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高德新布局:凭“扫街榜”抢占本地消费市场,这招能成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7:25 1

摘要:这不是随便的榜单,它可通过高德的导航数据,直接根据用户的出行记录,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商家热度排名,简单来说就是直接看你每天去哪儿,喜欢去哪儿,来个“脚投票”,这是真实的“用脚投票”榜单,想不信也难。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功夫鱼

阿里这次不走寻常路,搞了个大动作,9月10日,阿里26周年庆的当儿,高德地图上线了一款“重磅炸弹”,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生成的“高德扫街榜”。

这不是随便的榜单,它可通过高德的导航数据,直接根据用户的出行记录,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商家热度排名,简单来说就是直接看你每天去哪儿,喜欢去哪儿,来个“脚投票”,这是真实的“用脚投票”榜单,想不信也难。

这不阿里还不满足,一波操作直接启动了“烟火好店支持计划”,补贴10亿!直接用10亿补贴用来吸引更多顾客到店里消费,可能一下就带来1000万客流,能把餐饮和其他服务业带飞,阿里这波操作简直是 “乘胜追击”,在即时零售搞得有声有色后,顺势又瞄准了本地生活的另一个方向——“到店”消费,大家快来打卡呀!

可有个问题来了,阿里不是应该把“到店”业务并入淘宝?为什么它偏偏让高德自己“单打独斗”?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淘宝“头条”不上,给高德点机会就能转身成为本地生活的王者。

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阿里居然没有把“到店”业务拱手交给淘宝,而是给了高德地图一个“独立发展的机会”,这就像是你玩游戏的时候,明明应该让主角出场,却突然给了个配角,没想到配角居然也能扛起大旗,直接带你升级。

有朋友可能会问,阿里这一波操作是不是傻了,其实高德地图的流量可大了,月活用户超过8亿,随便点开导航就能积累那么多数据。

用导航走个路吃个饭,顺便给个评价,这不是轻松到店的节奏吗,因为用户在高德地图上,已经习惯了找地方,接下来用导航来直接到店,简直是“到店”无缝衔接,目的地直接就是店里!简直是本地生活界的“自来水”,流量来得快,顾客来得稳。

再说了高德地图还有个自带光环的优势,就是“到店”流量非常直接,导航往哪儿走,去哪儿消费,这直接让“到店”业务与本地生活中的其他平台一比就不太一样,大家的需求也在这里。

但说到底阿里为什么选高德,这是因为高德不仅仅是导航,它逐渐变成了一个“生活服务平台”,过去几年的发展里,高德已经悄悄把本地生活的流量都整合了,三分之一的位置已经被美食团购、酒店等占领,给了足够大的空间,而且它和饿了么、口碑这些业务形成了天然的协同效应,这也是为何阿里不会将“到店”业务交给“淘宝电商”直接接手的原因。

阿里毕竟给了高德一个“生活服务”的大任务,这也给高德带来了些压力,高德地图此前虽然赚了不少广告费,但一直亏损,直到2025财年第三季度才第一次实现盈利。

盈利虽好,但还得小心被“烧钱”这条路带走呀,毕竟要想在到店领域分一杯羹,如何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是高德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既然在外卖领域烧了那么多钱,想来阿里也不是想“再来一次”烧钱的操作,所以高德一定要找到更巧妙的方式,才能让到店业务的“扫街榜”成为“业绩引擎”,而不仅仅是个流量的工具。

即便如此高德扫街榜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依然面临一些棘手的挑战,因为大众点评经过多年积累,用户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点评习惯,打破这种固定思维,光凭“数据说话”显然不容易。

尤其是小红书、抖音这些内容平台已经开始凭借“草单、直播”带动了大量的到店需求,它们逐步在抢占这个市场,而且用数据定义所有线下消费行为,也并不是一件完全靠谱的事,比如常去的餐厅,你可能并不需要导航,用户在乎的也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评价,更多的是餐厅的“情感温度”和服务态度。

而且“高德扫街榜”没有完全涵盖的小店,评价数量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没上榜的小店也许会担心,阿里会不会为了补齐内容,催生一些“刷评价”的行为,这可是个大坑,若处理不好,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成为“伪命题”。

再加上地图导航本身的到店转化率有限,能覆盖的范围大多只有附近2-3公里的商家,这对于很多商家来说,流量如何分配,怎么平衡也是一大考验。

最后一个问题高德是否能够兑现“永不商业化”的承诺吗,这意味着能不能找到既能保障用户体验,又能从中盈利的方式?想要打破传统的市场格局,挑战的绝不仅仅是数据与流量,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户信任。

高德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能否通过人工智能和精准推送,帮用户“扫”出属于他们的消费地图,悄无声息地带领消费者进入新的“到店”时代。

阿里的“扫街”行动,能否真正颠覆本地生活市场,还得看这张“生态地图”如何绘制。站在2025年的风口,谁也不敢小看高德和阿里的“新玩法”。

来源:昕昕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