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集——聚焦私人收藏(一)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5 20:26 2

摘要:缤纷集是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部的常设专场,以呈现名家旧藏及书画家家属提供的作品为主。本次春拍《缤纷集:聚焦私人收藏》共呈现264件拍品,30个专题,其中80%是首度上拍或者多年以后再度上拍的作品,值得大家关注。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缤纷集——聚焦私人收藏

预展

5月21日-5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25日 10:00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缤纷集是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部的常设专场,以呈现名家旧藏及书画家家属提供的作品为主。本次春拍《缤纷集:聚焦私人收藏》共呈现264件拍品,30个专题,其中80%是首度上拍或者多年以后再度上拍的作品,值得大家关注。

片玉碎金:姜德明藏当代作家诗笺

(编号:2601-2608)

姜德明先生是当代著名报人,也是作家、藏书家。通过藏书、著书,与古籍专家雷梦水结识,后又与著名藏书家唐弢、阿英、黄裳结为好友,互相交流,成为佳话。姜先生珍藏的名家书画、信札、线装书数量极多,先后通过中国嘉德释出,2023年秋季拍卖会“姜德明藏珍”专题,2025年嘉选3月拍卖会“八方集:姜德明藏近代名家书信专场”,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本次推出的“片玉碎金:姜德明藏当代作家诗笺”专题则是姜德明先生珍藏的最后一部分。这部分诗笺多是作家们以毛笔书写自作诗词,写在信笺纸或者花笺上,文辞、书法俱佳,颇可玩味,值得珍视。

Lot 2604

郭沫若(1892-1978 行书自作诗《喜雪》

镜心 水墨纸本

1959年作

26.5×19 cm,约0.5平尺

无底价

释文:喜雪。郭沫若。

去冬今春,雪下甚少。昨日起,竟日菲菲,今晨已积累盈尺。雪兆丰年,喜而赋此。

瑞雪盈墀一尺高,菲菲竟日又连宵。晨曦含笑春晖暖,大地欢呼蟊贼消。碧蚂粒期多且饱,白驹蹄望壮而骄。戡天更得天争助,万里银涛乐舜尧。

题识: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Lot 2605

俞平伯(1900-1990) 楷书自作词《重圆花烛歌》

镜心 水墨纸本

1978年作

17.5×25.5 cm,约0.4平尺(每幅)

无底价

↓上下滑动浏览全文

释文:重圆花烛歌。一九七七丁巳作,次年戊午录存。平伯。

重圆花烛歌。一九七七丁巳九月。前丁巳秋,妻许来归,于时两家椿萱并茂,雁行齐整。余未弱岁,君亦韶年,阅历海桑,皆成皓首。光阴易过,甲子再臻,爰永俚言,以纪其事。其年孟冬十九日写讫于北京。

白首相看怜蓬髩,邛距相扶共衰病。燕婉同心六十年,重圆花烛新家乘。苍狗白衣云影迁,悲欢离合幻尘缘。寂寥情味堪娱老,又见当窗秋月圆。

我生之初前庚子,(光绪己亥十二月八日,西历一九〇〇年。)君以娇雏随舅氏。(时方六龄,侍亲自京南下。)锋刃丛中脱命来,柔荑掬饮黄泥水。归来南国尚承平,吴苑莺花梦不惊。泛宅乘槎东海去,骇逢秦楚大交兵。(辛丑秋,舅父出任朝鲜仁川领事,甲辰日俄战争。)还日儿童都长大,三年流水光阴快。花好闲园胜曲园,(闲园,苏州府署园名。)青梅竹马嬉游在。弱弟萦情识面初,外家芝玉近庭除。高丽匣子珊瑚色,小蜡溶成五彩珠。知音好在垂髫际,学抚弦徽从两姊。(君十岁时,学琴于家大姊二姊。)小院琴声佳客来,青荧照读灯花喜。(事见《忆》。)无何一去又天涯,北树南云望眼遮。十载匆匆销帝制,者回迎到璧人车。(一九一七,丁巳九月十六日,成礼于北京东华门寓,时余年十九,妻年二十三。)

新开鸳社辉红烛,撒帐交杯遵旧俗。谁家冠服别心裁,(成昏时余戴红绒缨帽,穿彩绣袍并插金花。盖舅氏意也。)师友观之皆眩目。(方肄业于北京大学。)三朝厨下作羹汤,先例迢迢说李唐。婉娩新人惟肃拜,红氍毹展见尊章。好似金笼怜翡翠,其时海内兵戈屡。钜星光芒亘西天,社会主义初胜利。羹沸蜩螗事几多,无愁沤鹭待如何。蓬莱水浅麻姑笑,绝倒田间春梦婆。

