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补全了历朝历代所有亡国的bug,为什么清朝还是亡国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5 20:33 2

摘要: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八月,年满70岁的乾隆帝在《御制古稀说》中得意洋洋的说道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前代亡国的各种原因现在都已不存在。并且点评道其他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和元世祖忽必烈在内的六位古稀天子,都有不足之处,都是不如自己,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

虽然乾隆帝的自评有自我吹嘘的成分,不过客观来说,身为最后的王朝,清朝总结历朝历代的得失,堪称是古代王朝的集大成者,而乾隆帝身为清朝盛世时代的巅峰之主,可谓是集大成者王朝中的集大成者皇帝,他的确可以说将历朝历代的bug补住,并且开疆拓土,将清朝的版图扩至巅峰,威压周边诸国,使得清朝似是无懈可击一般。

乾隆帝继位之前,父亲雍正帝创建军机处,摆脱了传统官僚体系对于皇权的制约,使得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乾隆帝继位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得已经达至巅峰的皇权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以说皇权压倒了一切。

身为天生的政治机器,乾隆帝还有一大优点便是防微杜渐。他继位时,为了维护皇权的权威性,别说什么宗藩、外戚、大臣、宦官,就是连至亲都没有放过,视其为皇权的潜在威胁者,视其为皇权的潜在偷盗者。

在刚刚继位时,乾隆帝便是下令,不准太监宫女对太后提及政事,虽然他一生至孝,但对于政事,不容母亲插手丝毫。对于自己的子嗣,乾隆帝也是冷酷无情,不同于祖父康熙帝先父亲再皇帝的定位,以至于酿成九子夺嫡,乾隆帝则是先皇帝再皇帝,最后才是父亲定位,仅有少许亲情而已,不给予皇子参政空间不说,还是吹毛求疵,连皇子取个别号和开个小差都要大加申饬。

在乾隆帝的治下,传统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被压制到最低,因此乾隆帝才有如此自信说出那番话,但清朝再是集大成者也,再是制度完善,但依旧倒在王朝不过300年的大关之前,享国268年以后便是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乾隆帝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便是历代王朝最大的bug是君主专制,什么强藩、权臣、奸臣、外戚、外患等等问题,不过是这个最大问题的衍生问题罢了,也就是说皇帝专制并且世袭制就是最大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源头,不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所有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只是暂时性的,都只能起到一时之效,早晚所有的成果还会得而复失,会再度衍生出各种问题,然后再治标不治本的解决,解决完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出现,如此循环之下,问题会越来越大,当解决不了的时候,就意味着王朝灭亡,重新洗牌。

君主专制的最大特色就是帝制家天下,所有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并且以世袭制的方式延续下去,这样就会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王朝的兴衰寄托于皇帝一人身上,皇帝英明神武了,王朝突飞猛进,皇帝昏庸无道了,王朝会迅速衰落,甚至亡国。

这样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皇帝是人不是神,一旦有错误,就会无限放大,造成悲剧,即使这个皇帝是励精图治的明君,但是人就会有弱点,时间长了,会被大臣摸透,进而会以此达成自己的目的。

诸如道光帝是一位谨慎过度并且无远见的皇帝,他晚年为什么不传位更优秀的皇六子恭亲王,而传位相对平庸的皇四子咸丰帝呢,就是因为咸丰帝的师傅杜受田摸透了道光帝的性格,知道谨慎的道光帝想要的继承人,不是像恭亲王那样太过聪明但是不稳重之人,那样充满着不确定性,而是要老成持重或者说墨守成规之人,只要守着祖宗成法,那样才可以高枕无忧,因此教导咸丰帝要表现的老成持重,要处处表达孝心,不要像六弟恭亲王那样不稳重,这点成为道光帝选中咸丰帝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才干不如六弟恭亲王的咸丰帝继位以后,面对当时近乎亡国的内忧外患,虽然苦苦支撑,表现的勉强说得过去,但身体素质不佳,在31岁时便是早逝,导致慈禧太后由此开始擅权,使得日益衰落的清朝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皇帝还会出现年老精力下降乃至昏聩的情况,一旦出现老糊涂,就意味着会出现大问题。这点在位时间长的皇帝都避免不了,诸如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酿成安史之乱。康熙帝和乾隆帝这两位超长待机的皇帝虽然好一些,但康熙帝晚年酿成了九子夺嫡,乾隆帝晚年使得吏治严重腐败,一手酿成白莲教起义,使得清朝中衰。

二是皇帝世袭,意味着可挑选的范围很小,别说保证不了代代出雄主,就是代代出现合格的君主都做不到。

像秦始皇奋六世余烈,加上他本人,秦国可以说连出好几代杰出君主,因此是统一六国,成就一代伟业,但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后,权宦赵高趁机矫诏拥立无能的胡亥继位,只是出了这么一位昏庸之主,秦朝便是亡国。

正因为君主专制这个最大bug,保证不了代代出现合格的皇帝,因此一旦皇权不稳定,就会出现很多小bug。而小bug的出现,更是会衍生更多问题,诸如国力衰弱,有时候不等内部进行改朝换代,便是亡于外患。又或者皇权衰落之下,内部土地兼问题得不到有效制约,开始愈演愈烈。

再具体以清朝来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权势滔天,直接当了皇父摄政王,当了顺治帝的爹,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就是谋朝篡位了,还好没多久多尔衮突然死去,才使得顺治帝转危为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藩问题?

就是因为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并且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各方博弈与妥协之下,形成年幼的顺治帝继位,年长的多尔衮为摄政王的局面,使得多尔衮一步步窃取了皇权。

还有咸丰帝死后,为什么会出现慈禧太后后宫干政的问题呢?

主要还是因为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帝,而且只有6岁,幼主登基,因此使得后宫干政成功。

再往远的说,历朝历代的外戚、权臣、奸臣、后宫干政等等之所以可以坐大,甚至可以谋朝篡位,就是因为皇帝年幼,有着窃取皇权的空间,或者皇帝昏庸,皇权很容易分出去,因此这些存在是趁机坐大,并且最后窃取了皇权,成为实际统治者,然后肆意妄为。

可以说只要有一代皇帝昏庸无道犯下错误或者被钻了空子,往往需要几代皇帝去纠正,诸如唐玄宗导致安史之乱,使得之后唐朝形成地方藩镇割据局面,中央朝廷式微,一直到灭亡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只要被钻一次空子就万劫不复了。诸如三国曹魏政权的权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使得曹魏大权都落入司马氏一族之手,之后司马氏更是取曹魏而代之,建立晋政权。

同时清朝还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甚至可以说是历代王朝的巅峰,这意味着皇帝是真正的独揽大权,没有有效的制约力量,犯下的错误便会无限放大。诸如前文提及的可以制约皇帝的传统官僚体系,虽然官僚体系会使得皇帝的好政策被扭曲,但亦是会对于皇帝坏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会纠正皇帝的错误行为,但当官僚体系对皇帝的制约被无限削弱以后,便意味着这种潜在的制约乃至纠错功能也被一并去除,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因此不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只解决这个问题衍生的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最后还是如同之前的王朝一般走进了死胡同,哪怕是将这个死胡同扩宽了,但也走不了更远,不可能将死胡同变成活胡同,依旧是死路一条。

来源:宋安之一点号

相关推荐