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再次升级,145%的关税威胁像一把利剑悬挂在中方头上。
美国似乎已经做好了豪赌的准备,放出话来:“我们不会坐等中方让步。”这一声明意味着什么?中国是否会拿出“抛售美债”这一杀手锏来反击?
双方的博弈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这场看似只关乎经济的冲突,背后隐藏的却是更深远的战略博弈。美国的强硬态度,究竟会让中国如何应对呢?
美国关税政策急转直下
2025年4月9日,一则消息震惊全球市场——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25%的关税。
这一决定来得突然,许多经济分析师甚至来不及消化这一信息,美国股市却率先做出了反应。
道琼斯、纳斯达克等主要指数当天出现罕见暴涨,投资者似乎将这一消息解读为某种积极信号。
然而,短短24小时后,美国白宫再次调整关税政策,将税率从125%提高到145%。
官方解释称,这145%的税率包含了此前因芬太尼问题已经加征的20%关税。
这一政策的急剧变化令市场措手不及,导致次日(4月10日)美国股市风向突变,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双双下跌。
这种快速调整税率的做法在美国贸易政策史上极为罕见。
通常情况下,关税调整需要经过详细的经济影响评估、行业协商和公示期。
如此仓促的变动背后,反映了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分歧。
有经济学家指出,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制定方式,不仅损害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也为本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股市波动背后的利益交锋
4月9日,当关税暂停的消息传出,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上涨。
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天交易量比平常高出近30%,尤其是与中国贸易密切相关的科技和制造业股票涨幅明显。
有趣的是,据多家金融媒体报道,特朗普家族及其幕僚团队被指在股市上涨期间进行了大量交易,并从中获取了可观利润。
虽然这些交易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时机的巧合引发了市场对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的质疑。
而当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145%的新关税后,股市应声下跌。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股价跌幅更为明显。
例如,某些科技巨头当天股价下跌超过5%,远超大盘平均水平。
市场分析师认为,这种剧烈波动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贸易前景的担忧,更暴露了美国经济对全球供应链依赖的脆弱性。
金融专家指出,关税政策与股市波动之间的这种密切关联,表明了当前美国经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深刻影响。
同时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在平衡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经济利益之间的艰难选择。
美债困局
在关税的争端下,美国债券市场也显示出不寻常的动向。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持有超过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作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
与此同时,作为最大债主的日本已开始加速抛售美债,这一动向令华盛顿决策者倍感压力。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美国面临约6万亿美元短期国债即将到期的严峻局面。
在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美国债市已出现多项警示信号,最明显的是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接近近年来的高点。
美国官方虽然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大规模抛售美债",认为这样做会损害中国自身利益。
但内部经济顾问却对此表达了担忧。
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中国选择减持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美债,就可能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导致美元价值波动和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
对美国而言,国债问题与贸易政策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经济安全困境。
一方面,美国需要外国投资者持续购买美债以维持政府运转;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关税等手段在贸易领域对主要债权国施压。
这种矛盾的政策组合增加了美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也为未来中美经济关系埋下了不确定性。
美国立场与战略误判
在这轮关税调整中,美国官方立场鲜明而强硬。
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不会坐等中方让步",特朗普本人则公开表示"在等待中国方面的电话",显示出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作出妥协的意图。
然而,多位国际贸易专家指出,美国的这种高关税政策实际效果可能十分有限。
历史数据显示,此前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并未能有效改变贸易结构或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相反,这些政策增加了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5%的美国企业反对大幅提高对华关税,认为这将损害自身利益。
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也表明,贸易战三年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未见减少,反而有所扩大,这与关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种战略误判反映了美国决策层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供应链复杂性的低估。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单纯依靠关税手段难以实现重塑全球供应链的目标,反而可能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最终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表面上是贸易政策的调整,实质上却是大国经济博弈的缩影。
美国在24小时内两次修改关税比例的反常举动,不仅反映了其对华政策的矛盾与焦虑,更暴露了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当高墙筑起之时,受伤的往往不只是贸易伙伴,更有筑墙者自身。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需要的是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封锁。
信息来源:
1. 美国财政部公告(2025年4月9日、4月10日)关于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调整的官方声明
2. 彭博社(Bloomberg)市场分析报告:《美中贸易关税变动对全球供应链影响》(2025年4月11日)
3.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特别报道:《145%关税背后: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分析》(2025年4月10日)
4.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发布的贸易数据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
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关于国债市场的季度评估报告(2025年3月)
6. 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贸易政策评估》年度报告(2024年度)
7. 中国商务部对美贸易政策回应声明(2025年4月10日)
8.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美中经济关系评估》专题报告(2025年3月)
来源:蜀山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