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话传承|杨超、李雪梅家庭:热爱伟大祖国 奉献第二故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5 20:12 1

摘要: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共同创建文明家庭,内蒙古文明网策划推出“家风家教话传承”专题。今天,为大家讲述杨超、李雪梅家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共同创建文明家庭,内蒙古文明网策划推出“家风家教话传承”专题。今天,为大家讲述杨超、李雪梅家庭的故事。

杨超、李雪梅家庭是一个文明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杨超是一名转业军人,妻子李雪梅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他们育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女儿。多年来,他们全家互敬互爱,家庭温馨和睦,事业有成,邻里团结互助,深得社区和邻居好评。2019年,杨超、李雪梅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区“文明家庭”。

杨超、李雪梅一家。

同心共建 合心维家

丈夫杨超、妻子李雪梅原籍均在四川巴中。杨超1994年入伍,共服役17年。2007年以前,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顾大家,暖小家。李雪梅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努力赡养老人,教育孩子,为丈夫解除后顾之忧,全心支持丈夫建功立业,2009年被评为内蒙古军区“最美军嫂”。

展开剩余68%

杨超把对妻子的爱转化为发展事业的动力,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和荣耀回报妻子的奉献,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4年分获总参谋部、北京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二等奖,并获得北京军区第九届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内蒙古军区 “北疆卫士”。家里的各类荣誉证书凝聚着夫妻二人的共同奉献。

携手齐家 共建嘉业

2011年,杨超光荣转业,作为一名高级网络工程师,组织希望他以“特殊人才”身份,继续留在第二故乡——阿拉善作出新的奉献。杨超响应组织的要求,毅然放弃回到美丽的家乡四川与父母、兄弟姊妹生活团聚的良好条件,选择留在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阿拉善。妻子积极支持丈夫的决定,背井离乡来到阿拉善。在阿拉善,他们始终携手前行,无怨无悔,妻子自营的“互联网+”时尚服装店已成驻地行业标杆,丈夫带领团队先后设计研发的阿拉善盟“民生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一库四平台系统”“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阿拉善雪亮工程等信息系统,有力促进了阿拉善智慧信息建设。

2012、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自治区组织部评选为第二届“阿拉善英才”;2017年被内蒙古自治人民政府授予全区100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获得民政部“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提名;2018年被盟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联合会评为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设计开发的阿拉善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荣获全国2021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心怀梦想 服务大家

杨超夫妻在建立温馨和睦小家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的大家。他们始终崇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超热心助人,乐于为同事和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超哥”。妻子在行业里恪守诚信,对顾客满腔热情,与邻里和睦相待,也是周边人信赖的“知心嫂子”。他们努力打造一个新时代典型的“有梦家庭”,夫妻二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子女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追梦人”。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两个女儿都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热心助人,努力做极富爱心的好学生。2013年,他们一家搬到东城国际小区居住,邻居老俩口是从牧区搬来的,一人行动不便,子女都在外地,生活困难较多。杨超全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妻子和孩子一有时间就去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经常炖点汤给老人送过去,就当自己的老人一样照顾,两位老人深受感动。平时,为和谐邻里关系,他们经常组织邻里开展郊外活动,如果遇到谁家有纠纷,夫妇俩都是积极开导调节,得到了大家一致肯定和赞扬。

多年来,杨超夫妇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无私奉献。他们累计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帮助困难老人和孩子重燃希望。他们先后帮助3户困难随军家庭、81户困难家庭的孩子解决就业难题,用实际行动为这些家庭点亮了未来。2023年,他们又对巴彦浩特镇7名事实无人抚养孤儿进行长期资助帮扶,并承诺在孩子们毕业后继续提供就业帮扶,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家庭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深刻含义。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