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盈利,持续的盈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7:37 1

摘要:企业不赚钱,就是在耍流氓。给员工画再大的饼,给投资人讲再好的故事,给社会描再美的蓝图,没有实实在在的利润支撑,都是空中楼阁。辛苦折腾,最终亏得底儿掉,甚至关门大吉的案例,每年少吗?

做企业开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企业不赚钱,就是在耍流氓。给员工画再大的饼,给投资人讲再好的故事,给社会描再美的蓝图,没有实实在在的利润支撑,都是空中楼阁。辛苦折腾,最终亏得底儿掉,甚至关门大吉的案例,每年少吗?

明明人人都知道要赚钱,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就是不赚钱,甚至亏得一塌糊涂?

问题在哪?多数老板搞不清“赚钱”的真实面目。

常见的几个误区,看看你踩了几个坑:

1. 只看流水,不看利润: “我们今年流水破亿了!” 听起来风光,但成本费用一扣,净利可能薄得像张纸,甚至倒贴钱。这就是典型的“虚假繁荣”。规模是做大了,钱呢?没赚到!

2. 盲目追规模,忽视效率: “我们要快速扩张,抢占市场!” 门店猛开,人手猛招,库存猛堆。结果呢?管理跟不上,内部扯皮内耗严重,资金链绷得紧紧的。一旦周转不开,轰然倒塌。盘子越大,亏得越狠,死得越快。

3. 迷信“绝活”,忽略变现: “我们有顶尖技术/独家秘方!” 这当然是优势,但能直接换成真金白银吗?研发投入像无底洞,市场教育慢如蜗牛,成本居高不下,商业模式跑不通,再牛的“绝活”也可能饿死。

4. 算不清“赚多少”才算好: “我们今年盈利了。” 赚1万也是赚,赚1000万也是赚,和同行比呢?跟自己设定的目标比呢?跟投入的资金比呢?赚多少算合格?赚多少算优秀?心里没本明白账。

诊断:赚钱的底层逻辑

说到底,赚钱的本质,就是看你如何运营你的本钱(资产)。无论你有厂房、设备、现金、技术还是团队,这些统统都是你的“家底”(资产)。赚钱能力就看两方面:

1. “家底”的厚实度(资产效益): 你投入的100块钱,一年下来能给你挣回多少纯利?这叫单位产出效益,看的是盈利能力(比如净利润率)。

•理想:卖高附加值的东西,或者成本控制极好,一块钱本钱能挣回更多利润。

•现实痛点: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打价格战,利润薄如刀片。或者成本窟窿太大(采购被坑、生产浪费、营销费效比低),利润全被吃光了。

2. “家底”的翻身率(资产效率): 你这100块钱本钱,一年之内能快速地滚几圈?这叫周转速度,看的是运营效率(比如总资产周转率)。

•理想:库存卖得快(高库存周转),钱收得快(短应收账款周期),设备厂房利用率高。钱生钱的速度刷刷的。

•现实痛点:仓库里堆满滞销货(死库存),客户欠款收不回来(坏账风险),生产线设备总闲着(资产闲置),内部流程像迷宫(部门扯皮、效率低下)。钱被“冻”住了,一动不动,产生不了效益。

所以,赚钱能力的密码就是:赚钱能力 = (单位本钱赚多少) x (本钱一年滚几圈)

方法:赚钱的策略

知道病根,方法就清晰了。老板们,注意力集中,对准这两个核心展开:

一:提升“单位本钱赚钱力”(提效益/盈利能力)

•死磕价值,别只会打价格战!产品/服务凭啥比别人贵?凭啥让客户心甘情愿多掏钱?是技术壁垒?是极致体验?是品牌信任?找到你的独特价值点,做出溢价空间。别再沉迷于低价血拼了,那是最伤元气的玩法。

•精细化成本管理,刀刀见血: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粗暴地砍工资降福利(那会伤了根基)。要深入到:供应链采购是不是有议价空间?生产环节的损耗能不能再降?营销花的每一分钱,带来了多少真金白银的订单?后台管理费用哪些能砍掉?把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刀刃上,挤出利润。

•专注!聚焦!别瞎折腾:资源有限,经不起四面开花。不是所有看起来能赚钱的生意你都能做。把你的兵力、资源,集中在你最擅长、最能赚钱的核心业务上,把它做深做透。盲目多元化,九死一生。

二:加速“本钱翻身效率”(提效率/周转速度)

•向库存开炮:库存就是被冻结的现金!建立精准的需求预测,按需生产(或小批量快反),供应链要够“柔”。快时尚Zara为啥牛?库存周转快到飞起!你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下来了吗?

•狠抓回款,现金流是命脉:客户信用审核严一点,账期定得死一点(能现款最好!)。建立清晰的应收账款催收流程和责任制,定期盯死回款进度。账期长、坏账多,等于白白给客户输血。

•砍流程、去内耗:你们公司内部签个单要跑多少部门、盖多少章?沟通成本有多高?梳理核心业务流程(接单、生产、交付、回款),砍掉不必要环节,该授权就授权,该用数字化工具就用工具(审批流、协作平台),让信息和决策高速流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盘活闲置资产:空着的办公室?利用率低的设备?长期没用的专利?想办法租出去、卖出去、或者激活它创造新价值!别让资产在账上躺着吃灰。

“效益” or “效率”?

•创业初期、有独家绝活(技术/模式)?全力追求“高效益”(厚利润),靠溢价活得好。

•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死磕“高效率”(快周转),靠规模摊薄成本,用速度取胜。

•最好是效益效率两手抓(高利润 + 快周转),那才是印钞机中的战斗机!

•警惕——高杠杆! 借钱(高权益乘数)是柄双刃剑。行情好时能放大收益,行情差时能要你的命!市场一波动,现金流一断,高负债就是催命符。多少巨头死在过度融资上?稳健经营,自有现金流为王道。

•赚钱是个系统工程!销售强、技术牛,可能带来点状突破。但要持续盈利,必须整个链条协同发力(产品、市场、销售、供应链、管理),紧紧围绕“提升单位产出”和“加速资产周转”这两个核心目标转。单点突出救不了全局。

•算清账!用数据说话!别再凭感觉了!搞明白你的关键财务指标:毛利率、净利润率、库存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定期看、分析透。数据是你经营决策的灯塔。

•人才与体系并举:“经营高手”(如稻盛和夫)确实能点石成金,但可遇难求。与其赌运气,不如搭建一套科学透明的经营体系和决策机制(比如基于财务数据的经营分析会),让优秀人才在好体系下如鱼得水,也能降低对“超人”的依赖。牧原的成功,就是经营聚焦核心+管理严格高效的典范。

写在最后:

干企业,赚钱是底线,更是尊严。抛开所有华丽的包装,回归最朴素的真理:你的资产,每单位投入产出够高吗?一年下来能滚得快吗?

别再被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忽悠了。沉下心来,一手抓价值创造(提效益),一手抓运营效率(提周转),管好现金流,算清关键账。把“钱”赚到口袋里,才是硬道理,才是企业长久生存、持续发展的底气!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