执手分携南又北,两返重洋颜色恧。(音匿。)赢得归来梦里游,湖烟湖水曾相识。清华水木辟尘嚣,讲舍云连多俊髦。九转货郎谷音集,(昆曲社名。)一天烽火卢沟桥。奈何家国衰兴里,兀自关心全一己。莱妇偕承定省欢,朔风劲草良朋意。(先友朱君佩弦自滇赠诗云“亲老一身娱定省”“引领朔风知劲草”。)箕裘堂构尽虚传,旧业园林散夕烟。记否笼城厮抱影,回廊篝火驻军年。(戊子年事。)

童心涉世焉知淑,何限风波经往复。漫与彼相蓦危岑,误得而翁怜比玉。(夙蒙安巢舅氏见知,遂缔丝罗,详燕知草下册。)丽谯门巷溯前朝,五十余年一梦遥。(齐化门京语犹仍元都旧名,盖其故址也。余住老君堂,自己未迄己酉。)此后甑尘不回首,一肩行李(用今语)出燕郊。

燕郊南望楚申息,(申息,春秋时楚之北竟,今信阳等地。)千里宵征欣比翼。罗山苞信稍徘徊,一载勾留东岳集。(罗山在淮南,包信东岳并属息县,在淮北。)小住农家亦夙因,耕田凿井由先民。何期葺芷缭衡想,(曾有此室名,取义于楚辞九歌。)化作茅檐土壁真。村间风气多淳朴,旷野人稀行客独。步寻来径客知家,冉冉西塘(舍西有瀦水。)映萝屋。兼忆居停小学时,(包信小学。)云移月影过寒枝。荆扉半启遥遥见,见得青灯小坐姿。负戴相依晨夕新,双鱼涸辙自温存。烧柴汲水寻常事,都付秋窗共讨论。

君言老圃秋容瘦,我道金英宜耐久。酒中一曲凤将雏,孙曾同庆嘉辰又。晚节平安世运昌,重瞻天阙胜年芳。(谓一九一九年“五四”时。)为君再赋催妆句,退笔拈来字几行。

此与前写本文字稍异,亦信笔书。戊午正月初三日记。

钤印:俞平伯

说明:《重圆花烛歌》是俞平伯为纪念结婚六十周年(六十周年自古被称为“重圆花烛”)而作,全诗近七百言,追忆了俞平伯、许宝驯夫妇相识、相知、相爱、相伴的历程,是二人爱情和生命旅程的重要印记,亦是俞氏七十余年生命轮廓之缩影。俞平伯与许宝驯成婚于1917年(丁巳),到1977年(丁巳)正是一轮甲子,俞氏遂酝酿创作了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以作纪念。全诗以时间顺序为纲,追忆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生活道路,讴歌咏叹了夫妻之间忠贞不渝、诚挚纯真的感情,令人动容。俞平伯在诗中以真挚简朴的语言、乐观向上的心态,记述了60年来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夫妻二人所经历的诸多坎坷以及“晚节平安世运昌,重瞻天阙胜年芳”的美好晚景。

作为俞平伯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作,他曾先后数次书写此内容。最早的版本当属1977年初创时的稿本,本作是戊午(1978年)正月本,与1977年的文字稍异,市场上还曾出现过送给新加坡著名企业家周颖南的戊午三月修订本,三个版本的内容略有差异,除了书法价值,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亦师亦友:沈尹默与金南萱

(编号:2650-2654)

