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雪山与荒原成为最后的净土,当藏羚羊的犄角刺破苍穹,一场关于生命、信仰与守护的传奇,正在可可西里的冻土上轰然展开。由作家姜耕玉创作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传奇》,以昆仑山为魂,以藏羚羊为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血肉,编织出一幅跨越神话与现实的壮阔画卷。
活动内容
活动嘉宾
施战军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
贺绍俊
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评论家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评论家
姜耕玉
教授,作家
活动日期
2025年9月20日(周六)15:00-17:00
荒原之上 传奇生长
《可可西里传奇》的生命叙事
星期六
2025/09/20
活动地点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DT51 3F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
活动费用
免 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报名页面
坐席有限,先到先得
惊 喜
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读者
将获得《可可西里传奇》1本
当雪山与荒原成为最后的净土,当藏羚羊的犄角刺破苍穹,一场关于生命、信仰与守护的传奇,正在可可西里的冻土上轰然展开。由作家姜耕玉创作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传奇》,以昆仑山为魂,以藏羚羊为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血肉,编织出一幅跨越神话与现实的壮阔画卷。
可可西里荒原是隐喻人类生命依存的意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可可西里荒原遭受淘金、盗猎的破坏,新任工委书记吉恩嘉措的骨子里对可可西里荒原有一种“亲在感”,他看到来卓乃湖产仔的数千只藏羚羊(包括刚生下的小崽)被猎杀的现场,含泪而跪,决定收起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营业执照,为守护河源生灵、守护可可西里荒原而战。然而此举却让吉恩嘉措成了举步维艰的逆行者,于是有了这个故事。本书人物的魅力在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交缠,与塑造同一人物的电影、报告文学等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尽力还原历史真相。 在蒙文中可可西里意译为“美丽的少女”,本书的故事传奇,可称为吉恩嘉措对“美丽的少女”不幸遭遇的救助。“美丽的少女”可视为“冻龄女神”,她召唤着生态时代的到来。本书以语言为灯,显现可可西里荒原,显现被遮蔽或被阉割的人类生命原有的一面,即人(躯体)、社会和自然是一个共时结构形态的单一整体,以致面对昆仑传说,探索逼近神秘未知。故事的主角吉恩嘉措保持着对原始自然生态的敬畏,在信仰和自我救赎中守住初心,从生命体验和社会经验的融合中与自然和历史倾心交谈。小说叙事深入人性与动物灵性的相通之中,展现人与其他生灵两种视角。从“忧患之子”在太阳湖的神秘行动,到犄角大汉祈求的梦境幻觉,吉恩嘉措追踪到月牙湖,果真发现在太阳湖生仔的藏羚羊群,又一次救护了它们,为它们返程保驾,奇妙又真实。最后,吉恩嘉措在一个人的太阳湖保卫战中死于盗猎头子韩中铭的枪下。
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我们早已遗忘荒原的呼吸。但《可可西里传奇》告诉我们:雪山之下,有钟声不灭;犄角之上,星辰正在燎原。
2025年9月20日(周六)15:00,本书作者姜耕玉携嘉宾施战军、贺绍俊、刘大先做客DT51 3F RENDEZ-VOUS,邀请您共赴一场高原之约——在这里,你会听见藏羚羊的蹄声叩响大地,看见英雄的血色染红雪山,触摸到自然与人性交织的史诗脉搏。
活动嘉宾
施战军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
贺绍俊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评论家,主要从事当代小说研究和批评,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评论家,《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
姜耕玉
教授,作家。已在《人民文学》《钟山》《北京文学》等刊发表小说和非虚构文学,其中长篇小说《风吹过来》被《长篇小说选刊》选载。有诗入选北师大版中学语文课本。曾获国内多种奖项。
《可可西里传奇》
姜耕玉 著
作家出版社
这是一场人类与荒野的史诗对话,更是一部用生命书写守护与救赎的传奇。主人公吉恩嘉措,一位普通的藏族青年,在目睹可可西里因盗猎濒临毁灭时,毅然组建“野牦牛队”,与队友们在零下四十度的暴风雪中徒步追捕盗猎者,在危机四伏的旷野中守护藏羚羊的迁徙之路。他用六年时光,用鲜血与生命为荒原筑起一道防线,却最终倒在盗猎者的枪口之下,成为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象征。
作家出版社推荐
来源: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