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五代十国头号苟王,占着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又该好好想想到哪能去占点便宜了?
文/峯言峯语
编辑/峯言峯语
公元927年酷暑,高季兴站在江陵城头,望着下边病殃殃的后唐军队乐了。
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如今又是梅雨季,真是老天助我啊!
这位五代十国头号苟王,占着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又该好好想想到哪能去占点便宜了?
咱们书接上文,继续说南平的高季兴。
公元925年,李存勖拜南平王高季兴为西川东南面行营招讨使,让他带兵去收拾夔州、忠州、万州、归州、峡州这五个地方。
上文说过(公元924年,五代十国最小政权建立,一个家奴是怎么苟成诸侯的?),十二年前高季兴就对这些地方下过手,结果被人反打了一波。
高季兴惦记着这块肥肉很久了,之前是实力不允许。
这回虽然他知道李存勖是在拿他当枪使,还是痛快地接了活儿,毕竟临出发前,李存勖给他打了包票,只要打下来,这五州全归南平。
那还说啥了,干吧!
高季兴就把儿子高从诲留在家里看摊儿,亲自带着水军往西杀去,还别说,这次还挺顺,头一仗就把施州给拿下了。
上集大败高季兴的蜀将张武奉命镇守蜀州,这次又使出了老办法,哎,你不是水军吗?我再拿大铁链子给你把江面锁死。
高季兴这回学精了,挑了一批不要命的敢死队,划着小船逆流而上,去砍铁链。
也许张武是他的宿敌吧,这时候好好的天气,突然刮起了一阵妖风,敢死队的小船全被吹得东倒西歪,不少船直接卡在铁链上动不了了。
张武这下抓住了机会,选择从两面夹击,又复制了上一次成功的经验,从山顶上往下狂砸石头,高季兴再一次损兵折将,只能灰溜溜地撤军了。
可是战役虽胜,气数已尽。
没过多久,李存勖派大军猛攻前蜀,前蜀哪能扛得住唐军,还是彻底玩完了。
高季兴正吃着饭呢,就听说后唐把前蜀灭了,吓得筷子都拿不稳了。
我特么真的傻啊!当初就不该撺掇李存勖打蜀国的,这下好了,人家吃完肉,连口汤都不给我留啊。
梁震表示,大王别慌,李存勖这么顺利拿下蜀地,人肯定要飘,人一嘚瑟那就凉得快,我看这后唐灭蜀,对他们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公元926年,高季兴眼看着后唐的朝政越来越拉胯,再不用这个橡皮图章,怕是要作废啊。
于是就赶紧递折子要夔州、万州、忠州这三块地方,还捎带要了个云安监。
李存勖觉着这要求不过分啊,刚准备批条子,结果诏书还没写完自己就先被部下捅了,李嗣源趁机捡漏坐上龙椅。
李嗣源这时候刚上位,后唐朝堂的事儿还理顺呢。
高季兴一看,这是个机会,就又把老黄历翻了出来,死皮赖脸地要夔州、万州、忠州三块地盘。
李嗣源把这事儿拿到朝会上让大臣们讨论,大臣们都觉得,伐蜀那会儿高季兴屁功劳没有,凭啥白送给他三个州?
可李嗣源想着自己刚登基,根基不稳,能安抚一个算一个,就咬咬牙还是同意了高季兴的要求。
高季兴接到了诏书一看,妈呀,要少了!
于是他贪心不足,接着又上书,要夔州、忠州、万州的刺史都换成他自己的人。
这回李嗣源的皇位已经坐稳了,已经不需要安抚他了,就直接拒绝了。
正巧这时候,夔州刺史潘炕卸任,高季兴逮着空子就派兵占领了夔州。
后唐朝廷这边事情太多,懒得跟他较真儿,这事儿居然就这么给他糊弄过去了。
高季兴尝到甜头以后,又派兵去打涪州。
李嗣源一看,没完了啊?你是不是赛脸?
