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有这样一位“多面手”:他是电力行业的“服务大百科”,手握40余项发明专利;他是“雷锋式献血达人”,24年献血4万毫升;他还是贫困家庭的“暖心人”,用善行点亮万家灯火。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山东电力高级专家韩冬。32年扎根一线,
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有这样一位“多面手”:他是电力行业的“服务大百科”,手握40余项发明专利;他是“雷锋式献血达人”,24年献血4万毫升;他还是贫困家庭的“暖心人”,用善行点亮万家灯火。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山东电力高级专家韩冬。32年扎根一线,他用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
技术攻坚,从技校生到行业标杆
在名校毕业生扎堆的电力行业,技校出身的韩冬凭借一股韧劲闯出一片天地。电力专业知识的“天书”难度吓退了莘莘学子,日夜颠倒的高危操作阻挡了入职员工的成长步伐,却也成就了韩冬的“用电服务大百科”。32年来,他在变电、配电、营销等专业勤学苦练,多次在竞赛调考中获奖,发表论文、著作30余篇,完成40余项发明并取得专利,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完成省公司级以上科技项目7项、重点工作8项,发表EI论文3篇、国际期刊5篇,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创新成果取得省部级奖项6项、地市级奖项6项、省公司奖项3项。将1项山东公司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到成都大运会25个重要场所客户侧,解决重大活动期间保电设备消防难题,得到客户和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典型做法得到国网公司肯定。
急难险重,他是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2010年,东营某石化企业35千伏变电站内部故障跳闸,如果不尽快恢复供电,生产线上价值上百万元的原材料就会报废。当时,韩冬和妻子正陪孩子在外地休假,那也是5年来第一次全家团圆外出,接到求助电话后,韩冬和妻子短暂对视,立即驱车一百多公里返回协助客户处理事故,避免了重大损失。当满身疲倦的韩冬再次见到女儿时,孩子主动给他倒了一杯水,还有一个大大的拥抱。亲属的支持给了韩冬继续前行的动力,也让他对家庭生活更加愧疚。这时,企业不仅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还成为国家电网“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义务宣传员。韩冬深切体会到:万家灯火里,每个电力人都是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而爱人多年来对家庭的辛苦付出,韩冬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妻子李霞作为业务精英在人保东营分公司负责东城营业部商团业务,女儿于20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这个家庭也成了“东营最美家庭”的一员。
善小常为,春风化雨暖人心
在国家电网东营供电公司有一个志愿服务队,名叫“海蓬”,取义为像海蓬一样扎根盐碱地,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家住开发区的杨大姐独自照顾着疾病缠身的老人,生活拮据。2012年,一个叫“海蓬”的陌生人来到她家,带来各种生活用品,还帮着收拾家务,逢年过节贴对联、送月饼。2013年,杨大姐突遇车祸住了院,家里的老人又不慎摔伤。“我躺在7楼病房,老人躺在16楼病房,我有时就想怎么不一走了之,这日子多难过呀。”杨大姐说,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海蓬”帮助她勇敢坚持了下来。出院后,杨大姐在社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海蓬”。在开发区供电中心办公室,大姐拉着韩冬的手,既激动又高兴,眼泪不停地流着。韩冬宽慰大姐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里有很多海蓬人。”陪着杨大姐一起来的社区书记幽默地对他说:“你不应该叫韩冬,你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你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他还主动参与骨髓干细胞捐献,连续24年献血42次、累计献血量达4万毫升,被媒体称为“雷锋式献血达人”,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以韩冬为个人原型的微电影《爽约的老爸》荣获第三届“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纪实类铜奖”,《有韩冬无寒冬》获评全国优秀电教片,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展播。善小常为的韩冬,不仅影响了身边的亲属、客户与群众,更在东营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春风萌芽,蓬勃成长!(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