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创新应用的策源地,更多外资企业看中中国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和市场活力,融入到中国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当中,利用中国这片沃土加速企业自身的转型速度。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创新应用的策源地,更多外资企业看中中国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和市场活力,融入到中国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当中,利用中国这片沃土加速企业自身的转型速度。
传拓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集团之一,传拓集团(TRATON GROUP)拥有斯堪尼亚(Scania,瑞典)、曼恩(MAN,德国)、万国(International,美国)和大众卡客车(Volkswagen Truck & Bus,巴西)等品牌,业务范围涵盖卡车、客车和轻型商用车。在旗下品牌进入中国60周年之际,公布了其在中国的生产与研发投资进展。
“100 多年来,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稳定,但在过去十年,整个行业新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电气化以及自动驾驶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挑战和机会。”传拓中国办公室的总代表何墨池说,“自从 2020 年,我们公司在中国收购了皋开以后,整个集团有了显著的发展。”
截至目前,斯堪尼亚共有两个工业生产基地,分别坐落于总部瑞典和重点市场巴西,但受制于产能瓶颈,斯堪尼亚决定扩大生产投资,而中国成为其不二之选。自我国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后,传拓便决定扩大对华投资,率先在商用车领域建设独资工厂,设立研发中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体量相当于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总和。同时,中国的技术爆炸,谈到电气化、数字化、以及自动驾驶等技术,没有任何地方比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我们希望成为这样一个科技发展生态系统当中的一员。”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 de Vries表示,这也是斯堪尼亚决定把第三座生产基地落户中国的原因。
而这座位于如皋的生产设施,也将延续斯堪尼亚一贯的全球统一标准。用Ruthger 的话说,就是其产品无论在巴西、欧洲,还是中国生产,都拥有相同的质量和同样的耐久性,可以互换交付到对方所在区域的客户手中。
不仅如此,如皋工业生产基地还是斯堪尼亚全球最先进、最可持续的工厂,在集成尖端制造技术,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该工厂还将成为一座碳中和示范工厂。
“斯堪尼亚的碳排放量标准非常严苛,也就是每 10 年降低 50%运营的碳排放量,因此我们整个工厂从 2026 年中开始将会是一个完全碳中和的工厂。”Ruthger 说,在此过程中,斯堪尼亚将会采购绿电,使用如皋当地企业提供的生物燃气作为热能支持,深度参与到中国“双碳”进程中。“我们国产化目标,是希望国产化率能够达到85%,也就是说我们在生产中 85%(按价值)的零部件都将会是中国本土的供应商供应。”据悉,该基地首辆试制车已成功下线并展开全国路测,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
2024年,传拓成立集团研发机构,开发服务于所有品牌的传拓模块化系统(TMS),而斯堪尼亚在华新建的工业基地与研发中心,正成为传拓全球布局的关键支撑。何墨池认为,“斯堪尼亚在华的生产研发投入,会通过中国市场的创新提升集团全球竞争力。”
据悉,该研发网络覆盖如皋、上海、北京三地,汇聚数百名中外工程师,技术领域涵盖驾驶室和底盘、动力总成、电气和软件、设计和先进工程、测试和仿真等全链条。
“本土研发让我们能将客户和应用场景置于产品开发中心,深度响应本地市场需求。"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副总裁、斯堪尼亚亚洲研发负责人Sonia Ederstål表示,"通过融合全球经验与中国智慧,我们既强化区域业务根基,更推动中国创新方案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本地有更强的决策权。”
来源:环球时报前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