金南萱(1903-1989),字耐先,浙江杭州人。其父金元达是当地的富商和收藏家。自幼爱好绘画,曾师从王潜楼、吴徵学习国画,后又进入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学习。1929年和其姐金启静游学日本,回国后在杭州一中教美术,漫画家华君武就是她当时的学生。此后她又担任过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讲师,教授中国画。1934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1936年加入由傅抱石、黄君璧、张书旗等人组织的畸社。1984年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金南萱毕业于杭州女师,与曾担任沈尹默秘书、后来成为沈尹默第二任妻子的褚保权是要好的同学。早在杭州一中任教时,金南萱就认识了当时到杭州访问的沈尹默,她对沈的为人和书法非常钦佩,尽管沈长她20岁,但却成了生活和艺术上的忘年交,保持了几十年的“亦师亦友”的关系。1940年,金南萱为避战乱来到了大后方的重庆,后来与任中央设计局委员的周敦礼结婚。1942年沈尹默与金南萱共同出资在重庆曾家岩盖了几间平房,名为“石田小筑”。周敦礼、金南萱夫妇和沈尹默及其弟沈兼士毗邻而居,这也是金南萱与沈尹默来往最为密切的一段时间。此时褚保权不在重庆,故委托好友金南萱照顾沈尹默的生活起居。金南萱原名耐先,是沈尹默替她改名南萱。重庆时期,金南萱和张充和结下了良好的友谊。金南萱不仅跟随沈尹默学习书法,两人也有不少共同创作的作品。1943年在成都举办了沈尹默和金南萱书画展,1944年金南萱在重庆又举办了个人画展。为了扩大影响,沈尹默还特地写信请潘伯鹰为金南萱写文章在报纸上宣传。当金南萱离开重庆回上海时,沈尹默送了她一百幅字,以备生活困难时可以去换钱。本专题的这几件作品就是沈尹默与金南萱亦师亦友的见证。

Lot 2650

沈尹默1883-1971行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41.5×10 cm,约0.4平尺

估价:RMB 8,000-20,000

释文:镜里如云黑发多,略施朱粉笑颜酡。瑶池千岁蟠桃熟,又共周王揽辔过。

题识:戏呈南萱大家,莫怪,莫怪。石田小筑中之尹翁。

钤印:匏瓜

著录:《沈尹默年谱》,第41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

出版:《人物》2010年第3期,第50页,人物杂志社。

说明:金南萱上款及收藏。

汪辟疆藏珍

(编号:2655-2660)

汪辟疆(1887-1966),原名国垣,字笠云,后改字辟疆,别号展庵、方湖,江西彭泽人。1908年保送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后一度客居上海,1918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1925年应章士钊之约,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授,与胡小石、陈中凡并称南京大学中文系“三老”。其间曾任监察院委员、国史馆纂修。

汪氏一生治学严谨,性情温厚,其书斋"小奢摩馆"不仅是典籍校雠的静室,更成为南北学人往来酬唱的枢纽。从南京高等师范至中央大学的数十年间,他与黄侃、陈寅恪、章士钊、胡小石、沈尹默等学林巨擘或鸿雁传书,或诗文相赠,或切磋学问,或纵论时局。作为民国学术史上一位深具影响力的目录学家、诗学家与文献大家,其交游之广、学问之深、识见之卓,恰似一张经纬交织的学术地图,串联起新旧文化嬗变之际的璀璨群星。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655

沈尹默1883-1971行书自作诗二十八首

镜心 水墨纸本

壬午(1942年)作

21×159 cm,约3.0平尺

估价:RMB 700,000-900,000

↓上下滑动浏览全文

释文:牢落中秋节,欢情久未忘。举头何所望,对酒不能狂。云压林阴重,风吹雨脚长。峡中迷岁月,光景逼重阳。中秋。

秀句未有江南妍,昼寝差比边孝先。平生思退转须进,羊肠九折行路难。楼船压海波澜翻,三战三北心胆寒。澄江浩荡自如昨,从乞还我沙鸥闲。次韵旭初,答经宇。

朝颜压篱繁且妍,黄花拒霜未能先。谁欤孤吟念畴昔,深杯倾尽不辞难。两脚着地云罨山,幽蛩转寂苍共寒。此时此境动车马,始觉尘中无我闲。闲吟仍用前韵。

不徒肤丽骨亦妍,知非贺铸非张先。铅华刊落见真率,闻韶犹易忘味难。世间击磬何所关,蓝田埋玉久已寒。儒生读书破万卷,未了十亩桑者闲。呈旭翁,仍用前韵。

寄庵神理入画妍,笔所未到意已先。今年卧病尚耽此,尺幅千里不作难。高山岩岩水潺潺,林木荟蔚森以寒。老翁赞叹小儿悦,桂子飘香一榻闲。旭初卧病经年,偶然倚枕作画,辄精绝,叹为难能,仍叠前韵奉赠。

绿蕉叶翻雨,修梧干摇风。秋气固欲高,沉沉烟霭中。渺然楼上望,不见前山峰。余怀何所寄,日夜江流东。高楼雨望。

得句且莫论媸妍,成篇亦不争后先。一事但问兴至否?难有时易易却难。矾梅白白艳冬雪,松篁青青生夏寒。吾侪高情敢自诩,正要大德不踰闲。次答经宇见赠,并简旭初、鹓鶵、大壮。

