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采茶女挤铁皮房吃清水面!日薪200元背后 撕开最扎心贫富差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05:13 1

摘要:“每天采茶12小时,子宫都掉出体外!”这可不是夸张,而是浙江建德一位采茶女工的真实经历。最近,又有一段视频看得人心如刀割,在网上热搜刷屏:50多个中老年采茶女挤在铁皮房里,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馒头就着白水煮面,可她们对着镜头,却笑得很开心。网友们心疼得不行,纷

“每天采茶12小时,子宫都掉出体外!”这可不是夸张,而是浙江建德一位采茶女工的真实经历。最近,又有一段视频看得人心如刀割,在网上热搜刷屏:50多个中老年采茶女挤在铁皮房里,睡的是大通铺,吃的是馒头就着白水煮面,可她们对着镜头,却笑得很开心。网友们心疼得不行,纷纷说:“她们在笑,我却想哭!” 在浙江龙井茶的主要产区,每年清明前后,就有几千名采茶女工从安徽、江西等地赶来。天还没亮,凌晨4点她们就得摸黑上山采茶。一天下来,手指被茶叶染得又黑又裂,腰得弯几千次,可一天也就挣200元。 - 吃:中午就吃冷馒头就咸菜,晚上是清汤寡水的素面,想加颗青菜都难,那简直就是奢侈品。 - 住:几十个人挤在铁皮房的大通铺上,衣服就挂在头顶,床板硬得很,得垫三层被褥才勉强能睡。 - 娱:晚上大伙聚在一起唱歌,算是唯一的消遣了。有人扮丑逗大家开心,笑声在铁皮房的寒风里传出去老远。 有位采茶大姐无奈地说:“能按时发工资,我们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挑三拣四呀?” 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吵翻了天: - 同情派:“上海有的宠物狗吃25元一斤的麻辣烫,可这些采茶女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加!” - 冷漠派:“嫌苦别干啊!又没人拿枪逼着她们!” - 反思派:网友@工地老张的留言被顶到了热评:“我搬砖20年供孩子上大学,现在他们嫌25元的外卖太便宜——可这钱够采茶女吃5天白面了!” 专家觉得,这种现象说到底,就是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农村的中老年女性没啥职业技能,只能靠这种季节性的活儿挣钱。而城市的资本呢,把“人口红利”变成了“廉价劳动力红利”。 年龄与性别的双重困境 这些采茶女工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了,文化程度不高,在城市里也就只能做做保洁、保姆这类低薪工作。男农民工还能去工地干建筑,挣点高收入,可农村中老年女性就只能在最底层的劳动链里讨生活。 茶商收购鲜叶,每斤都要压价3毛钱。采茶女得采够200斤,才能给孩子打生活费。杭州有个茶楼老板,囤了600个鸡蛋、60斤肉招待采茶工,就被夸成“良心雇主”,为啥呢?就因为其他同行连荤腥都不提供。 长期弯腰采茶,好多女工落下了子宫脱垂、关节炎这些毛病,看病的钱可比她们那点微薄的积蓄多多了。59岁的闫大姐采了19年茶,儿女都劝她别干了,可她说:“不来采茶,我在老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政策破局 浙江开始试点“暖心茶亭”,给采茶女免费供水,这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得有工伤保险、最低工资保障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河南都已经把彩礼上限定在10万了,说不定天价茶叶收购价也该有个“限价令”。 社会觉醒 网友们发起了#拒绝苦难滤镜#行动,呼吁媒体别再消费底层人的悲惨故事。杭州有些年轻茶农开始直播采茶全过程,把茶叶多赚的钱分给采茶工。 个体突围 55岁的萍姐学会拍短视频,记录自己的采茶生活,靠网友打赏,每个月能多挣一千元。还有茶艺培训学校向采茶女敞开大门,帮她们转型做茶叶品鉴师,日薪能翻一倍。 一边是上海富豪的狗吃着三文鱼爱心便当,另一边杭州餐厅里一桌菜的钱,抵得上采茶女30年的血汗钱。我们真得好好想想:社会进步,难道就是让底层人在镜头前“苦中作乐”吗?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我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对苦难的麻木。”下次再看到采茶女的笑容,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这笑,是对生活的热爱,还是对命运无奈的反讽呢?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