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经14个小时的飞行回到国内,这是张雅惠3月里的第二次跨国之旅。巡回赛球员们的生活常常如此,追随赛事,候鸟般迁徙辗转。
历经14个小时的飞行回到国内,这是张雅惠3月里的第二次跨国之旅。巡回赛球员们的生活常常如此,追随赛事,候鸟般迁徙辗转。
两周前的福特锦标赛,张雅惠在移动日交出惊人的65杆佳绩,排名冲入前五,并最终取得T11的优异成绩,成为赛事中表现最优的中国球员。这位女子美巡赛的“新生”迸发出一往无前的力量,即使在这片残酷的赛场上,“一杆差距就能压倒千军万马”。
这是张雅惠走进高尔夫球世界的第14年,在女子中巡、爱普生巡回赛上均获得过胜利的她,如愿站上了世界最顶尖巡回赛的舞台。
01
Turn back time
回首
张雅惠能记起2009年的某天,五岁的自己从父亲手中第一次接过球杆,挥向风景如画的球场,这个偶然的尝试成为改变人生的起点。“当时只觉得球场像个大公园,把球打出去特别有成就感。”
孩提时期的纪钰爱、曾莉棋、张雅惠一起下场(球员家长供图)
学球半年后第一次参加比赛,她甚至还没有完整的一套装备,靠着5支球杆依旧拿到了第三名。那颗小白球开始在她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
初中时她在练球上初有成效,张雅惠对自己说:“我是真的很想练球,真的很喜欢打高尔夫球。”过往的点滴瞬间,在此刻成为推动“命运齿轮”的燃料。
赛场上的张雅惠(球员家长供图)
决心投身高尔夫运动,也意味着训练、参赛的计划源源不断到来。儿时的张雅惠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除了考试,她很少出现在学校。是同学们口中“打高尔夫球很厉害”的同级生,“但大家可能连我叫啥,长什么样子都不太清楚。”她的语气有些无奈,“都是自己学,或者是借读,然后参加考试。”
张雅惠成为练习场的常客,年少的她看着窦泽成哥哥、吴牧雨姐姐打球,也结交了诸如徐李润泽、向鸿、邵茗皓这样年龄相仿的朋友。绿茵场上挥杆的日子过得飞快,高尔夫球承载起梦想、友谊、热爱与荣耀。
02
Experience
历练
从青少年时期一路成长,张雅惠取得了包括2020中国业余公开赛系列赛第四站、2021中国业余公开赛系列赛·重庆站冠军在内的众多佳绩。2021年,也成为她首次亮相女子中巡赛的年份。
张雅惠在全国业余高尔夫球巡回赛(球员家长供图)
巡回赛陪伴张雅惠度过了一段前行的时光,见证成长带来的喜悦,和蜕变伴生的苦痛。
那年的南山挑战赛,她清晰地体会到职业赛场的残酷:“果岭速度很快,我的球停不住,整个人都是懵的。”她那时惯用的挥杆动作导致小球倒旋不足,很难停在理想的位置。从赛场下来后,张雅惠迅速整合了当前的问题,重新投入训练。
6个月后,她在中国信托珠海女子挑战赛加洞赛击败张玥,以15岁之龄成为女子中巡最年轻冠军。当小白球从8码之外丝滑地滚向目标,落入洞杯发出叮当脆响,张雅惠又一次听见那让自己着迷不已的声音。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时刻”,迎来人生首个职业冠军。
张雅惠在2021中国信托珠海女子挑战赛夺冠
然而,胜利并未带来持续的巅峰。2022年,她频繁跻身前三,却屡屡与冠军擦肩。“那两年也算瓶颈期,感觉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总是差一点,又拿不到冠军。”她反思,实力能排进前三,但与夺冠之间却总像是有一道天堑,究其原因,是倒旋不足导致控球不稳,距离短板限制了竞争力。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是无法在女子中巡和更高的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她意识到自己迫切地需要改变与提升。但恰逢此时,关于未来的重重困难与选择同样找上了她。
03
Choice & Changes
抉择与蜕变
2022年,张雅惠在参加国家集训队时首次遇见了刚刚退役、前来担任教练的冯珊珊,并受到这位中国女子高尔夫球传奇人物的指导与认可。
彼时的她虽已手握多场业余,乃至职业赛事冠军,但对未来仍充满犹疑。“你是想先上大学,还是想打职业?”面对着可能关乎人生方向的抉择,正值高二的张雅惠陷入了深思。
结合丰富的巡回赛经验与职业生涯的切身感悟,冯珊珊的观点显得一针见血。“职业选手的黄金期短暂,女子职业球员尤其如此,不能在选择上犹豫不决,而是必须专注。”她说,“如果在海外就读大学、进入校队,就很难以职业身份参加巡回赛;而毕业后,则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精力和状态闯职业巡回赛了。”
这场对话成为转折点,张雅惠想了又想,最终确信自己志在赛场。经过与父母的反复讨论,她做出了一个清醒的决定:先征战职业赛场,同时完成国内大学的学业,未来再考虑留学深造。
