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凉州攻鼓子”是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2008年,“凉州攻鼓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植根武威大地的传统文化,“凉州攻鼓子”承载着凉州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其雄浑刚劲、古朴典雅的舞蹈风格和铿锵的鼓点,不仅记录着古凉州的边塞雄风
“凉州攻鼓子”是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2008年,“凉州攻鼓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植根武威大地的传统文化,“凉州攻鼓子”承载着凉州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其雄浑刚劲、古朴典雅的舞蹈风格和铿锵的鼓点,不仅记录着古凉州的边塞雄风,也展现了西北人民豪迈奔放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武威市文联创新构建四维传承发展体系,通过“非遗+展示展演”“非遗+社会推介”“非遗+文化旅游”“非遗+学校传播”等四项举措,让“凉州攻鼓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广场舞《凉州攻鼓子》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非遗+展示展演”,以舞台艺术赋能发展活力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时代适应性。市文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资源,构建“传统技艺现代表达”的转化机制,组织文艺工作者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凉州区四坝攻鼓子为素材创作,由凉州攻鼓子艺术团为演出班底的广场舞作品《凉州攻鼓子》,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大奖,这一创新实践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攻鼓子”走向全国的一次成功创举和精彩传承,用现代舞台艺术为非遗赋能,实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舞台化升级和凉州文化符号的跨地域传播。
“凉州攻鼓子”赴新疆参加民间艺术季活动
“凉州攻鼓子”参加东方甄选直播活动
“凉州攻鼓子”参加甘肃省第六届百姓春晚
“非遗+社会推介”,以多维传播构建文化认知
“凉州攻鼓子”团队先后到陕西、成都、淮阳、新疆等地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演、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展演及天府大巡游、第十二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云观非遗)、中国新疆民间文化季系列活动等活动。借力《我的故事我的城》纪录片拍摄、东方甄选直播等新媒体渠道,使传统鼓乐与现代传播形成共振效应。同时,积极参加甘肃省文化遗产日展演,庆丰收、迎国庆——“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2024年甘肃省第六届百姓春晚等活动,以“动态保护-创新传播-价值转化”非遗传承路径,形成了听到“凉州攻鼓子”即想到武威文化的认知效应,实现“凉州攻鼓子”从地域性民俗活动到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IP的跃升。
“凉州攻鼓子”赴天水开展旅游推介活动
“凉州攻鼓子”赴金昌开展旅游推介活动
“凉州攻鼓子”参加“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武威站开幕式展演
“非遗+文化旅游”,以价值转化促进文旅融合
在武威市文旅局的组织下,先后赴天水、金昌等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到西北师大、兰州城市学院、河西学院、张掖七彩丹霞、焉支山等省内高校和景区进行巡演,宣传推介武威,实现文化引流。文联积极探索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新路径,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先后组织会员到白塔寺、沙漠公园、冰沟河等景区进行“凉州攻鼓子”非遗展演,在高铁东站联动雷台景区,以鼓迎客。参加“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武威站开幕式展演、诗意甘肃·长风三千里——月出凉州武威诗会展演等活动,丰富来武游客体验,使非遗技艺成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促进文化流量向消费势能的转化。
“凉州攻鼓子”弟子班
“凉州攻鼓子”武威职业学院大学生艺术团
《凉州鼓娃》获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银奖
“非遗+学校传播”,以人才培养推动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人的传承。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通过“师徒制+校园传承”、开办弟子班等方式,构建梯队化传承体系。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职业院校专业培养+中小学兴趣培养”双轨机制,创新美育实践,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以艺陶情,先后为武威职业学院、永昌镇山高小学、四坝中学等学校组建少年攻鼓子队,累计培养少年攻鼓子手近千名。举办“守艺凉州?非遗新生”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攻鼓子弟子班,由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教授凉州攻鼓子基础理论和舞蹈技艺。武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付泓编导的《凉州鼓娃》获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银奖,武威职业学院《凉州攻鼓子》获甘肃省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一等奖,“凉州攻鼓子”后继有人,成绩显现。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