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慢了、周期长了、抵用券缩水了”——“我店”真的要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1:50 1

摘要:过去两周,上海、苏州、杭州多个“我店”用户群里,类似的质疑接龙刷屏。有人晒出“内部聊天记录”,有人转发“维权群”二维码,甚至出现了“比那多超市货架被搬空”的视频。

“分红慢了、周期长了、抵用券缩水了”——“我店”真的要跑?

“昨晚积分到账只有以前一半,是不是要暴雷?”

“抵用券从40期改成120期,平台是不是没钱了?”

过去两周,上海、苏州、杭州多个“我店”用户群里,类似的质疑接龙刷屏。有人晒出“内部聊天记录”,有人转发“维权群”二维码,甚至出现了“比那多超市货架被搬空”的视频。

千亿规模的“绿色积分第一股”,一夜之间被贴上“下一个e租宝”的标签。

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花了5天时间,走访了6家比那多门店,拿到了平台最新财务数据,也蹲守了两场用户说明会。结论先给:

1. 线下500多家门店仍在正常进货、积分可正常核销;

2. 分红变慢源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120期慢释放”新规;

3. 平台最新未兑付积分/可动用资金比例约为2.8∶1,仍高于行业安全线(5∶1);

4. 监管现场检查结论:资金池专户合规,暂未发现“挪用、自融、提现通道”三大风险点。

下面把用户最焦虑的五个问题,拆给你看。

---

一、分红“腰斩”,是不是暴雷前兆?

数据说话:

– 6月平台整体GMV环比增速从18%掉到9%,触发“慢释放”条款;

– 7月第1期分红池可分配金额环比减少42%,落到用户端体感“直接砍半”;

– 但同期资金池余额仍覆盖未兑付积分的285%,远高于行业150%的警戒线。

一句话:不是没钱,而是规则把“油门”松了。

新规之下,平台每期最多拿出“新增业绩×40%”用于分红,增速掉多少,分红就减多少;增速归零,分红归零——写在协议第3.2条,只是多数用户没细看。

---

二、抵用券从40期变120期,平台“耍赖”吗?

背景:

2022版用户协议写的是“最长40期”;

2024年7月新版协议改为“最长120期”,且已上报市监局备案。

利弊两张表:

兑付方案比较

用平台CFO的原话:

“以前像‘三年还清房贷’,现在改成‘三十年等额本息’,银行不会告诉你它要跑路,反而更安全。”

---

三、线下门店是“布景”还是“真底”?

我们看到的:

– 上海浦东成山路店:7月15日晚8点,收银台排队22人,积分核销占比38%;

– 杭州临平新天地店:生鲜区刚补货,榴莲、阳光玫瑰贴着“积分换购”红签;

– 苏州吴中郭巷店:门口贴着“今日积分兑换鸡蛋已售罄,明早7点补货”。

供应链端:

平台与苏宁家乐福、中粮、益海嘉里签有三年集采协议,货权归属比那多,不得用于抵押。

一句话:货架空不空,看补货频率就知道;积分兑不出,早被大爷大妈围得水泄不通。

---

四、合规底牌:平台到底敢不敢写进合同?

1. 积分=消费券,不可提现、不可转让给他人变现——协议第2.1条;

2. 资金池专户开在招行上海分行,受上海市监局、银行、税务三方密钥共管;

3. 若平台终止运营,未使用积分可按“剩余可抵扣商品面值”一次性兑付——协议第8.4条;

4. 2024年8月,《绿色消费积分运营规范》国家标准出台,“我店”被列为首批试点案例。

监管文件原话:

“积分只限消费场景、不设固定收益、不承诺回购,即可隔离非法集资风险。”

---

五、用户该怎么办?给你一张“自检清单”

积分系统场景与建议

---

写在最后:一次“慢下来”的压力测试

消费返利行业十年里,轰然倒下的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点:

用“高返利+提现”把用户养成赌徒,最后不得不用新钱还旧债。

“我店”把提现通道彻底焊死,把返利速度绑死新增业绩,把兑付场景锁死线下门店——看上去“不自由”,却恰恰切断庞氏螺旋。

这一次“分红缩水”风波,更像一次压力测试:

增速骤降、用户恐慌、媒体唱空,三板斧下来,平台没靠“发高息”硬撑,而是直接调慢发动机转速。

短期被骂“耍赖”,长期却换来更长的跑道

所以,别急着在维权群里拍桌子,先去楼下比那多换一桶油、买一袋米,再决定要不要继续陪跑。

能把你花的钱变成真米真油的平台,比那些承诺“30天翻倍”却让你提现秒变404的APP,靠谱得多。

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积分消费存在分红不确定、周期拉长、商品折价等风险,请量力而行、按需兑换。

📌 本文编辑:rjkfwxs 了解更多商业模式

📌 转载须知:全文可转,但请保留风险提示与来源。

来源:软件开发王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