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很多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是不是就意味着病情发展到了晚期?是不是就没办法治好了呢?
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很多朋友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是不是就意味着病情发展到了晚期?是不是就没办法治好了呢?
针对这些疑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腋窝淋巴结转移和疾病发展、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
腋窝淋巴系统就像一张防护网,由许多相互连接的淋巴结组成。淋巴结的作用可重要啦,它能过滤有害物质、抵御病原体入侵,还能监控异常细胞。
淋巴结通过淋巴管和身体其他部位紧紧相连,一起构成了身体的防御屏障。
癌细胞的本性就不安分,它能突破原发肿瘤的范围,侵入周围组织,然后顺着淋巴管偷偷前行。
一旦钻进淋巴管,就像搭上了“顺风车”,随着淋巴液流动,会朝着腋窝淋巴结“进军”。
癌细胞到达腋窝淋巴结后,大多先是在淋巴结边缘“安营扎寨”,接着慢慢往内部渗透。
随着癌细胞不断增多,淋巴结原本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就被破坏了。
本来负责抵御外敌的免疫细胞,在癌细胞的捣乱下,没办法好好工作,这就让癌细胞有了更多生长和扩散的机会。
腋窝淋巴结转移受很多因素影响,像肿瘤本身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还有患者自身的情况等。
腋窝淋巴结是不是阳性,以及转移的程度,在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还有后续复查随访时,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主要看三个关键因素: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有没有远处转移。
现在医学有很多先进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测量肿瘤原发灶的直径,比如超声、磁共振等。
磁共振成像在测量肿瘤大小方面更精准一些,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或者不好确定的病灶。
要确定淋巴结有没有转移,转移了多少,病理检查是最靠谱的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检查。
如果腋窝淋巴结没有癌细胞转移,分期就相对早一些。转移淋巴结的数量越多,分期就越高,治疗难度也会跟着增大。
当癌细胞突破局部范围,扩散到身体其他地方,像肺部、肝脏、骨骼等,那就说明乳腺癌发展到晚期了,也就是出现了远处转移。
这时候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只要腋窝淋巴结阳性,就是晚期了,其实这种想法不对。
早期乳腺癌一般是指肿瘤只在乳腺组织里,没有远处转移,肿瘤也比较小,同时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或者只有少量转移。
在临床常用的TNM分期系统里,0期、I期、II期,还有部分III期都算早期。
按照这个标准,当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不超过3枚,包括微转移的情况,疾病还是有可能处于早期阶段的。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淋巴引流的重要通道,肿瘤细胞脱落跟着淋巴液流动,可能最先到达腋窝淋巴结。
如果在腋窝淋巴结里发现了肿瘤细胞,说明肿瘤细胞已经扩散了,但不代表就没办法控制了。
对于腋窝淋巴结阳性数比较少的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通常能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手术可以切除肿瘤和受累的淋巴结,放疗能进一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在全身范围内控制肿瘤细胞扩散。
如今肿瘤治疗越来越精准,乳腺癌的治疗也是基于基因分型来进行的。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关键方法,能给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不过,有些情况,像肿块大、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还有那些想保乳但肿瘤和乳房体积比例不合适,不好保乳的患者,会先进行药物治疗,再做手术,这就是新辅助治疗。
要注意,不管是哪种基因分型,淋巴结阳性都是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之一。
腋窝淋巴结阳性也是术后放疗的重要依据,放疗可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让治疗效果更好。
对于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化疗一般是治疗方案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如果没有组织分级高、脉管浸润、肿瘤大小超过5cm等高危因素,可以考虑做基因检测评估复发风险。要是检测结果显示低危,有可能不用化疗。
另外,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都要接受内分泌治疗,如果存在淋巴结阳性的情况,还得考虑延长内分泌治疗的时间。
转移淋巴结的数量与位置,是评估乳腺癌预后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来说,转移淋巴结的数量越多,意味着癌细胞扩散的范围可能越广,预后往往不容乐观。
特别是当靠近胸部中央的淋巴结出现转移时,癌细胞极有可能已经扩散至更为广泛的区域,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对预后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肿瘤大小与侵犯周围组织的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即肿瘤体积越大,就越容易侵犯周边组织,从而提高复发与转移的几率。
肿瘤类型也存在差异,部分亚型对治疗较为敏感,因此预后相对较好;而有些类型则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与侵袭性,预后相对较差。
肿瘤分级能够反映其恶性程度,分级越高,癌细胞的异常程度越高,其生长与扩散能力也就越强,相应地,预后情况就越差。
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同样不容忽视。年轻患者新陈代谢旺盛,治疗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较大的患者,虽然身体恢复能力稍弱,但肿瘤的生长速度或许相对较为缓慢。
倘若患者同时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其身体在应对癌症侵袭以及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时,会显得较为吃力,对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来源:刘永毅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