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谭盾、黄豆豆都在纪念她,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即将上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6:30 2

摘要:本场音乐会是为了纪念杨雪兰女士而精心策划的,由廖昌永担任总策划,谭盾担任指挥,胡雪桦担任导演。音乐会以“天、地、人”为核心概念,集结了编导黄豆豆、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小提琴演奏家朱丹、作曲家龚天鹏,以及来自纽约巴德音乐学院的

5月25日晚,“穿越未来·爱——致永恒之友杨雪兰音乐会”将在上音歌剧院举行。

本场音乐会是为了纪念杨雪兰女士而精心策划的,由廖昌永担任总策划,谭盾担任指挥,胡雪桦担任导演。音乐会以“天、地、人”为核心概念,集结了编导黄豆豆、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男高音歌唱家李毅、小提琴演奏家朱丹、作曲家龚天鹏,以及来自纽约巴德音乐学院的钢琴家弗兰克·科利斯和纽约打击乐团等艺术家及艺术团体,通过精心编排的曲目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展现音乐跨越时空的力量与永恒之美。

杨雪兰是谁?她与音乐有着怎样的渊源?

杨雪兰1935年生于上海。其母是严幼韵,生父杨光泩是著名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继父则是近代中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

杨雪兰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史上第一位华裔副总裁,也是美国首批华裔女性高管,曾推动通用汽车在上海投资设立合资企业。

虽为企业家,她却始终致力于艺术文化交流。因为热爱音乐,她倾力扶持过不少艺术团体与新锐艺术家,曾帮助推动了谭盾、廖昌永、郎朗、黄豆豆、和慧、黄英、沈洋等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2015年她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杨雪兰、周小燕与廖昌永
致力于文化传播交流,业界如何回忆她?

音乐会上,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将演唱两首艺术歌曲,以追忆杨雪兰女士非凡的一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以细腻的情感,勾勒出对爱与思念的永恒追求;由陆在易作曲并引用北宋诗人苏轼诗作的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钢琴艺术指导由钢琴家孙颖迪担任。

安可曲则是作曲家谭盾改编自巴赫“C大调前奏曲”的作品《生日快乐》,乐曲将六首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同乐队相联结,在致敬永恒之友杨雪兰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爱、自然与未来的音乐盛典。谭盾回忆,自己每次有重要的创作总会想起问问杨雪兰,“无论是香港回归、奥运会、世博会,她跟我聊过最多的还是作曲。”

“我总觉得,杨雪兰女士好像还在我们身边。”2020年谭盾《慈悲颂》演出时,杨雪兰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场观演,但特意给他打了电话问候。“她问过我,哪一天她要是走了,我们还会不会聚在一起,继续致力于艺术文化交流?她就是这样一个永远着眼于未来的人,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继承她的事业,继续为文化交流贡献创作热情。”

1997年香港回归盛典音乐会,作曲家谭盾、杨雪兰、大提琴家马友友

音乐会上的不少作品都展现了爱与关怀,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上篇“大地的奉献”和谭盾迷你歌剧《九色鹿》分别从原始仪式和东方神话的角度,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和平的向往。

“大地的奉献”由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携手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舞者们,展现“生老病死”的周而复始,最终以生命的高潮震撼人心。《九色鹿》则由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一人分饰多角,与钢琴家弗兰克·科利斯和纽约打击乐团共同将谭盾笔下的自然世界、人类、动物、植物等元素演绎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上海歌舞团一直期待有机会和世界级的艺术团体合作交流。当年杨雪兰女士就是在最初阶段促成我们走出国门,与世界一流的舞蹈团同台献艺的人。她也帮助我们获得了像谭盾这样的世界级艺术家不少音乐作品版权的使用,为我们的舞蹈创作提供了很大助力。”黄豆豆回忆道。

此外,杨雪兰还促成了“舞向未来”项目,致力于挖掘和扶持舞蹈学子。几个月前,黄豆豆在上海歌舞团练功房里发现了几位当年参加“舞向未来”的孩子,如今他们即将成为职业舞者,这也令黄豆豆感慨不已>

上海大剧院首任艺术总监钱世锦还记得,早在上海大剧院落成前后,杨雪兰就表达过提供资金赞助的意愿。

尤其后来在2003年非典时期,许多已经签订的演出合同被迫取消,上海大剧院因此遭遇困境。杨雪兰当时向他提议举办上海国际艺术周,并促成钢琴家郎朗等活跃在世界舞台的知名中国艺术家来沪演出。

“对我们来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雪中送炭的帮忙,这是我永生难忘的。”

音乐中流动的不仅是音符,更是文明对话的密码;舞台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艺术家,更是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梁。真正的纪念不在缅怀过去,而在以创造延续永恒。这或许正是“穿越未来·爱”最深刻的演绎——通过艺术,让爱获得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