磵回嶝转隔红尘,松密亭虚翠渐分。悬壁飞流犹待雨,横滩乱石欲生云。龙拏不与岩阿事,虎啸还从剑外闻。乘兴来游缘地胜,几人心折北山文。虎啸口。

高树微云落,闲庭对夕晖。絃歌初不辍,钟鼓未应稀。世事只如此,客情何所违。长空飞鸟尽,目断四山围。闲庭。

磵阿高树响残蝉,一经秋阳夜雨干。莫说道人无个事,不将光景等闲看。山径逢僧。

场屋相将趂闹来,此中人物亦佳哉。姓名偶落孙山外,竞道孙山信是才。巾帼须眉一谷中,苦从文字判穷通。呻吟余韵今犹昔,添着鸣笳故不同。灯火三更看写题,只应惭愧祖生鸡。坐间更过潇潇雨,黄叶翻飞定作泥。露滴庭梧夜不眠,小窗清课一灯前。高吟往往惊山鬼,回首当时倍惘然。场屋四绝句。

丛竹高梧相与清,芭蕉更送雨来声。蓦然一枕南山梦,小阁怀人句未成。闲情。

饥鹰叫长空,秋气爽然高,川原明万里,狐兔焉遁逃。有时思一击,翻翮下层霄。毛血洒平芜,区区非所劳。鞴上眼最急,相期意气豪。但恨一饱后,空复余金条。饥鹰。

仙洞灵踪久已无,竭来钟鼓转清殊。老僧礼罢齐前佛,分与山禽啄食余。仙洞。

东望花楼接暮云,西来松阁倚斜曛。涛声自逐长江下,翠色还从远岫分。万里清秋逢过雁,四时佳节惜离群。菊丛风雨由来惯,待摘金英更寄君。东望。

山泉雷动梦魂中,晓过溪桥满面风。溅沫飞流不经意,泥沙泄尽濯晴空。山泉。

阴河流不尽,界壁出飞泉。投水翻轻雪,临风散细烟。秋清犹可听,诗恶总须湔。更愧从来意,如斯对逝川。飞泉。

雷雨声犹在,风云势渐宽。百年异荣辱,此日倍艰难。钟动还相警,兵销始尽欢。先民述往事,历历待开看。去岁十月十日雷雨,传我军攻入宜昌。今年是日,英美两国共同相告放弃在华特权,美国费城且击自有钟三十一响,以致庆意。

不共山僧对木鱼,夜窗白晓识清娱。灯声火炽人犹倦,茶梦烟消鸟更呼。经世文章谁国士,疑年毛发有乡儒。道场更比科场闹,绿女红男未是愚。试院偶书。仙女洞进香者颇众。

寒暑何多态,山泉无世情。从来一垢净,惭愧濯温清。温泉口占。

西南飘泊到渝州,昔落高梧又一秋。乱里闲吟无好语,客中浅醉抵清游。花溪小有江南趣,桂棹还同胜者流。正要及时且行乐,未须料理四弦愁。次韵昭华花溪放棹有感。

毶毶堤柳动人怜,曾系西湖雨后船。行尽花溪空怅望,听君细意写南泉。次韵昭华遣写南泉春色。

目送鸿飞意乍闲,山深秋静觉虫喧。四年为客诗千首,万里怀人酒一樽。梧叶半乱风瑟瑟,菊花欲绽雨昏昏。重阳侭有登临约,待到重阳更不言。待刻。

无尽江山意,登临望眼赊。高吟酬九日,强饮对黄花。隔岁仍逢雨,何人不忆家。相看青鬓在,空自惜年华。亦有持醪兴,因之服九华。平生爱重九,何事羡陶家。篱破菊还瘦,雨疏风更斜。南山佳气在,日夕有归鸦。九日分韵得华字。

乡物灯前最堪忆,一番相忆一番新。梦回依约闻过雁,惊起江楼笛里人。次韵酬旭初不寐之作。

题识:方湖先生属书近作,即请教正。壬午重阳后三日,尹黙。

钤印:

同一私人收藏

(编号:2661-2668)

本组收藏者为日本住友商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的驻在员,工作之余尤喜中国书画,经常去琉璃厂、荣宝斋、友谊商店等处购买中国艺术品,因之结识了启功、刘炳森等书画家。

