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天,在微信群里看到这张大赛海报,我一开始以为是网友P图。后来,看到网信办的朋友也发了,才知道这是真新闻。
最近天津搞了个大新闻---第二届天津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本届大赛特等奖3万、一等奖1万、二等奖2000元……
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项重磅网络创作大赛居然鼓励AI参赛!
前天,在微信群里看到这张大赛海报,我一开始以为是网友P图。后来,看到网信办的朋友也发了,才知道这是真新闻。
天津此举,可谓石破天惊,敢为人先。这意味着,参赛者既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作者”,也可以是经过算法训练的“AI写手”。
作为一个写了20多年文章的创作者,真的是感慨万千!
我参加过不少网络征文或者创作大赛,很多比赛视AI为洪水猛兽,特别标注“禁止使用AI创作”。比如上月安徽启动了“仰望星空 创想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合肥)科幻小说大赛,征集要求明确,严禁剽窃、抄袭行为,严禁AI写作或参与写作。
天津却如此“倒反天罡”,这一点值得拍手称赞——天津敢为人先、敢于“吃螃蟹”的壮举令人钦佩。
如果我没有记错,天津这种大胆尝试在国内同类活动中尚属首次。
01
天津的人工智能
一直跑在时代前列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如此敢为人先的大动作,不是发生在深圳、杭州这种以科技创新活力出圈的城市,而是看起来“没啥存在感”的天津市。
过去多年,天津一直被冠以“没啥存在感的城市”标签,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很深。
事实上,天津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人工智能重镇,重要性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先别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通过12306订火车票,所有的数据流通都要经过天津高村的数据园区。
再举个例子,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对“天河一号”这个国之重器不陌生,它就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是中国首个千万亿次超算,这个地方同时还部署有“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人工智能大模型尚未诞生时,天津已在为AI时代储备"数字能源"——十年前的前瞻布局,让天津高村数据园崛起为京津冀算力心脏。这个园区早在2014年前后即开始建设数据中心集群,早于行业共识 5-8 年。这一前瞻性布局使其成人工智能很多创新服务的策源地,吸引电信、联通等运营商,12306及中金、浪潮等科技巨头入驻,形成覆盖华北地区的算力服务网络。
天津近年来在AI领域的布局堪称大手笔: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天河”系列计算机为AI训练提供算力支撑、推出“梧桐计划”打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新高地、各区出台专项政策扶持AI系列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2024年出台的规划,到2026年,天津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EFLOPS以上(实际上仅仅武清一个区就超过了规划额),超级算力应用率达到70%以上。算力中心国产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过60%,建成5个以上赋能成效显著的大规模智算中心,算力赋能标杆应用场景超过30个,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算力产业布局。
此次征文大赛的规则设计,正是天津AI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写照。
02
我决定和AI同台竞技
无论输赢
可以预计,天津的这场赛事,正在催生网络创作的“第三种形态”——人机共生创作。参赛者既不是单纯的“人类作者”,也不是完全的“AI工具”。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端,更深刻影响着评审标准,专家评委必然要关注作品的“技术含量”与“人文价值”的平衡。
我想参加这个大赛,因为“人类作者”PK“AI作者”,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
当然,我并不抱太多获奖希望,自从DeepSeek以来,人工智能的创作前进了一大步,人类越来越难以超越人工智能。
这段时间,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再过10年、20年,AI从理论上说完全可能代替科幻小说作家。他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去讲,所有人类作家的身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被AI所替代的。
那为什么我这样的人类创作者也要参赛?因为,这样的经历本身很有意义,作为创作者,第一次与人工智能同台竞技、PK创作,就算输了也很值得欢欣鼓舞。
这两天,我仔细看了下大赛说明。
主办方发布的规则显示,鼓励创作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AI生成、智能剪辑、虚拟主播等),围绕天津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主题,创作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作品。
可以预计,天津的这项大赛在最终颁奖后肯定会引发争议,也一定会引发业界诸如“AI能否参与人类组织的征文大赛”“AI参赛不公平”“AI创作失去了征文大赛的灵魂”之类的争议,但天津就是这样做了,不得不服。
无论如何,天津的这份胸襟,无愧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称号。
03
天津的AI创新实践
能否成为新常态?
展望未来,天津的实践或将引发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别的省市也可能推出类似的大赛,拥抱技术变革。
就像汽车来了要淘汰马车,我们不能因为保护马车车夫就禁止汽车发展。
随着AI技术的迭代升级,文学创作的“边界”将持续重构:虚拟角色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算法生成的诗歌可能登上文学殿堂,人机协作的剧本可能催生新的影视形态。
天津的这场征文大赛,既是一次大胆的“技术试水”,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觉醒”。它打破了“人类创作至上”的思维定式,用包容的姿态接纳技术变革;它突破了“唯内容论”的评审逻辑,将创新维度纳入价值评判体系。
我们期待,这场大赛开启“人机协作”的创作新纪元,为网络内容创作的未来塑造新标杆。
天津给AI创作最高设了3万元的特等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奖项的归属,更是一座城市对创新精神的极致追求。
天津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与时俱进,不是抗拒变革或者停滞不前,而是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可能。
来源:丁道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