这个选择背后,是超乎年龄的理性思考与勇气。她选择在华南师范大学继续学业,常常身在海外却要凌晨4:30起床参加网课,时差成为她必须克服的日常。被问及为何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时,她说:“学习和打球是相通的,知识能带来新的感悟。”
这种平衡的智慧,让张雅惠的成长轨迹与众不同。
2023年前后,张雅惠在冯珊珊的指导下开始彻底调整挥杆动作,并启动了体能强化训练。
“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向前,但这也像一场豪赌。”她坦言,这样破而后立的决策让张雅惠不得不经历一段混乱的时期。每天的训练后都很艰难,但理智告诉她必须坚持。2023年底的三个月特训中,她每周进行5-6次高强度体能训练,硬是将开球距离提升了15码。
这种近乎残酷的自律,为她后续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Journey
远征
2024年,张雅惠正式踏足海外,征战爱普生巡回赛。初到海外的她忍不住吐槽:“每站比赛都在不同城市,球场经常藏在偏僻的位置,赶路简直比打球还累。”但她不允许自己停下脚步,“我尽可能避免花很长时间去适应某件事,如果别人花3天每天6小时去适应,我就每天拼8小时,2天达到目标。”
张雅惠赢得2024四风女子邀请赛(图/爱普生巡回赛)
去年八月的四风邀请赛,张雅惠以总成绩-6夺冠。这场胜利不仅让张雅惠的积分排名飙升,更证明了她调整后的技术体系已经在国际赛场上具备竞争力。通过年末爱普生巡回赛积分排名第二位晋升至女子美巡,张雅惠步履不停,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
三月末的福特锦标赛,她在移动日冲至前五的表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最终获得T11佳绩。而其中的压力与艰难,也唯有她自己清楚。“这场比赛的晋级线居然在-4,这本来就是个惊人的数据,通常最多是-1或-2。说不紧张是假的。”赛后她的感慨,“赛场上,我为别人的优秀感到高兴,但也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张雅惠在2025福特锦标赛(图/女子美巡)
尽管面对更高强度的竞争,她仍保持清醒:“今年是学习的一年,我不怕失败,只怕自己没发挥出实力。”
05
Forever chase
永恒的追逐
谈起一路上的憧憬,这位年轻的球手恍然间陷入了沉思。她敬仰、感激着自己的导师冯珊珊;她向身边的每一位前辈求知若渴地学习,但谈起偶像,张雅惠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名字。
“我所憧憬的可能是一个集合了珊珊姐的智慧、内莉·科达的距离、莉利娅·乌的精准和殷若宁姐姐心态的’完美高尔夫球手’。”她说。这个似乎永远无法触及的偶像,折射出张雅惠内心对自我潜力的永恒求索与追寻。
“30%天赋,30%运气,40%努力。”这是她对成功的理解。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她的回答简洁有力:"今年想保卡,当然也争取冲击前60。"
06
Go forward
向上走,向前看
张雅惠的球包上挂着每一位高尔夫球手简单而纯粹的追求——一位“五路财神”,和一只小鸟。“One for money, one for birdy。(钱多多,鸟多多)”她笑着说,有些孩子气地将这些心愿安顿在陪自己闯荡赛场的球包上。她坦言赛场上的喜悦源于“好球进洞的声响”,也承认职业回报的现实意义,有着相当务实的理想。
在张雅惠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天赋球员的成长史,更是一个用理性规划与感性热爱,在职业高尔夫这条深邃而漫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的故事。正如她所说:“我唯一确定的是,我深爱着这项运动,深爱着球场上的每一刻。”这种纯粹的热爱与客观的认知,或许正是她不断突破的真正动力。
从武汉郊外练习场的5岁孩童,到女子美巡的19岁新秀,张雅惠用14年时间诠释了何为“清醒的坚持”。高尔夫球是一场与自我的漫长对话,答案或许永远都在下一杆,而长路漫漫,有人始终在向上走,向前看。
高尔夫球小知识
信天翁(Albatross)的罕见性
信天翁(低于标准杆3杆)比一杆进洞更罕见。据传“信天翁”一词源自南非俚语,因1935年南非公开赛上,观众看到球进洞后惊呼"It's an albatross!"(形容罕见如信天翁)。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女子中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