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这一里程碑式的立法,不仅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
2025年9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这一里程碑式的立法,不仅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
法律的出台,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其背后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风险的未雨绸缪。当我们回顾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漫长历程,便会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进步,都伴随着法律、制度与组织体系的深刻变革。
正如乔治·罗森作品《公共卫生史》中所揭示的:从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法》的推行,到20世纪美国国家卫生机构的成立;从地方社区的卫生自治,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卫生合作——公共卫生的发展史,本质上也是一部法律与治理体系的演进史。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卫生保障,是无数人在与疾病、环境的抗争中,用经验、智慧甚至生命沉淀下来的成果。
在我国颁布这部新法之际,我们更有必要回望这段历史。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何以至此”,更指引我们思考“未来将去向何方”。
以下文摘,节选自《公共卫生史》中关于国家卫生行政体系建立的内容,从中可见国家行政系统在凝聚社会力量、构建公共卫生防线中的关键作用:
所有主要的工业国家都经历了同样的大发展时期,但还是存在许多差异,尤其是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这是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所导致的。现在,国家干预和控制卫生事务的原则获得了认可;唯一的区别在于干预的效率高低,以及对国家作用认可程度的高低。这一原则的出现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这一时期,经济组织发展的典型趋势是小企业不断地被大企业所吞并。然而,这一进程越是深入,国家不干预的概念就越是站不住脚。在美国,没有人比小企业主更积极地寻求国家干预的保护,以抵挡大生产者和竞争对手的冲击。而且,为了保护工人,国家也必须作出干预,因此,工厂法、社会保险、固定工资等相继出台。类似的手段,如定价和质量管理,也被用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些发展必然导致人们普遍接受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机关,并赋予其巨大权力来促进社会福利。这样的广泛认可也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舆论的产物,这种舆论首先出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即英国和德国,后来出现在美国等其他一些国家。到20世纪的头十年,已经没有人真的把贫穷当成是对穷人不足之处的“自然”惩罚,人们普遍认识到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要使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就必须解决贫穷对健康的伤害。
观念上的这种转变,部分是由于工会主义的渐进式发展。当工会以群体团结取代工人间的无限竞争后,人们开始要求国家采取行动,以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两个因素加速了国家干预的进程:一是失业,二是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及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波又一波的失业浪潮使人们意识到,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论你是否公正、是否有能力,都一样受到波及,因为这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事情。战争是这种变化背后的另一个推动力。为了提高国家效率和规划利用有型无型资源,中央政府担起了责任。在这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开始关注卫生医疗服务、营养摄入和一般社会保障。为了提高国家效率和规划利用有型无型资源,中央政府担起了责任。在这些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开始关注卫生医疗服务、营养摄入和一般社会保障。
为了控制政府在这些领域不断扩大的利益,必须建立国家行政系统。一般来说,每个系统都以一个国家部门为中心。例如英国在1919年通过的《卫生部法案》就取消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成立了卫生部。其他部门的各种卫生职能也大都被纳入这个新部门,其范围已超出了狭义的卫生概念。该部门的职责包括住房、济贫法管理、健康保险计划和地方政务,以及发起和指导有关全体人民健康的研究和措施。因此,按照事物缓慢但必然发生的逻辑,在卫生总署(1848)成立之后,仅过了七十多年,英国就创建了国家卫生部,卫生部部长向议会汇报,用约翰·西蒙的话说,该部负责“从最广泛的角度关注人类生活的物质必需品”。
而美国直到1953年才建立了国家卫生机构。1912年之后,在日益工业化的复杂社会中出现了各种需求,受到它们的刺激,公共卫生署迅速发展。尽管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一个单位。1938年,作为行政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罗斯福总统提议设立两个新的内阁部门:社会福利和公共工程。虽然该计划没有通过,但1939年联邦安全局成立了,将联邦政府的大部分卫生、福利和教育工作集中了起来。1946年,儿童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归入其下,扩大了安全局的规模。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提议将安全局设为内阁部门。1953年4月11日,国会分别成立了卫生、教育和福利部。在国家卫生委员会不复存在的七十年后,美国又有了一个国家卫生机构。
在现代观念里,国家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但这只是旧有观点的一种自然延伸,当时的人们认为提供卫生服务是地方社区的职责。而当组织重心从小型政治单位向大型政治单位迁移时,对这个观点产生了影响。在今天,总体的趋势是国家卫生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它们竭力扫除阻碍人类进步的痼疾,即贝弗里奇爵士提到的五大罪:贫困、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事实上,在近期,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这一趋势已然超越国家范围,走向了国际社会。
相关图书
从流行病学的古老源头,到职业健康、母婴保健、营养学的兴起,从人口统计的诞生,到第一次国民健康调查、第一套地方卫生行政体系、第一个国际卫生组织的破土,卫生学泰斗、医学社会史先驱乔治·罗森细数公共卫生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展现政治、经济、科学、思想背景下的卫生大历史,讲述一个关于挫折与前进、迷茫与奋战的故事。《公共卫生史》联结过去与现在,试图从历史中找到公共卫生获得进步的必要条件,以此指明未来的方向。
E
N
D
来源: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