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将化肥减量增效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通过技术创新、模式优化与示范引领,实现了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利用效率提高与农业生产效益增长的多重目标。“十四五”期间,化肥利用率由39% 跃升至 42
近年来,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将化肥减量增效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通过技术创新、模式优化与示范引领,实现了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利用效率提高与农业生产效益增长的多重目标。“十四五”期间,化肥利用率由39% 跃升至 42.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持续稳定在 90% 以上,化肥施用量持续销减,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运城样板”。
一、全市统筹推进,构建科学施肥工作体系
我市坚持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科技支撑、农户参与” 的工作机制,以 “四替代两培育” 为核心路径(即配方肥替代常规肥料、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系统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 “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集成推广。自 2022 年起,依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先后在永济、芮城、闻喜等 6 县(市)布局小麦、夏玉米施肥 “三新” 技术示范项目:2022 年建成小麦示范区 18.04 万亩,亩均节肥 5.2%;2023 年在永济市、稷山县建成夏玉米示范区 7 万亩,亩均节肥 3.7%;2024 年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仅永济市便建成 “三新” 技术示范区 3 万亩,其中 10 个千亩方全面应用 “精准养分调控 + 新型肥料 + 种肥同播” 技术,2 个万亩片推广 “叶面喷施 + 水溶肥料 + 喷肥无人机” 模式,技术覆盖率与应用成效均居全省前列。
二、县域特色实践,形成多点突破的工作格局
在全市统筹推进基础上,各县(市)结合农业产业特点,探索差异化的化肥减量增效路径,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闻喜县聚焦粮食作物绿色生产,在桐城镇、郭家庄镇等粮食主产区建立 “三新” 技术集成示范区,针对小麦推广 “精准施肥 + 叶面肥 + 无人机喷施”“精准施肥 + 缓释肥料 + 种肥同播” 两类核心模式。2023 年小麦返青期,仅无人机叶面肥喷施一项技术便覆盖 2 万亩麦田,有效补充作物微量元素,提升抗冻害能力与肥料利用率,实现项目区化肥用量同比减少 4.1%,亩均增产 5% 以上。临猗县立足果业大县优势,以 “智能水肥一体化” 为核心推动果业转型升级。在 “郇阳果园” 等示范基地,通过配备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与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 “按需供水、精准施肥”,较传统果园节水 50%、节肥 30%,生产效率提升 40%。依托中控室实时监测数据,可自动调配水肥比例,在 2024 年 “倒春寒” 期间,通过微喷防冻技术使果园坐果率较周边传统果园高出 30%。目前,该县已在 1 万余亩果园推广此类技术,带动果农亩均增收 2000 元以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示范引领带动,打造 2025 年科学施肥新标杆
2025 年,我市发布了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把芮城县作为三新集成技术示范县,以更高标准推进科学施肥工作,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9 月 16 日,芮城县东卢乡东吕村完成年度首批肥料集中发放工作,此次发放严格遵循 “统筹组织、精准核对、全程监管” 原则:由县级农业部门统筹协调发放流程,村级工作人员逐一核对农户清册、签字确认,肥料供应企业同步收取补贴差价,县执法部门现场开展肥料质量抽检,全程规范有序,确保优质肥料精准直达农户。
在此基础上,芮城县制定的年度目标:计划打造 10 个千亩方、2 个万亩片,总面积达 3 万亩,同步试点推行氮肥定额管理制度。技术模式上,10 个千亩方重点应用 “氮肥定额 + 缓释肥料 + 种肥同播机” 技术,通过精准控氮、延长肥效、机械作业,实现 “节肥 + 增产” 双重目标;2 个万亩片推广 “叶面喷施 + 水溶肥料 + 喷肥无人机” 技术,依托无人机高效作业与水溶肥料快速吸收特性,降低人工成本与肥料损耗。目前,各项技术配套工作已全面启动,示范田块土壤检测、肥料调配、农机调试等前期准备工作均有序进行中,为后续大面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以芮城县示范经验为引领,进一步扩大 “三新” 技术推广范围,完善化肥减量增效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科学施肥助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供稿
|
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站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