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一场融合历史、青春和童趣的文化盛宴——江汉区第32届“金桥”书评联动读书活动在江汉区三大特色阅读空间同步启幕。在这最适宜捧卷细读的时节,我们因“金桥”三十余载的文脉守望再次相聚江汉。
寻迹江汉文脉
共赴书香之约
江汉区第32届“金桥”书评联动读书活动
阅
江
汉
来
汉
口
Hello April
人间四月天 读书好时节
四月寻芳泼墨香,春风吹到读书窗。
4月10日,一场融合历史、青春和童趣的文化盛宴——江汉区第32届“金桥”书评联动读书活动在江汉区三大特色阅读空间同步启幕。在这最适宜捧卷细读的时节,我们因“金桥”三十余载的文脉守望再次相聚江汉。
作为“书香中国万里行”武汉站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由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江汉区教育局、江汉团区委主办,江汉区图书馆、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承办,各街道图书馆分馆、江汉“金桥”读书评论学会支持,历史与书卷交织,童声与光影共舞,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注入一缕鲜活的光。
史蕴江汉·讲汉口故事
武汉“话”家再续“金桥”情缘
江汉区图书馆分馆·金桥书院,区文旅局干部、各街道文化工作者和“金桥”读书评论学会成员齐聚一堂,被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建筑影像,带回那旧时的老街老巷,重拾起一砖一瓦的记忆。书院长廊《留住历史记忆,探寻江汉历史时光》不可移动文物图鉴展,让大家对老汉口历史文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现场,武汉“话”家、武汉市文联名誉委员、湖北评书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湖北评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何祚欢老师,以“江汉记忆与文化情怀”为引,开启金桥漫淡。
他操着一口纯正武汉方言,深情讲述与汉口的深厚渊源。从早年读书借书的往事、在江汉演出及和同好交流的趣闻,再到深入剖析汉口商业文明与文化的共生关系。他特别提到,抗战时期武汉文艺工作者们以笔为枪、以戏为盾,投身抗战宣传一线。讲至动情处,何祚欢即兴评唱起来,洪亮嗓音穿透现场,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何祚欢老师曾经在2012年江汉区第24届“金桥”书评主讲《大汉口,凭什么称大》,掀起全区的文化热潮,为江汉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注脚;如今时隔12年再回“金桥”,与江汉人共话城市记忆,共塑人文情怀,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梁。
绮绘江汉·今朝传书韵
青年共绘书香诗卷
人间四月春风暖,当四月的暖阳照拂柳枝,崭新的书页正等待着你们落笔成章。
德芭与彩虹书店外的草坪上,“金桥流韵·诵读快闪”活动拉开帷幕。一群时尚朝气的青年书友在书房外缓步穿行,齐声诵读《书香金桥》诗篇,清朗声浪与春日晨光相映成趣,铿锵之声传递出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
随后的“书香物语·相约共读”环节,参与者随机抽取装有书签和书籍的盲盒,凭相同书签“闪搭”组队,需要从各自选中的书中摘选词句创作诗歌。青年们或倚窗沉思,或围桌讨论,现场气氛火热,趣味性十足。
这种互动形式让阅读从个人体验变为集体创作,反映出“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初衷,还从年轻人读书、交友、拓圈的需求出发,为读者找“好搭子”,展现了“金桥”品牌的青春活力。正是“金桥”书评活动与时代同行,岁岁焕新,才使得“金桥”书香袅袅,历久弥醇。
智启江汉·童梦趣未来
童趣播种文化薪火
“童书童梦·金桥悦读”馆园联盟活动,在新唐万科广场·盐屿城市书房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阅读推广志愿者代表现场宣读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成为“童蒙养正的播火者、书香社会的点灯人、文化自信的筑梦师”,为活动奠定公益底色。
阅
读
JIANG
HAN
随后,阅读推广志愿者以“一束微光穿千年”为引,将《凿壁借光》的典故娓娓道来。在场的孩子在深受故事主人公小匡衡求知好学精神感染的同时,纷纷化身为追“光”阅读者。他们一同踏入按古、近、现顺序依次排列的“古今光影隧道”阅读体验馆,在虚实交融的变幻中,感受阅读的壮阔历程,让书“活”起来。
古代馆以“走马灯”为载体,孩子们在摇曳烛光中手绘故事图案,感受“烛影书声”的文化意蕴;近代馆聚焦皮影艺术,孩子们观看《哪吒闹海》皮影戏后,亲手制作故事角色皮影,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连环画”;现代馆则依托光影沙盘、立体暗箱等科技装置,探索数字阅读的无限可能。
该活动以“金桥”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科技手段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更在幼小心灵中播下文脉传承的种子,为“美育江汉”建设提供鲜活实践样本。
江汉区第32届“金桥”书评活动,如同一本被春风掀开的崭新的书页,既珍藏着时光沉淀的墨香,又添了几笔鲜活的注脚。
未来,素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的江汉,将不断夯实书香江汉的根基,进一步擦亮“金桥”的“金”字名片,以38载“金桥”的厚蕴为基,书香作墨,为美育江汉注入文化动力和时代活力,续写人文江汉的锦绣长卷。
书香悠悠,漫过街巷,从金桥书院落地窗外的湖光水色,到城市书房玻璃幕墙的跃动流光,江汉的春天,正被一页页翻出新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