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纽约上空那架红色直升机打着转坠落时,恐怕没人想到这场造成3人遇难的悲剧,会成为前总统特朗普社交媒体上的"特别播报"。这位自带流量的政治人物用大写字母连发三条推文,字里行间都是对飞行安全的高度关切。可当记者深挖事故细节时,却发现这架坠毁的直升机既非民航客机,也
当纽约上空那架红色直升机打着转坠落时,恐怕没人想到这场造成3人遇难的悲剧,会成为前总统特朗普社交媒体上的"特别播报"。这位自带流量的政治人物用大写字母连发三条推文,字里行间都是对飞行安全的高度关切。可当记者深挖事故细节时,却发现这架坠毁的直升机既非民航客机,也不在特朗普名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忧心忡忡",倒更像精心编排的公共表演。
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场景:去年拜登在俄亥俄毒气泄漏现场举着可乐微笑挥手,卡戴珊家族成员总爱在自然灾害后晒出精心构图的救援物资照。公共人物对灾难的表态似乎正演变成某种固定程式:及时发声展现共情,巧妙关联自身领域,最后不忘强调领导力。就像快餐店推出的"限定套餐",配方雷同却总能吸引眼球。
但这次坠机事故的特殊性在于,它暴露出这种程式化表态的荒诞性。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调查报告显示,事故主因是飞行员违规操作,与特朗普强调的"全美直升机安全系统"并无直接关联。这让人想起2018年马斯克在泰国洞穴救援时派迷你潜艇作秀的闹剧——当公共关怀沦为自我贴金的工具,再华丽的表态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他把国家危机真正装进心里;丘吉尔在伦敦轰炸中的每一次演讲,都浸透着与民众共同承受苦难的真诚。反观当下某些政客,他们熟练运用社交媒体算法,把灾难当作展示存在感的秀场。就像《纸牌屋》里弗兰克说的:"政治需要适时落泪,但别让泪水打湿演讲稿。"
不过换个角度看,公众何尝不是这场表演的共谋者?我们既厌恶作秀,又热衷在热搜里消费名人的灾难表态。当特朗普的推文在3小时内收获50万点赞,当评论区里"这才是真正领导者"的呼声此起彼伏,或许正应了传播学教授凯特琳·沃克的话:"数字时代的集体情绪,正在培养一种新型灾难美学。"
在曼哈顿坠机现场,调查人员从残骸中找到一个没被烧毁的儿童玩具。这个细节提醒我们:每场灾难背后都是具体生命的消逝,需要的是真实关切而非表演性关怀。当公共人物把麦克风对准灾难时,或许该学学《华盛顿邮报》那个著名社论标题:不是"总统说",而是"死者说"。
灾难从来不是任何人的公关舞台。那些在残骸前摆拍的、在悼文中夹带私货的、把伤亡数字当作竞选筹码的,终将在历史的天平上现出真实分量。毕竟,民众的眼睛终会雪亮,正如《纽约客》那幅经典漫画:政客在废墟前演讲,影子却变成了张牙舞爪的提线木偶。
来源:树人PS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