这回李嗣源不惯着他了,直接动了真格的,派大军去堵,南平军没撑几天就被揍回老家了。
李嗣源看高季兴这贪得无厌还耍无赖的样儿,准备跟他算总账了。
两年前,李继岌灭蜀后,派了韩珙押着四十万珍宝走水路回京,结果船队过南平时连人带货全失踪了。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货早被高季兴劫了,过分的是一个活口都没留啊。
这时候李嗣源就准备拿这笔旧账,好好敲打一下高季兴。
于是他派遣了使者来质问高季兴。
没想到高季兴看到自己露馅了,直接就恼羞成怒,当场翻脸,船是在江里翻的,陛下想知道咋回事?您该去问龙王啊!
李嗣源被这个人彻底惹到了,太TM不要脸了。
公元927年,李嗣源下旨,撸了高季兴所有官职,又宣召让山南东道刘训从北边、东川董璋和夔州西方邺从西边、楚国马殷从南边,三路大军包饺子似的围剿南平,给朕削他!
但是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是五代十国,地方藩镇对朝廷的态度,主打的就是一个听调不听宣。
李嗣源的三路围攻计划刚发出去,就黄了一半,董璋干脆撂挑子不出兵,马殷也在磨洋工,只派了许德勋带着水军在岳州看热闹。
真正出兵的就是山南东道的刘训。
但就是一个刘训也够高季兴喝一壶的。
这时候,高季兴缩在江陵城里死活不露头,暗地里赶紧给吴国送求救信。
吴国的徐温这人倒是仗义,立马派水军逆流而上,瞬间就攻守易形了。
北方来的唐军本来就水土不服,病倒了一片,连刘训自己都躺床上起不来了,更倒霉的是又碰上江陵梅雨季,战事一时就胶着了起来。
李嗣源一看刘训这病得半死不活的,南平久攻不下,就赶紧派了心腹孔循来接手指挥。
孔循先是变着花样地攻城,可高季兴就是缩在城里当乌龟,死活是不出来。
孔循眼瞅着硬来不行,必须上点儿手段了。
于是他就派说客进城劝降,没想到高季兴把使者骂了个狗血淋头,直接给他踹出城门了。
李嗣源为了提振前线的士气,紧急调拨了夏季军装送往南平城外,又派了特使带着镶玉的腰带和宝马去见马殷,催他赶紧送粮草到孔循大营,不然他们都饿死个屁的了。
马殷这货鸡贼的很,把御赐的厚礼照单全收,转头却把粮草扣下了一大半,最后送到前线的粮食,还不够大军塞牙缝的。
最后在这场对南平的军事行动中,整个后唐阵营里的将领就西方邺在老实干活,他抓住了天时地利,把夔州、万州、忠州三块地方都给抢回来了。
可这点儿战果跟整个战局比起来,那根本不够看的。
李嗣源看着这烂摊子实在是没辙了,只能下令撤军。
从这儿以后,南平周边还是三天两头打仗,但都没伤到高季兴的根基。
比如有一回,马殷派水军把南平军打的大败,都直接杀到江陵城下了。
眼看老巢要完蛋,高季兴赶紧低头求饶,大哥我不敢了,饶了我吧。
正常人这不得痛打落水狗啊,没想到对方主帅王环竟然特痛快地就答应了撤军。
王环回去后就被马殷训了个狗血淋头,到嘴的肉都不吃,你是想干啥?
王环说,大王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你想啊,江陵这地方北有后唐、西有前蜀、东有吴国,加上南边有咱们,就是个四战之地啊,要是灭了高家,咱们就得直接跟李嗣源硬刚,不如留着南平当挡箭牌呢。
马殷一听有道理啊,那这事儿就这样吧。
其实王环这波分析很有代表性,南平这个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国,靠着各路大佬"养寇自重"的心思,硬是苟活了39年。
公元929年,高季兴当了4年的南平王就去世了,他的大儿子高从诲顺利接班。
一直到公元963年,这回南平遇到了赵匡胤,宋军开进了江陵府时,南平这个钉子户终于还是彻底凉凉了。
高季兴这辈子就干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里,要会苟,才能活得够久。
靠着"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躲"的套路,愣是让后唐、吴国、前蜀、楚国都默契地留着南平当缓冲带。
直到赵匡胤统一大势已成,这个在夹缝里蹦跶了39年的小国才迎来最终落幕。
而这套"见风使舵、死皮赖脸"的生存哲学,到现在还是小国周旋大国的经典案例。
来源:峯言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