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二、一,上链接!”9月12日,在盘州市竹海镇石门坎村的居委会院坝里,一场由6名村支书组成的直播正在进行。抖音平台上,竹笋、竹荪、土鸡、洋芋等本地特产一一亮相,短短两个小时,订单不断跳涨。
“三、二、一,上链接!”9月12日,在盘州市竹海镇石门坎村的居委会院坝里,一场由6名村支书组成的直播正在进行。抖音平台上,竹笋、竹荪、土鸡、洋芋等本地特产一一亮相,短短两个小时,订单不断跳涨。
“第一次直播的时候,我紧张得脸都红了!”石门坎村村支书甘云花笑着说。今年5月13日,她和竹海镇南星、上鱼塘、小坝田等另外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一边挖笋一边卖货,首播就成交了几十单,收入1000多元。
直播带货(黄瑶 摄)
从此,这群“支书主播”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变身网络“货郎”,以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为主,不定期到各村“上链接”,把直播间变成了助农增收服务群众的“新阵地”。
竹海镇拥有得天独厚的万亩竹海生态环境优势,竹笋、竹荪、竹根水、竹根酒、竹工艺品等“五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曾经山货出山所存的“阻碍”,“支书村播”如今只需一部手机、一方院坝,便能让深藏于竹海深处的特色农产品跃上“云端”。
“我家做竹笋干,以前老是愁卖不掉,放坏了也只能心疼。”石门坎村村民纪祝邦感慨,“现在只需提前跟村支书或网格员说一声,把山货送到村委会,剩下的交给‘村播’,销路不愁了!”
一到直播的日子,村民就会带着自家的土特产前来(黄瑶 摄)
自5月首播以来,竹海镇“村播”团队已开展带货直播24场,观众从最初的90人涨到几百人,产品最远卖到了浙江、上海。更可贵的是,“村播”不仅卖货增收,还收获了村民的信任。甘云花说:“村民从怀疑到囤货等开播,我们再开展其他工作,他们也特别支持。这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我们将持续对签约村的‘培’跑服务进行升级,完善流程,把农产品形成产品矩阵以后,通过书记助农直播,卖向全国各地,走向千家万户。”盘州市聚乡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自今年4月运营“村播”以来,累计销售四千多单,销售额突破22.8万余元,带动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每个村村民平均增收3万多元。
排队等待收购刺梨的车队(黄瑶 摄)
“现在年纪大了,不方便出门,也拿不到市场上去卖,没事在家刷刷抖音,通过手机就能直接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和各项政策,家里的竹荪也能卖掉,这种方式非常好!”提起村干部直播,竹海镇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实习生 李文菊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