣传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
毛泽东宣传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宣传内容与宣传形式的统一。1958年,他在与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指出:"报社的人应该经常到下边去,呼吸新鲜空气","下去又做工作,又当记者"。他一贯倡导写文章要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文章语言要大众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对语言无味、艰深晦涩、死板老套的"党八股""洋八股"。1942年,他在《反对党八股》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强调"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宣传观,使党的宣传工作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毛泽东宣传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充分实践。土地革命时期,他领导创办的《时事简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中央苏区时期,他推动开展的扫盲运动,使大批工农群众具备了阅读宣传材料的能力。1934年,他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使我们的红军成为铁军,就要有铁的纪律。"延安时期,他领导的《解放日报》改版,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方针,使报纸成为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有力工具。1942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这些实践都体现了毛泽东"宣传工作要为实际工作服务"的基本思路。
在宣传策略上,毛泽东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艺术。抗日战争时期,他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指导宣传工作既要揭露敌人的真面目,又要适可而止,争取和平。1946年,他在致陆定一的信中要求在社论中"强调我军必胜蒋军必败"。1948年,他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中,要求报纸工作人员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1949年,面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他及时指导宣传工作为解放战争服务,争取各派力量的支持,促进了有关城市的和平解放。这些实践都是对毛泽东宣传观的生动诠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和发展宣传观。1950年代初期,他领导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通过有力的宣传动员,清除了党内的腐败分子,保持了党的纯洁性。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他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原则,体现了对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视。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凡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论述将宣传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毛泽东的宣传观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宣传工作是革命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高度契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像毛泽东那样,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毛泽东宣传观中的辩证思维对新时代宣传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他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出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宣传工作的科学方法。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我们要发扬毛泽东倡导的辩证思维,既注重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又注重传播形式的创新性、吸引力;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妥善回应社会关切;既讲好中国故事,又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民族化、大众化"的宣传理念,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毛泽东宣传观中的群众路线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出的"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工作理念。在新时代,我们要发扬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毛泽东的宣传观犹如一座永不褪色的智慧丰碑,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宣传工作的道路。从"笔杆子跟枪杆子一样重要"的战略定位,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宣传策略,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艺术;从"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到"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文风要求,毛泽东的宣传观不仅塑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舆论环境,更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宣传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正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一深刻见解,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指导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来源:红博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