Lot 2661

启功1912-2005行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1987年作

137×69 cm,约8.5平尺

估价:RMB 120,000-180,000

释文:艳说朱华冒绿池,西园秋老几多时。赏音最是尧章叟,爱看青庐一两枝。

题识:偶作池荷小景,题此断句。一九八七年冬日,冈田满先生见赏,因书就正。启功时居北京。

钤印:启功、元白、坚净居

Lot 2675

林散之1898-1989草书《浪淘沙北戴河》

镜心 水墨纸本

123×245.5 cm,约27.2平尺

估价:RMB 680,000-800,000

释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题识: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林散耳。

钤印:林散之印、七十年代

桑作楷(b.1944)题本幅:林散之先生书写巨幅毛泽东词《北戴河》精品。公元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九日,桑作楷识于三师堂。钤印:桑

Lot 2676

李可染1907-1989行书雨后绝凉

镜心 水墨纸本

34×104 cm,约3.2平尺

估价:RMB 180,000-250,000

释文:雨后绝凉。

题识:铃木进先生清属。可染。

钤印:李、可染、师牛堂

说明:上款“铃木进”为日本著名美术史家铃木敬,194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绘画史专业,1949年入东京国立博物馆工作,1959年后历任东京艺术大学、东京大学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东洋文献中心主任等职。注重以实物为依据进行研究,著有《中国绘画史》等。主持调查并编辑《中国绘画综合图录》,历时十年,对日本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公私所藏的中国古代名画作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建立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堪称世界最大的中国历代名画照片档案库。

出版:《对谈集—山川草木—现代日本画家篇》,15页,シライシ画廊(日本),1988年版。

李可染与铃木敬合影

同一私人收藏

(编号:2677-2692)

Lot 2677

齐白石1864-1957年年画此总无厌

立轴 设色纸本

99.5×33.5 cm,约3.0平尺

估价:RMB 680,000-800,000

题识:年年画此总无厌。白石老人作,时居京华第廿又七年。

钤印:齐大

Lot 2679

齐白石(1864-1957) 芋叶蛙声

立轴 水墨纸本

132.5×34 cm,约4.1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题识:夏雨连朝长芋苗,蛙声不断知雨止。白石老人作。

钤印:齐大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137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版。

游艺堂藏珍

(编号:2693-2701)

Lot 2694

溥儒(1896-1963) 秋山论道

镜心 设色纸本

78×28 cm,约2.0平尺

估价:RMB 60,000-100,000

题识:秋山风瑟瑟,霜叶落纷纷。策杖寻佳客,相逢话白云。心畬作于湖上山房。

钤印:旧王孙、溥儒之印、江天水墨秋光晚、二乐轩

鉴藏印:邓氏苍梧鉴藏

说明:邓苍梧旧藏。邓苍梧(1900-1990),斋名传砚楼,澳门著名收藏家。邓先生原为商人,主要在澳门新马路经营永大丝绸行,后来在丝绸行旁边创立了一家“永大古董书画金石文玩”。主要收藏中国各类古玩及中国近现代书画。

Lot 2698

徐悲鸿1895-1953魏碑临《沙门惠诠造像》

立轴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108×62 cm,约6.0平尺

估价:RMB 250,000-350,000

题识:

(一)此志极朴茂,亦六朝奇书也。偶一临之,未有所得。廿七年元日,重庆旅中。悲鸿。钤印:悲鸿

(二)光晋先生方家正。悲鸿赠。钤印:东海王孙

展览:“百川汇海—游艺堂珍藏书画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游艺堂、中国嘉德(香港)联合主办,2021年4月17日- 23日。

出版:《百川汇海:游艺堂珍藏书画集》,第163页,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1年。

说明:徐悲鸿以画为名,其书法造诣为人论及甚少。事实上,徐悲鸿对书法颇有深研。徐悲鸿先生早年曾受业于康有为。康氏著作《广艺舟双楫》集碑学理论之大成,为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影响一代书风。徐悲鸿受其影响颇深,所习历代书法亦以魏碑最得精髓,《积玉桥字》题跋亦有言 :“顾初民刊甲骨已多劲气,北魏拙工勒石弥见天真。至美之寄往往不必详加考虑,多方策划。妙造自然,忘其形迹。”

古瓷学者叶喆民曾有专文《悲鸿先生谈书法》,忆及徐悲鸿于金石碑版用功颇深,列举三事:“一是在他的故居客室里悬挂一幅摩崖隶书《汉杨淮表纪》的整张拓片,气势磅礴、结构天成。二是他在病危临终前,床头桌上仍放着一本《散氏盘铭》放大影印本,而且平时最喜临习。曾送我两纸《虢季子白盘》习字,可见一斑。三是他在中年流居海外的困难条件下,仍然研习魏碑不肯间断。一九五〇年曾以他一九三九年在新加坡临的《魏灵藏》《爨龙颜》等碑字见赠,并且勖勉有加,发人深省。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他对钟鼎文字及汉魏六朝字体的酷好已达到坐卧与共、患难不失的程度。”

