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打造“一轴两线三带四核”法治文化综合集群 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20:39 2

摘要: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南陵县秉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精心规划并大力实施 “一轴两线三带四核”法治文化综合集群建设项目,致力于在全县营造浓厚且多元的法治氛围,为法治南陵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征程中,南陵县秉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精心规划并大力实施 “一轴两线三带四核”法治文化综合集群建设项目,致力于在全县营造浓厚且多元的法治氛围,为法治南陵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乡村墙面成为“讲法”载体,通过绘制生动有趣的法治墙画、简洁明了的法治标语,让村民在日常出行中能轻松接触到法律知识;

二是展牌承担起“释法”重任,详细解读各类法律法规条文,结合实际案例,使抽象的法律变得具体可感;

三是文字“普法”无处不在,无论是宣传栏里的法治资讯,还是文化广场上的法治名言,都传播着法治理念。这些阵地贴近群众生活,成为群众可亲、可感、可学的法治新平台,有效提升乡村法治建设水平。南陵县将乡村基层法治阵地建设作为核心主轴,实现 172 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着力搭建群众身边“小、精、近”的学法平台。

以城市公共空间为线

拓展法治文化传播路径

一是利用城市口袋公园,打造街头法治微阵地。南陵县抓住城区“微改造”“微提升”契机,将城市口袋公园打造成法治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依据群众学法需求和部门普法实践,将丰富的法治资源引入口袋公园。在全市率先建成民法典法治步道、反电诈主题公园、交通安全学法长廊、法治童谣主题街区等一系列街头法治微阵地,实现法治教育与情境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是赋能城市书房,开辟法治文化充电站。城市书房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在南陵县赋予了法治文化传播的全新使命,将其纳入“普法责任田”。结合受众特点,探索开设“书房话普法”法治文化充电站。全县已建成运行的6个城市书房均开设法治阅读专区,2024年13家县直单位走进书房,开展零距离普法讲法,已成为青少年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场所。

以特色景观带为纽带

串联城乡法治文化脉络

一是传承历史,弘扬法治,建设奎湖历史法治文化体验带。奎湖练兵地、黄盖墓等历史遗迹闻名遐迩,三国文化深深融入南陵人的血脉之中。周郎法治文化艺术馆作为奎湖历史法治文化体验带的核心亮点,是南陵县打造文化品牌、彰显法治底色的重要载体。该馆再现春谷长周瑜等南陵古代县官的法治典故,感受历史上的法治实践,领略古代法治智慧,同时馆内还展示了南陵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为群众提供了展示自创法治作品的平台,充分体现了南陵群众对法治文化的积极参与和独特理解。

二是文旅融合,普法惠民,建设景区法治文旅体验带。南陵县将普法工作与旅游景区建设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普法+旅游”模式。紧扣乡村振兴、禁捕禁渔、扫黑除恶、国家安全等社会关注的法律热点,因地制宜地融入法治元素和地域特色内容。在板石岭景区,精心设置的法治文化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弋江镇紫云英景观核心区,法治宣传牌沿着花海小径分布,解读禁捕禁渔等相关法律规定。如今,家发镇板石岭景区法治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弋江镇紫云英法治文化旅游体验线已颇具规模,真正实现了文旅与普法的双赢。

三是规划先行,打造支线,建设漳河水系法治文化带。结合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的总体规划,南陵县正在规划建设漳河水系法治文化带。该文化带以漳河干流穿越南陵县主城区段为基础,依托现有生态公园及滨河绿道,串联沿线法治文化节点,致力于形成“一带连城、水绿交融”的法治文化核心轴线,成为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的重要支线,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以专业普法场馆为核

精准辐射不同群体

一是周郎法治文化艺术馆依托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以周瑜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古代法治文化内涵,展现南陵法治建设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脉络;

二是农民普法馆聚焦农民群体,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普及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是企业普法馆通过展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案例,分析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税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防范措施;

四是青少年普法馆以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为目标,通过案件释法明理、展例示警、法条塑形、谨言培志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理解和吸纳法律知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借助“一轴两线三带四核”的科学规划与匠心布局,南陵县成功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法治文化综合集群,法治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拓展,渗透力持续深入,不仅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更在县域内营造出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来源:芜湖普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