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早已消失不见的6个老物件,能全叫出名字的辈分高的吓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00:13 2

摘要: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风箱,它可是做饭时的“得力助手”。烧火时,一脚一脚地踩着,风呼呼地往灶膛里灌,火苗瞬间蹿得老高。那时候,孩子们经常一边踩风箱一边听柴火噼里啪啦地响,玩得不亦乐乎。如今,风箱早已被现代化的燃气灶取代,但那“呼呼”的风声却成了记忆里

1、风葫芦

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风箱,它可是做饭时的“得力助手”。烧火时,一脚一脚地踩着,风呼呼地往灶膛里灌,火苗瞬间蹿得老高。那时候,孩子们经常一边踩风箱一边听柴火噼里啪啦地响,玩得不亦乐乎。如今,风箱早已被现代化的燃气灶取代,但那“呼呼”的风声却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旋律。你还记得风箱是怎么制作的吗?

2、簸箩

别看它只是用柳条编的小筐,用途可广着呢!家里针头线脑、碎布头、纽扣,都能往里扔。小时候,奶奶总爱坐在炕头,一边纳鞋底,一边从簸箩里翻找针线。到了农忙时节,它还能装些谷种、药瓶,成了田间地头的“百宝箱”。现在还有人会编簸箩吗?你家还有这种老物件吗?

3、牛钻

这个神秘的小物件,见过的人不多。它其实是个牛鼻栓,用来给牛穿鼻孔的。那时候,村里谁家要给牛打鼻栓,孩子们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着铁匠把牛钻往牛鼻子里一戳,再把绳子穿过去,那场景比看戏还热闹。现在养牛都用现成的鼻栓了,牛钻也成了“古董”。你知道它还有别的用途吗?

4、谷桶

这是脱粒的“神器”,用特制的木槽摔打谷穗,稻谷“哗啦啦”地落下来,那声音就像丰收的奏鸣曲。农忙时,家家户户的谷桶都摔打得飞起,木槽都被磨得油光发亮。晚上,孩子们还会钻进谷桶里捉迷藏,谷壳扎在身上痒痒的,可好玩了!现在还有人会做谷桶吗?

5、耩子

春天播种时,耩子是田里的“主角”。牛拉着它在地里缓缓前行,耩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种子均匀地播进泥土里。孩子们跟在后面,捡着漏下的种子往嘴里塞,那滋味比现在的糖果还甜。如今耩子早已被播种机取代,但那铃铛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你还能找到耩子的影子吗?

6、连枷

它是稻谷场上的“老古董”,用木柄和竹条制成,专门用来敲打油茶籽、高粱等农作物。农忙时,男人们举着连枷上下翻飞,稻谷“噼里啪啦”地脱粒,那场面壮观极了!孩子们则在谷堆里打滚,连枷敲打的声音成了童年最动听的乐章。现在连枷成了博物馆的展品,你还记得怎么用它吗?

来源:历史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