《沙门惠诠弟李兴造弥勒像记》原在龙门石窟莲花洞内,民国初被盗凿后原石不知去向。此造像转铭文作于北魏建义元年(528年),楷书,阴刻,共七行,计八十八字,曾著录于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卢沟桥事变后,南京中央大学随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时任中央大学教授的徐悲鸿亦随校内迁,本幅临作即为一九三八年重庆旅中写赠友人唐光晋。唐光晋乃中央大学少将,军事主任教练,虽行伍出身,然深谙艺事,好金石篆刻,藏宋拓《瘗鹤铭》、宋拓《张猛龙碑》、明拓《郑文公碑》等,与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等文士皆有往来。徐悲鸿与唐氏结识于一九三七年,相交笃深,屡赠书画。

Lot 2699

梅兰芳(1894-1961)、程砚秋(1904-1958)、余叔岩(1890-1943)等八家

书画合璧

立轴 设色纸本

17×49.5 cm,约0.8平尺

估价:RMB 100,000-150,000

题识:

(一)梅岑先生正。姜妙香。钤印:姜妙

(二)梅岑先生属。庚午(1930年),程砚秋。钤印:艳秋

(三)背临金冬心扫叶僧,为梅岑先生雅属。辛未(1931年),梅兰芳。钤印:梅

(四)梅岑先生雅属。时慧。钤印:□西时慧

(五)梅岑先生正。尚小云。钤印:绮云

(六)凌波微步。梅岑先生雅属。庚午夏日,瑶卿。钤印:瑶青

(七)梅岑先生正之。王凤卿。钤印:仁斋

(八)梅岑先生正。荀慧生。钤印:慧•生

(九)梅岑先生正。叔岩。钤印:叔岩小玺

签条:京剧名家扇面字画,承平珍藏。

展览:“百川汇海—游艺堂珍藏书画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游艺堂、中国嘉德(香港)联合主办,2021年4月17日- 23日。

出版:《百川汇海:游艺堂珍藏书画集》,第149页,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1年。

说明:

1.新加坡著名收藏家,中华美术总会会长桂承平旧藏。

2.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二十世纪初评选出的“京剧四大名旦”,他们风格各异,开创京剧不同流派旦角艺术的百年江山。四人皆擅书画,相聚时除谈戏说艺外,亦品评书画,切磋交流,确如人所言,曲艺与书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同之处。

梅兰芳师从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初学仕女,后专工花卉;程砚秋从罗瘿公,与康有为、陈叔通等往来,书得一手秀挺遒劲的魏碑,笔下梅菊亦独具风格;荀慧生拜吴昌硕门下,亦受教于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尚小云则习丹青于姚茫父、林琴南等,习书法于宋伯鲁,擅兰草灵芝、梅菊松竹。

此新加坡著名藏家桂承平所藏格景扇面,汇集梅、程、荀、尚等梨园九家名伶书画,洋洋大观,似将一场盛大的雅集精心浓缩于咫尺扇面之上。书画扇历来为文人雅士出入怀袖的风雅之物,因其形制、空间有限,书画时必颇费踟蹰,更遑论数人合作一扇,更显珍贵。“格景扇”则为一种特殊扇制,即利用外露的固定扇骨将扇面区隔成数段,尤讲究名家之妙笔聚集与书画内容搭配,在民国时蔚为风尚,为文士所爱。

此扇双挖,详端可见一面为姜妙香绘双色菊、梅兰芳背临金农树下扫叶僧、尚小云绘兰花,间以程砚秋、时慧宝书法;另一面为王瑶卿绘墨笔水仙,荀慧生绘座观飞瀑,另有王凤卿、余叔岩所书。其中,梅兰芳、荀慧生皆为王瑶卿之徒,王瑶卿又与王凤卿为兄弟,程砚秋则为梅兰芳之徒,姜妙香与尚小云为连襟,其间关联千丝万缕,有师承,亦有亲缘。此九人书画集于一扇,皆为一人所作,上款“梅岑先生”亦是梨园同道,为彼时外号“红即四”的京剧老生王福寿之徒。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编号:2702-2709)

