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阿尼玛卿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09:21 2

摘要:此后,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如冰川侵蚀、风化、流水冲刷等,对山脉进行了进一步的塑造,使其山势更为雄伟壮观,山峰变得尖锐陡峭,山谷加深加宽,最终形成了如今阿尼玛卿雪山的地貌形态。

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藏语意为“祖父大玛神之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东段中支,西北—东南走向,黄河绕流东南侧。

阿尼玛卿雪山在地质上属于晚古生代,其形成演变主要受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

在晚古生代时期,该地区的地层开始逐渐形成,岩石大多为二迭纪、三迭纪砂岩,夹有石灰纪地层与花岗岩侵入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发生,这是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

阿尼玛卿山所在区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地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石受到挤压、抬升,逐渐形成了山脉的雏形。

此后,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如冰川侵蚀、风化、流水冲刷等,对山脉进行了进一步的塑造,使其山势更为雄伟壮观,山峰变得尖锐陡峭,山谷加深加宽,最终形成了如今阿尼玛卿雪山的地貌形态。

同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绕流东南侧,也使得它在地质演变过程中,受到黄河水系的影响,在山脉周边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水文特征。

阿尼玛卿雪山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岩构成,平均海拔4000-5000米,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50公里,宽约50-60公里,山势最高部分在玛沁县西部,有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18座。

玛卿岗日,是阿尼玛卿雪山主峰,海拔6282米,山势巍峨磅礴,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耀下闪耀银色光芒,宛如神圣的金字塔,极具视觉冲击力。

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冰川发育区,有大小冰川40余条,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大、最长的冰川。冰川冰舌前端呈蓝色,冰裂缝纵横交错,蔚为壮观。

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一日数变,风雪冰雹交替。每年4月底前狂风大雪,6月初至8月末阴雨连绵,雪雹齐全,时而有龙卷风。一年中最低气温在1月,峰顶可达-50℃以下。

山区现代冰川发育,大小冰川40余条,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冰川融水汇入黄河支流切木曲等水系。

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海拔3200-3600米为山地针叶林,3600-40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40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有白唇鹿、雪豹、雪鸡等珍贵动物,也是雪豹的繁殖栖息地。

阿尼玛卿雪山南坡分布着众多湖泊,湖水清澈湛蓝,在雪山映衬下如同一面面镜子,其中一些湖泊还有神奇的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阿尼玛卿雪山名字中,“阿尼”是安多藏语的译音,意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丽、幸福或博大无畏等意;“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整体含义可理解为“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

在藏族文化中,阿尼玛卿雪山被视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称为斯巴侨贝拉格,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

传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来安多消灭妖魔,降伏猛兽,惩办坏人,使百姓过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后来他与父亲相会时,修建的九层白玉琼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

每逢藏历的“羊年”或者神门、雪门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会携带简单行装、灶具和食物,绕山朝拜一周,以消除罪孽,灵魂升天。转山路线一般需要徒步七、八天,沿途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雪山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阿尼玛卿雪山是理想的登山场地和初级登山者的最佳训练营地之一。其东北坡的哈龙冰川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冰川,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

前往阿尼玛卿雪山旅游或探险,要做好高反预防和应对措施,准备必要的装备和物资,了解当地天气和路况,最好在专业向导带领下进行。

来源:地理历史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