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患者自述:如果人生能重来,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一定马上就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20:35 2

摘要:我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得了喉癌的。最早的症状,就是声音变了。不是突然说不出话,而是那种像喉咙里卡了点什么,说话费劲,唱歌唱不上去,早上起来嗓子发干,说几句话就觉得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嗓子哑这件事,总是被当成小事处理。很多人,包括我,以前都觉得嗓子哑就像天气变凉长点痘,喝点水、含颗润喉糖就过去了。

那时候,我还会调侃自己“嗓子哑得挺有磁性”。现在回头想想,那种“磁性”,其实是身体在拼命提醒我:出事了。

我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得了喉癌的。最早的症状,就是声音变了。不是突然说不出话,而是那种像喉咙里卡了点什么,说话费劲,唱歌唱不上去,早上起来嗓子发干,说几句话就觉得累。

那段时间我正忙着做项目,谁有空管这些事。等到真的觉得不对劲,已经晚了。

我经常想,如果早几年有人告诉我,人的喉咙其实是个极其精密的系统,不只是发声管道,而是呼吸、吞咽、防止误吸的多功能“闸门”,我可能不会对那些早期信号置之不理。

我们总觉得身体会“自己好”,可很多时候它并不会,它只会越来越沉默。

喉癌的出现,不是单纯的“运气不好”或“抽烟喝酒得的病”。我查了很多资料,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后来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进化错位。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其实和我们身体的进化节奏严重脱节。

比如我们的喉咙,本来是为原始人设计的——吼叫、狩猎、低温环境下保护气道。可现在我们天天待在空调房里,吃高温油炸食物,讲话方式越来越“用力”,再加上空气污染、夜生活、干燥环境,喉咙被迫适应了一个它根本没准备好的世界。

我们不再用本来的方式呼吸了。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胸腔呼吸?这会让喉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紧张=慢性损伤

这不是某种玄学理论,是我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网上看到的临床研究数据。慢性炎症,是癌变的重要前兆。很多喉癌患者,在确诊前的两三年里,都有慢性咽炎的经历,只是没引起重视。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咽喉部位的“痛觉迟钝”是个大麻烦。不像牙疼、胃痛那样直白,喉咙的不适常常被误认为“上火”。

即使肿瘤已经慢慢形成,也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最多就是吞咽不适、声音变化、咳嗽带血丝这些“模糊信号”。而人类的大脑又很擅长“自我解释”,觉得这些都不严重,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以前特别喜欢喝滚烫的茶,尤其冬天,泡一壶热气腾腾的红茶,喝得喉咙发烫才觉得“舒服”。

现在才知道,那种温度,其实已经超过了喉部黏膜的耐受极限。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公布过一个数据:饮用温度超过65°C的饮品,会显著增加食管癌和喉癌的风险

这个温度听起来不高,但我们平时泡好茶水时的温度,往往在70度以上。喝下去的一瞬间,喉部黏膜就被轻微烫伤,日积月累,癌变的基础就有了。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情是,反酸。胃酸如果频繁地返流到咽喉,会腐蚀喉部黏膜,引起慢性炎症。这种叫“咽喉反流症”的问题,在城市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原因很简单:吃太快、晚饭太晚、吃完就躺。

我就是这样,晚上应酬完回家倒头就睡,早上起来嗓子像被刀割一样,把它归咎于“说太多话”或者“空调太干”,完全没想到是胃酸在作祟。时间长了,黏膜的防御能力就被削弱,癌细胞趁虚而入。

说实话,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生活习惯,最后都指向喉癌这个结果。就像我们常说的“积重难返”。不是一次吃烧烤、一次喝酒的问题,是你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削弱了身体的屏障。

特别是那些每天都要用嗓子工作的人,比如老师、主播、客服、销售,更应该关注这些信号。嗓子是你最宝贵的“生产工具”,不是用来透支的

我做了手术,嗓子里有了一个“人工声门”。每次开口,说话的声音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那种“不属于自己”的声音,是我每天醒来都要面对的现实。我也想过,如果能重来,我会在第一次声音沙哑超过两周的时候,就去看医生。

我不会再用“上火”“感冒”来搪塞自己。我会告诉身边人,声音的变化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不是偶然。

你知道吗?有一种检查叫做电子喉镜,几分钟就能看到喉咙的真实状态。费用不高,不用麻醉,不用排队。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检查,很多人从来没有做过。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意识。我们总把“预防”理解成吃维生素、喝鸡汤,却忽略了最基础的“早发现”。

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一个走过那条路的人。我不想告诉你“你一定要注意身体”,我只想说,如果你发现嗓子哑了三周还没好,不要再等了。不管你多忙,不管你觉得没事,都去做个检查。哪怕只是为自己一个安心的理由。

人生真的没有“重来”这回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下一次身体说话的时候,别再假装听不见。

参考文献:

1.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赵志刚,ISBN:9787117284233

2. 《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50卷第12期,文章《喉癌早期症状识别与早诊干预研究》,作者:李建国等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年第57卷第6期,文章《咽喉反流性疾病与喉癌相关性分析》,作者:王晓辉

来源:郑医师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