Lot 2702

张大千1899-1983寿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辛酉(1981年)作

106×48 cm,约4.6平尺

估价:RMB 480,000-600,000

题识:煌煌南极老人星,长代虚皇锡寿龄。三尺形躯身首半,杖头时与挂丹经。辛酉七月,八十三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以介眉寿、摩耶精舍

展览:“侨岷华园藏画”,台北鸿禧美术馆,1994年2月-8月。

出版:《侨岷华园藏画》,第50-51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版。

Lot 2703

溥儒(1896-1963) 钟馗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4×44 cm,约4.1平尺

估价:RMB 200,000-300,000

款识:敝袍横剑气如云,带醉归来已半醺。山鬼相从尽童仆,不堪真作送穷文。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荒寒

展览:“侨岷华园藏画”,台北鸿禧美术馆,1994年2月-8月。

出版:《侨岷华园藏画》,第62-63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版。

东南亚私人收藏

(编号:2710-2712)

Lot 2710

徐悲鸿(1895-1953) 行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141×34.5 cm,约4.4平尺

估价:RMB 120,000-180,000

释文:捡身若不及,修辞立其诚。

题识:书奉汉杰世仁兄雅正。卅年八月,极乐寺雨窗,悲鸿。

钤印:徐悲鸿

说明: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林维和(1924-2005)旧藏。林维和,原籍福建,生于马来西亚。祖辈早于十九世纪末自闽移居,发展橡胶种植、生产及贸易事业。林氏承祖业,活跃于当地侨界,热心公益,且雅好文艺,大力出资支持当地交响乐团,亦资助当地艺术界发展。他因经商之故,不时往来香江、星洲等地,公务之暇,于拍卖会及画廊致力搜购书画,历年所积极丰,以近现代名家之作尤精。

Lot 2711

徐悲鸿1895-1953饮马图

镜心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34×27.5 cm,约0.8平尺

估价:RMB 80,000-120,000

题识:漫峰先生特由巴城来星过访,心感其意,写此报之。悲鸿,辛巳。

钤印:悲鸿

著录:

1.《徐悲鸿在南洋》,第95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南洋画伯李曼峰》,第3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3.《徐悲鸿在星洲》,第128页,新加坡艺术工作室,1999年版。

上款人:李曼峰(1913-1988),原名李绍昌。出生于广州,父亲在新加坡经营橡胶业,幼年时移居新加坡。李曼峰在南洋当学徒期间即爱好绘画,1932年任雅加达华人《时报》美术编辑,后转入荷兰国立印务馆任绘工,1937年独立开设南岛广告工艺社。抗战初期,受徐悲鸿鼓励。战后获荷兰官费留学。1956年,以《南洋画报》记者身份,为亚非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及周总理画像。翌年,率印度尼西亚华侨美术家来中国访问。回印度尼西亚后,获苏加诺总统推崇。晚年回到新加坡居住。是对“南洋画风”有着重要贡献和影响的东南亚先驱画家。

说明:1940年12月,徐悲鸿的好友、书法家李天马,将自己侄子画家李曼峰推介给徐悲鸿,希望能得到徐悲鸿的指教。此时身在印度尼西亚的李曼峰写信把自己画作的照片寄给徐悲鸿,徐悲鸿对其欣赏垂青有加,自此二人开始了频繁的“书晤神交”。1941年5月,李曼峰在雅加达举办个人首次画展,他写信将展览事宜及在展作品照片寄与徐悲鸿,此时正在槟城举办抗战筹赈画展的徐悲鸿,也恰巧看到一份杂志上刊登的李曼峰展览中的几幅作品,便复信李曼峰,对他称赞有加。

1941年11月,徐悲鸿即将前往美国举办中国美术展览。身在印度尼西亚的李曼峰,有感与“神交已久”的徐悲鸿见一面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于是他从巴城起行,却因战云密布,客船已停航,无奈之下,他挤上一艘满载战马的轮船来到新加坡,“运马舱内的航程”也成为一段艺坛佳话。在江夏堂,徐悲鸿热情地接待了李曼峰,真诚地指出李曼峰作品的优缺点,鼓励李曼峰出版画集,并为其画集预写下千字长序,后又赞道:“李君曼峰,多才思,而笔调英爽,其前途不可限量。”徐悲鸿对李曼峰艺术上的知遇、激励、指引与推介,至大深远,使其感念一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印度尼西亚也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李曼峰历经坎坷,经过战争与艺术的磨练,正如徐悲鸿所望的,成为近代亚洲美术界中屈指可数的油画大师之一,享誉东方。

