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这一殷殷嘱托,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谋划,也是对全民行动的深情号召。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这一殷殷嘱托,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谋划,也是对全民行动的深情号召。
酒泉地处西北干旱区,是防风固沙的前沿阵地,也是绿洲存续的生命线。这里的一草一木,不仅关系着整个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更牵动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从祁连山雪水润泽的绿洲,到戈壁荒漠上的点点新绿,每一棵树都是抵御风沙的“战士”,每一片林都是涵养水土的“卫士”。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筑牢这道生态屏障,才能让绿洲永续、家园安宁;唯有以行动回应号召,以汗水浇灌热土,才能让绿色成为我市最厚重的底色、最动人的风景。
绿色是信念,更是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这是方法论,更是动员令。
从个人到集体,酒泉历来不乏“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治沙豪情。全国劳动模范顾天祥30个春秋持续播绿植树,使昔日黄沙肆虐的戈壁滩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绿洲。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胡兵拿出所有积蓄到戈壁滩去种树,十几年艰苦卓绝,走出了一条“沙里生金”的绿色发展之路。金塔县从1984年起持续在白水泉沙区进行义务植树。如今,每逢金秋十月,8万多亩人工胡杨林披上“黄金甲”,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敦煌市加快沙化治理,形成外围灌草、绿洲边缘防风林带屏障、农田和村屯防护林带(网)三道绿色屏障,莫高窟积沙量减少95%以上。
我市从1949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四代人种下了2.63亿棵树。实践证明,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被动防治到主动作为,唯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血脉,将生态保护责任扛在肩上,才能让荒漠染青翠、戈壁绽新颜。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我们这代人必须书写的答卷。
传承是责任,更是希望。“义务植树要一代接着一代干”,这是对历史负责的宣言,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在酒泉,老一辈治沙人用双手在黄沙中开辟绿洲的故事,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新一代建设者以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的实践,正在续写新的传奇。
今天的我们,既是绿色成果的受益者,更是绿色事业的接力者。青少年要在劳动中读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在植树造林的汗水中体会“十年树木”的艰辛与荣光;社会各界要创新参与方式,通过“云端植树”、认养绿地、生态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入绿色行动。通过凝聚起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合力共建的磅礴力量,把生态文明的接力棒传下去。
奋斗是姿态,更是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为破解难题指明了方向。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时代课题,我们不能等待,更不可懈怠。要以改革的勇气盘活生态资源,让林草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新引擎;要以创新的思维激活绿色动能,让新能源、碳汇交易等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更要以为民情怀守护生态福祉,让群众推窗见绿、漫步赏景,在生态改善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酒泉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承载着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更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酒泉人都应坚信,今天种下的每棵树,都在为子孙后代积蓄绿色财富。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脚下的土地,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将绿色信念转化为行动自觉,让义务植树的热情如祁连山雪水般奔涌不息,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酒泉大地焕发出“绿满山川翠满城”的无限生机!(酒泉融媒评论员)
编辑:杨阳
来源:酒泉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