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预计新增1560万例胃癌患者,三分之二集中在亚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16:20 1

摘要:2025年7月7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IARC/WHO)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一项题为《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

编者按:2025年7月7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IARC/WHO)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一项题为《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ric cancers across 185 countries》的研究。该研究对185个国家中2008~2017年出生人群的胃癌疾病负担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在该出生队列的人群中,将发生1560万例胃癌,其中76%的病例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从地域分布来看,三分之二的病例集中于亚洲,其次是美洲和非洲。本文特整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图1. 研究截图

全球胃癌防控现状与挑战

胃癌目前仍是全球第五大癌症死因,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部分东亚高收入国家已建立早期筛查体系,但与其他感染相关癌症相比,全球防治投入仍然不足。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胃癌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50岁以下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普遍上升。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主要病因,尤其是非贲门部胃癌。临床研究表明,采用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此类胃癌的发生。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综述均证实,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治疗确实能降低胃癌发病率。

2013年,IARC/WHO联合专家组建议,各国应结合当地胃癌疾病负担、卫生资源配置和成本效益分析,制定适合国情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方案。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在高风险地区,这类防控措施的推广实施仍显不足。值得欣慰的是,欧洲部分国家已率先行动,将幽门螺杆菌筛查纳入“欧洲抗癌计划”。

从长远来看,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是更为理想的防控策略,既能避免抗生素耐药问题,又能提高预防效果。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疫苗的研发进展缓慢,仍需加大投入力度。

出生队列研究:

胃癌负担预测与区域差异

为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地方利益相关方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胃癌预防策略,IARC/WHO研究人员量化评估了2008~2017年出生人群的未来胃癌疾病负担。研究特别关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可预防胃癌病例数,并充分考虑了不同解剖部位胃癌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按照世界区域和人类发展指数(HDI)进行了分层分析,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的详细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亚洲将承担最主要的疾病负担,预计发病数超过1060万例,占全球总量的68%,主要集中在东亚和南亚,其中800万例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占全球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67%)。美洲和非洲分别以200万例和170万例紧随其后,其中幽门螺杆菌相关病例分别为150万例和140万例。欧洲和大洋洲的预计发病数分别为120万例和7万例。

图2. 不同国家胃癌病例估计值

此外,研究指出,人口结构变化对胃癌负担也有一定影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当前胃癌负担较轻的地区,未来出生人群的胃癌发病数可能激增至当前水平的6倍;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增幅预计在2~6倍之间。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累积效应。相比之下,韩国、日本等高HDI国家及部分欧洲发达地区则呈现相反趋势,其胃癌负担相较2022年基准值预计有所下降。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筛查与治疗方案虽然已被证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成本可控等优势,能够显著减轻胃癌疾病负担,但这仅是防控工作的第一步。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疫苗接种策略的战略价值,正如HPV疫苗之于宫颈癌、乙肝疫苗之于肝癌的预防效果,幽门螺杆菌疫苗的成功研发将彻底改变胃癌防控格局,特别是在疾病负担沉重但医疗资源有限的中低收入国家。”

目前全球疫苗研发进展显示,仅有一种幽门螺杆菌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NCT02302170),这一现状与迫切的公共卫生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应当借鉴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运作模式,重点加强针对儿童群体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临床试验,同时深入探索疫苗免疫保护机制的科学原理。通过有效整合现有的疫苗融资和物流体系,有望突破当前防控瓶颈,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持续防控模式。

小编有话说

这项由IARC/WHO主导的全球胃癌负担预测为世界敲响了胃癌防控的警钟。研究不仅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数据,更能引发各国对公共卫生策略的深入思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占病例总数的76%,这一数字既令人警醒,也蕴藏着巨大的防控机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纳入基础医疗体系,或许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于亚洲等高发地区,建立基于人群的筛查项目显得尤为迫切。

对普通公众而言,这项研究传递了几个重要信息:首先,胃癌并非完全不可避免,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其次,幽门螺杆菌筛查应被视为常规体检项目,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消化道症状的人群;最后,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减少高盐、腌制食品摄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疫苗研发进展缓慢,但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其在胃癌预防中的战略价值。加大对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投入,可能是打破当前防控瓶颈的关键所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等待疫苗问世的同时,积极参与现有筛查项目,仍是当前最可靠的预防手段。

参考文献:Park, J.Y., Georges, D., Alberts, C.J. et al. Global lifetime estimates of expected and preventable gastric cancers across 185 countries.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93-6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