傅雷家珍

(编号:2713-2714)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生于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赴法留学,1931年秋回国,在上海美专教美术史和法语。后来参与编辑《艺术旬刊》,主编《时时汇报》。3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专注于文学翻译。1949年后更为此付出全部精力,一生共翻译各种名著30多部。他通晓中外文化,知识广博,对美术、音乐、雕塑等均有很深造诣,文笔流畅、优美,态度严谨,信守“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美学原则,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宾虹与傅雷是平生知己,交谊颇厚。四十年代初由顾飞介绍互通书信,后相识相知。当时其门生代为筹办个人书画展览会受到重重阻碍。傅雷闻之,极力主张在上海举行黄宾虹个人书画展览会,并自揽操办、宣扬之责。傅雷一生宣扬黄宾虹,是黄宾虹艺术的重要推手。他是真正的艺术评论家,既有西学的背景,对传统文化认识也相当深刻。他也是黄宾虹的伯乐,认为黄宾虹不仅是传统的集大成者,还是未来的开拓者。

Lot 2713

黄宾虹(1865-1955) 西山秋爽

镜心 水墨纸本

癸未(1943年)作

61×26.5 cm,约1.5平尺

估价:RMB 600,000-800,000

题识:西山秋爽漫兴写此。怒庵先生一笑。宾虹。

钤印:黄宾鸿、癸未年八十

出版:《有朋自远方来—傅雷与黄宾虹的艺术情谊》,第5页,中西书局,2015年版。

Lot 2714

黄宾虹1865-1955焦墨山水四帧

镜心 设色纸本

24.5×18.5 cm,约0.4平尺

估价:RMB 500,000-800,000

钤印:黄宾虹(四次)

出版:《有朋自远方来:傅雷与黄宾虹的艺术情谊》,第8页,中西书局,2015年版。

说明:黄宾虹晚年因患上白内障,视力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焦墨这种表现形式,因为焦墨在墨色上更容易掌控,对于作品的最终呈现的气息,能感觉到黄宾虹借此来放纵自己的手眼,达到更加自由恣意的“解衣磅礴”的状态。黄宾虹焦墨山水中的山水形象已被明显弱化,更贴近“物象的精神实质”。焦墨由于水分少到极致,近似渴笔作画,在单一的墨色中寻求最大的表现力,一切变化都要靠用笔,这也使得书写性在画面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看出黄宾虹晚年对于“大道至简”的体悟,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高的意境。

化古为新:于非闇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

(编号:2715-2719)

于非闇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花鸟画家,也是北京画坛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临摹是以宋画为主攻方向,同时重视花鸟画的写生传统,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复杂而整体的考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得以摆脱类型化、简单化,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自我绘画特色,从而在20世纪工笔花鸟画坛脱颖而出,为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Lot 2717

于非闇(1889-1959) 白梅双雀

镜心 设色纸本

丁丑(1937年)作

87.5×46.5 cm,约3.7平尺

估价:RMB 500,000-800,000

题识: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目,暮来绰约风前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那能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向子諲卜算子 。丁丑冬,非闇。

钤印:于照、一字非厂、非闇丁丑年作

Lot 2719

于非闇1889-1959水仙蝴蝶

镜心 设色纸本

127.5×33.5 cm,约3.8平尺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题识:晓梦盈盈湘水春,翠虬白凤照江滨。香风莫逐冷风散,拟学黄初赋洛神。拟赵子固笔。予收兰亭帖定武一石凡十四本,皆宋拓也。嚮见梁退庵藏子固落水本,与翁苏斋所跋落水本对勘,盖互有得失。梁氏本后归闽侯龚氏,龚氏携来寒斋凡一岁,议直不谐。今不知流落何所矣。非闇并记于玉山砚斋。

钤印:于照之印、非闇、大雅、我思古人

说明:赵孟坚白描水仙为千古绝技,于非闇年轻时曾反复临摹。此图为于非闇师古而自运机杼者也,淡墨晕染的坡石上点缀有几簇白描双勾的水仙,清盈雅逸。图中最为精彩的是三只优雅飞舞的彩蝶,用自己斑斓的图案点缀着迷人的景色,令人浮想联翩,遨游万象。于非闇的工笔草虫,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精细中求生机,严谨处富变化,他画蝴蝶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浓淡变化, 通体蓬松通透, 蝶粉有一触即掉的质感。此作工而不板,线条细劲而有弹性,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便是挺拔、纵逸、富有骨力与弹性,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阅读

「重磅推荐」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佳酿臻茗、邮品钱币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滑动可浏览全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